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5日,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经调整后,2025年4月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5%。
同比上升2.4%,预期为2.5%,前值从2.7%修正为3.4% 。这表明美国物价上涨势头有所缓和。
而美国商务部于同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零售销售额环比仅增长0.1%,同比增长5.2%,远低于3月1.7%的环比增幅,消费者消费动力明显不足 。
通常情况下,物价上涨放缓,消费理应更活跃,可现实却是零售数据表现惨淡。
原因在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虽未落地,但民众担忧进口商品涨价,提前囤货致使资金提前消耗。
如今,消费者或是钱包空空,或是认为无需再囤,便开始节约开支。
消费者消费意愿低迷,商家不敢贸然涨价,生产和批发环节也随之缺乏活力,进而拉低了PPI数据 。
仅从这一次的数据来看,美国或许在通胀问题尚未解决之时,又出现了通缩的迹象。
当下美国经济面临两难困境,通胀风险未消,经济却又有冷却的趋势。
罪魁祸首是谁?特朗普期望经济降温,以此促使美联储降息,然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对此不为所动。
面对如此局面,美国经济后续将走向何方,着实令人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