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RWA的热度挺高的,各种数据看着眼花缭乱,那么目前市场现状究竟如何呢?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RWA项目总数量已超过200+项目,TVL 650亿美元,但需注意,实际链上资产仅约135亿美元,其余多为传统机构账本平移。
正式发行规模约210亿美元,集中在美债、房地产、企业信贷等资产。头部案例包括: 贝莱德的150亿美元国债基金链上化, MultiBank与阿联酋MAG合作30亿美元房地产代币化(史上最大单),香港绿色债券试点规模突破100亿港元。
目前市场特征为机构主导,多链混战,资产多元化,传统金融机构(高盛、摩根大通、贝莱德)主导60%市场份额,DeFi原生项目式微。
公链格局以太坊仍占主导(如4.9亿美债代币化),但Solana、Polygon生态占比飙升至38%。
从固定收益来看美债、国债占70%(TVL 95亿美元)房地产占比20%(TVL 130亿美元),RealT等平台拆分海外房产至50美元/份,碳信用占比15%,透明化交易推动ESG资金入场,其他 另类资产如艺术品、红酒代币化增长迅猛,但35%项目涉嫌PS造假。
目前从监管与合规角度来看香港、阿联酋领跑,欧盟MiCA法案施压,超80% DeFi协议因KYC缺失面临关停,所以说流动性陷阱、资产造假、技术瓶颈仍是未来的风险与挑战。
而且存在着很大的流动性和信任危机,40%项目链上交易量挂零,ONDO等代币被10个地址控盘超70%,35%项目链下资产未隔离,审计报告回避“资金穿透”。
所以说凡是不装物联网传感器、没有实时预言机喂价的RWA,链下资产没SPV隔离,链上链下1:1映射的韭友们一定慎之又慎,基本上来说除了商品(黄金原油)、债务(国债)、股权(REITs),RWA的三大硬货,其他全是空气。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RWA 项目不好,反之我倒认为RWA的确是加密货币领域一个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它将传统资产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
但目前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市场鱼龙混杂,机遇与风险并存。作为投资者,咱们得擦亮眼睛,深入研究项目,关注监管动态,谨慎评估风险,理性参与投资。只有这样,才能在 RWA 的浪潮中找到真正的价值,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一句话总结,RWA不是骗局,但目前90%的项目是来收智商税的。
#RWA #加密货币 #资产代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