RWA 被玩壞了,資金盤五件套上線

本律師最近刷影片號,眼睛都快瞎了。N 個帳號,天天吹噓「RWA 代幣」,點進去一看,嘿,好家夥,壓根兒不是正經的 RWA,人家就是把自家發行的空氣幣取了個名字叫「RWA」,然後開始瘋狂蹭概念。什麽「賦能實體經濟」「虛實結合」「區塊鏈的未來」,一套一套的,聽得人雲端裡霧裡。更離譜的是,這些影片號的畫風,簡直是資金盤的「標準配置」:

  1. 小白板:一個穿得人模狗樣的「講師」,拿支馬克筆在白板上畫來畫去,算收益、畫架構,搞得跟真事兒似的。

  2. 紅橫幅:背景牆上掛著「Web3 財富峰會」「RWA 全球生態大會」之類的大字,紅底白字,喜慶得跟過年似的。

  3. 展示板:滿牆的「項目介紹」「全球佈局」,全是英文和術語,恨不得把四面牆都貼滿。

  4. 驗鈔機 + 現金:現場擺著驗鈔機,旁邊一摞摞紅彤彤的鈔票,暗示你「投了就能賺這麽多」。

  5. 底下還坐著一群大爺大媽,眼神裡滿是「暴富的希望」。這場面,你就說開門不開門吧!曼昆律師的多年辦案經驗告訴我,這不是資金盤,我把鍵盤吃了!

以下是一些影片號裡回饋的現場圖,大家感受一下:

圖源:微信影片號

圖源:微信影片號

圖源:微信影片號

圖源:微信影片號

(以上圖片均來自微信影片號,歡迎對號入座)

打著「Web3 佈道者」的割韭菜

這些帳號的名字,一個比一個唬人,什麽「Web3 佈道者」「RWA 佈道者」「區塊鏈財富導師」,這幾個詞都快被他們玩壞了,都被他們快玩成貶義詞了。他們還特別喜歡自稱「產業先行者」,吹自己「深耕區塊鏈十年」,但你一查,十年前區塊鏈還沒火呢,哥們兒你深耕啥了?深耕 P2P 嗎?

更可笑的是,他們的影片號主頁,簡介裡全是「帶領大家擁抱 Web3」「RWA 是未來趨勢」。點開影片一看,全是洗腦套路:

先講一堆聽不懂的術語,什麽「質押」「複利」「智能合約」「演算法供需平衡」,反正大爺大媽聽完只記住一句——「投了就能暴富」。

再拋個「此生僅有的機會」,告訴你「RWA 是區塊鏈的終極形態,錯過就得後悔一輩子」。

最後來個「限時優惠」,比如「現在投 1 萬,送 5000 代幣」「拉人頭返傭 30%」,赤裸裸的傳銷味兒。

兄弟,哪有這麽好的事兒?真正的 RWA 是嚴肅的金融產品,涉及資產證券化、合規監管,哪輪得到你在這兒線下吆喝?這些「佈道者」,壓根兒不懂 RWA,他們的「生態系」就是個資金盤,專門盯著大爺大媽的養老金下手。

為啥專挑大爺大媽?因為年輕人不好騙

你有沒有發現,這些資金盤的線下活動,觀眾席上清一色是大爺大媽?為啥?因為年輕人他們騙不到!現在的 95 後、00 後,Web3 玩得賊溜,迷因空氣幣。你跟他們玩線下講座、用現金入金、拉人頭返傭?不好意思,人家早跑去鏈上擼空投了。

大爺大媽就不一樣了,對區塊鏈和 Web3 概念一頭霧水,聽著「RWA」「Web3」這些高大上的詞,腦子裡只有四個字:能掙大錢。他們也不懂查白皮書、看鏈上數據,講師隨便畫個餅,他們就信了。更別提這些資金盤還特會「煽情」,什麽「投 RWA 是為子孫後代攢財富」「不投就是跟時代脫節」,大爺大媽一激動,養老金就掏出來了。

我得說句公道話:大爺大媽不是傻,他們只是太相信「專家」了。可惜,這些「專家」不是蠢就是壞,專挑資訊不對稱的地方下手,薅老年人的羊毛,良心不會痛嗎?

資金盤的套路:三板斧 + 傳銷味

這些蹭 RWA 概念的資金盤,套路總結起來就三板斧:

造勢:先把 RWA 吹成「區塊鏈的終極風口」,用一堆高大上的術語把你繞暈,再告訴你「現在是上車最後的機會」。

畫餅:給你算收益,動不動就是「年化 50%」「半年翻倍」,還拿出一堆「成功案例」,其實全是 PS 或者後台調的數據。

催單:限時優惠、拉人頭返傭、團隊分紅,赤裸裸的傳銷模式,逼你趕緊掏錢,拉親戚朋友一起「發財」。

更惡心的是,他們還喜歡搞「線下體驗」。租個酒店會議室,擺上驗鈔機和現金,找幾個托兒在現場喊「投了 10 萬,已經賺了 50 萬」,大爺大媽一看,血都熱了,立馬掏錢。兄弟,這不叫投資,這叫入坑!

這些資金盤的「RWA 代幣」,壓根兒沒有底層資產支撐。真正的 RWA,比如香港發行的那些,中間層是金融產品,底層是有價值有收益的資產,有清晰的現金流和監管背書。你這代幣,投向了啥實體項目都說不清楚,拿啥賦能實體經濟?拿你的嘴嗎?

搞資金盤有多「可刑」?來,算算能蹲幾年

作為一名有正義感的律師,最看不得的就是這種明目張膽割韭菜的資金盤。別以為披上 「RWA」 的馬甲就沒人管了,在國內發行和推廣虛擬貨幣,尤其是搞資金盤,觸碰的可是法律的紅線。咱們來盤一盤,這些人可能犯啥罪,能蹲幾年:

1、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別以為在五星級酒店包個會議室,找幾個穿西裝的演員站台,就能把非法集資包裝成 「金融創新」。根據最高法司法解釋,同時滿足四個特徵就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 非法性:未經金融監管部門依法批准

  • 公開性:通過媒體、推薦會等方式向社會公開宣傳

  • 利誘性:承諾還本付息或給付報酬率

  • 社會性: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

那些在影片號裡瘋狂刷屏的 「RWA 佈道者」,哪個不是對著鏡頭喊 「保本保息」「靜態收益」「動態獎勵」?更有甚者直接在社群活動中心開大會,現場演示怎麽用人民幣換 U,這簡直是把 「四性」 標準刻在腦門上跳街舞。

按照最新量刑標準,個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超 100 萬,或者對象超 150 人,就要面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那些搞 「百城聯動」「萬人大會」 的主,怕是要把牢底坐穿了。

2、集資詐騙罪

如果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是 「蒙眼狂奔」,那集資詐騙就是 「持刀狂奔」—— 核心區別在於是否具有 「非法佔有目的」。曼昆律師教大家三招識別:

  • 看資金流向:錢都進了個人帳戶還是對公帳戶?有沒有用於揮霍或轉移?

  • 看項目真實性:有沒有可驗證的底層資產?比如房產、股權、供應鏈單據等實物或權利憑證?

  • 看團隊背景:創辦人敢不敢露臉?敢不敢用實名?敢不敢公示營業執照和金融牌照?

那些搞 「RWA 資金盤」 的,項目白皮書寫得比小學生作文還敷衍,團隊介紹全是 「區塊鏈專家」「華爾街歸國精英」 的頭銜,連張真人照片都不敢放。更可笑的是,所謂 「實體經濟賦能」 就是租個共享辦公室擺拍,這和當年 e 租寶租釣魚台國賓館開會有啥區別?

根據《刑法》規定,集資詐騙數額特別巨大(500 萬以上)的,最高可判無期徒刑。那些忽悠大爺大媽把養老金梭哈的,真該讓他們體驗體驗 「鐵窗淚」 的滋味。

3、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

現在資金盤都學精了,不搞 「三級分銷」 改玩 「社群共識」,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滿足這三個特徵,就是傳銷換馬甲:

  • 入門費:必須先買幣 / 質押才能獲得資格

  • 拉人頭:發展下線才能解鎖更高收益

  • 團隊計酬:收益與下線業績直接掛鈎

本律師看過某個 「RWA 生態」 的制度表,直呼內行:靜態收益每天至少 1%,動態收益直推獎勵 30%,間推還能拿 10%,這複利模型比龐氏騙局還龐氏。更絕的是,他們還搞 「城市節點」「超級節點」 的排位賽,把傳銷的三級以上層級制度玩出了區塊鏈的新高度。

按照司法解釋,組織內部參與傳銷人員在 30 人以上且層級在三級以上的,就要立案追訴。那些在微信群天天發 「喜報」 的團隊長,怕是要把《傳銷防範手冊》倒背如流了。

最後再吼一嗓子:阿祖,收手吧!別以為躲在影片號後面就沒人查,鏈上數據、資金流水、宣傳記錄,警察叔叔分分鍾給你查得底褲都不剩。真當《刑法》是擺設?牢飯可沒你吹的 「年化 50%」 那麽香!

結語

大爺大媽們,護好自己的養老金

說到這兒,本律師真得替大爺大媽們喊一句:別再擁抱「RWA」了!這些資金盤的「RWA 代幣」,跟真正的 RWA 八竿子打不著。真正的 RWA 是合規的金融產品,而且目前只有境外才有,境內普通散戶想買都買不了。你們在影片號、線下講座看到的「RWA」,就是個空氣幣,投進去的錢,十有八九打水漂。

大爺大媽們,投資不是賭博,區塊鏈也不是魔法。想理財,去銀行買點國債、基金,穩穩當當。別信那些「年化 50%」「半年翻倍」的鬼話,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會掉陷阱。護好自己的養老金,別讓「Web3 佈道者」把你們的老本兒騙光。

項目方們,耗子尾汁吧

最後,本律師想對那些蹭 RWA 概念搞資金盤的項目方說一句:耗子尾汁!別以為披上「RWA」的馬甲就能為所欲為,法律的眼睛雪亮著呢。你們在影片號、微信群、線下講座的每一條記錄,都是證據;你們發的每一個代幣,鏈上地址都清清楚楚。警察叔叔不找你,是還沒到時候,真到了抓人的那天,哭都來不及。

最後的最後,我們再次提醒廣大投資人,特別是中老年朋友,要警惕 RWA 概念下的資金盤詐騙。在投資前,務必瞭解項目的真實性和合法性,避免盲目跟風。同時,我們也呼籲監管部門加強對此類詐騙行為的打擊力度,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和投資人的合法權益。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深潮 TechFlow》

  • 原文作者:曼昆

『RWA變詐騙新詞!律師踢爆資金盤5套路橫行,專騙阿公阿嬤退休金』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