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 Square

Tyler Web3

Web3 独立研究员,链上交互玩票 「从波动中成长,永远保持身体健康 Long live volatility, and stay healthy」
9 關注
72 粉絲
148 點讚數
19 分享數
所有內容
--
查看原文
小俠的 900 萬解凍了 國家層面似乎正在集中推進一批「凍卡」的解凍處理,不少人幾年前被凍結的賬戶最近都陸續解凍到賬了 金額不小、解凍流程完整、時間線對得上,感覺這是一次比較大範圍的統一清理
小俠的 900 萬解凍了

國家層面似乎正在集中推進一批「凍卡」的解凍處理,不少人幾年前被凍結的賬戶最近都陸續解凍到賬了

金額不小、解凍流程完整、時間線對得上,感覺這是一次比較大範圍的統一清理
查看原文
孫哥在美國敲鐘了 自動成了 Trump 榜上大哥,在美國也不怕扣下「被質押」了
孫哥在美國敲鐘了

自動成了 Trump 榜上大哥,在美國也不怕扣下「被質押」了
查看原文
Web3 世界觀:20 多歲,跑出 40 億美元的項目 曾經也一樣年輕,Web3 行業就是少年出英雄,不少人猜測當年神祕的中本聰可能也是年輕人 我倒覺得,從白皮書到 PoW 架構設計,再到郵件往來的思辨水平來看,中本聰不太可能是 20-30 的人 他對密碼學、博弈論、經濟系統乃至編碼習慣的掌握程度,更像是個在學術或工程上「練過十年以上」的成熟個體 不管怎麼說,Web3 至少目前是很公平的,但凡你夠極客、夠懂增長、懂玩法,哪怕沒畢業也能做出點成績
Web3 世界觀:20 多歲,跑出 40 億美元的項目

曾經也一樣年輕,Web3 行業就是少年出英雄,不少人猜測當年神祕的中本聰可能也是年輕人

我倒覺得,從白皮書到 PoW 架構設計,再到郵件往來的思辨水平來看,中本聰不太可能是 20-30 的人

他對密碼學、博弈論、經濟系統乃至編碼習慣的掌握程度,更像是個在學術或工程上「練過十年以上」的成熟個體

不管怎麼說,Web3 至少目前是很公平的,但凡你夠極客、夠懂增長、懂玩法,哪怕沒畢業也能做出點成績
查看原文
各國手裏現在都有多少 $BTC ? 這張統計圖蠻直觀的,但也有一些細節不太對,比如中國部分提到的 19.4 萬枚 BTC,早在 2020 年就已處置並上繳國庫,並非仍在持倉狀態 查了資料,當時追繳扣押到的是 19 萬枚 BTC、83 萬枚以太坊、2724 萬枚 $EOS ,讓國內公司「知帆科技」負責 OTC ,其中 2019 年底到 2020 年中在 BTC 7000 - 12000 美元期間賣掉了很大一部分 拿到現在僅 BTC 就價逾 1600 億...... 相比之下,美英等國確實存在因執法查獲而暫時保有 BTC 的情況,有些會擇機拍賣,有些尚未出手,且執法資產 ≠ 國家戰略儲備,後續是否真正進入央行資產負債表,仍有待觀察
各國手裏現在都有多少 $BTC

這張統計圖蠻直觀的,但也有一些細節不太對,比如中國部分提到的 19.4 萬枚 BTC,早在 2020 年就已處置並上繳國庫,並非仍在持倉狀態

查了資料,當時追繳扣押到的是 19 萬枚 BTC、83 萬枚以太坊、2724 萬枚 $EOS ,讓國內公司「知帆科技」負責 OTC ,其中 2019 年底到 2020 年中在 BTC 7000 - 12000 美元期間賣掉了很大一部分

拿到現在僅 BTC 就價逾 1600 億......

相比之下,美英等國確實存在因執法查獲而暫時保有 BTC 的情況,有些會擇機拍賣,有些尚未出手,且執法資產 ≠ 國家戰略儲備,後續是否真正進入央行資產負債表,仍有待觀察
查看原文
先別上頭,這倆市場指標值得關注 1️⃣ 第一個是年化資金費率,從 7 月 14 日開始,BTC 和 ETH 持續維持在 10% 以上,超過 72 小時,這就是多頭的成本指標 2️⃣ 第二個是 Aave 鏈上 USDT 借貸利率,這兩天也開始明顯走高,說明鏈上槓杆資金已重倉進場,情緒偏熱(USDC 還沒怎麼動) 前者意味着多頭一直在失血,特別是 BTC,如果價格無法繼續突破,將持續失血,可能引發多頭平倉連鎖反應 後者則可以視是鏈上資金做多意願的溫度計,開始明顯擡高,說明槓杆資金已大規模進場 說白了,資金在不斷下注,但漲幅若不兌現,多頭將承受持續成本壓力,下週前的接下來 72 小時,是本輪行情的關鍵觀察窗口
先別上頭,這倆市場指標值得關注

1️⃣ 第一個是年化資金費率,從 7 月 14 日開始,BTC 和 ETH 持續維持在 10% 以上,超過 72 小時,這就是多頭的成本指標

2️⃣ 第二個是 Aave 鏈上 USDT 借貸利率,這兩天也開始明顯走高,說明鏈上槓杆資金已重倉進場,情緒偏熱(USDC 還沒怎麼動)

前者意味着多頭一直在失血,特別是 BTC,如果價格無法繼續突破,將持續失血,可能引發多頭平倉連鎖反應

後者則可以視是鏈上資金做多意願的溫度計,開始明顯擡高,說明槓杆資金已大規模進場

說白了,資金在不斷下注,但漲幅若不兌現,多頭將承受持續成本壓力,下週前的接下來 72 小時,是本輪行情的關鍵觀察窗口
查看原文
現在知道 XIN 的人不多了吧 看到 BigONE 的公告才發現它還活着,當年也算是不少人的啓蒙起點:簽到領 $BTC 、李笑來背書、XIN 被當作 BigONE 生態核心資產 有人拿 100 個 $ETH 換 100 個 XIN,有人堅信它是去中心化的未來……結果成了今天的樣子。 Crypto 的一切,都是註定回頭看才懂
現在知道 XIN 的人不多了吧

看到 BigONE 的公告才發現它還活着,當年也算是不少人的啓蒙起點:簽到領 $BTC 、李笑來背書、XIN 被當作 BigONE 生態核心資產

有人拿 100 個 $ETH 換 100 個 XIN,有人堅信它是去中心化的未來……結果成了今天的樣子。

Crypto 的一切,都是註定回頭看才懂
查看原文
又一名用戶實測用 @SafePal 萬事達卡訂閱 GPT 成功了 用的是新加坡 IP+新加坡地址,我之前是美國 IP+美國地址,可以試一下
又一名用戶實測用 @SafePal 萬事達卡訂閱 GPT 成功了

用的是新加坡 IP+新加坡地址,我之前是美國 IP+美國地址,可以試一下
查看原文
Web3 錢包們開始陸續內置鏈上美股了 剛在 @SafePal 市場板塊看到新增的 xStocks 標籤,Tesla、Netflix、Meta、Apple 等標的一應俱全 說實話,相比過去依賴合成資產(如 Synthetix)的方式,這種錢包內置形態確實更好,直接從基礎設施層滲透到到用戶入口 Onchain 與 TradFi 的融合就該這樣,使用門檻更低,觸及的面也更廣
Web3 錢包們開始陸續內置鏈上美股了

剛在 @SafePal 市場板塊看到新增的 xStocks 標籤,Tesla、Netflix、Meta、Apple 等標的一應俱全

說實話,相比過去依賴合成資產(如 Synthetix)的方式,這種錢包內置形態確實更好,直接從基礎設施層滲透到到用戶入口

Onchain 與 TradFi 的融合就該這樣,使用門檻更低,觸及的面也更廣
查看原文
8 萬枚 $BTC 超級巨鯨開始出手了? 剛剛已經陸續將超 1.7 萬枚 枚 BTC(超 20 億美元)轉入 Galaxy Digital 如果是 Galaxy Digital 的 OTC 接收地址,可能意味着這部分 BTC 正在進入場外交易、清算或託管流程
8 萬枚 $BTC 超級巨鯨開始出手了?

剛剛已經陸續將超 1.7 萬枚 枚 BTC(超 20 億美元)轉入 Galaxy Digital

如果是 Galaxy Digital 的 OTC 接收地址,可能意味着這部分 BTC 正在進入場外交易、清算或託管流程
查看原文
BTC 正式成爲全球第 5 大資產 今天 BTC 站上 12 萬美元,總市值達 2.4 萬億美元,成爲全球排名第 5 的資產,僅次於黃金、英偉達、微軟和蘋果 同時也是全球第 16 大「貨幣」,緊隨人民幣、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法幣之後 法幣加印上億次,BTC 始終 2100 萬枚
BTC 正式成爲全球第 5 大資產

今天 BTC 站上 12 萬美元,總市值達 2.4 萬億美元,成爲全球排名第 5 的資產,僅次於黃金、英偉達、微軟和蘋果

同時也是全球第 16 大「貨幣」,緊隨人民幣、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法幣之後

法幣加印上億次,BTC 始終 2100 萬枚
查看原文
Wildcard 也跑路了 官網無法訪問,處理方式接近刪庫跑路,毫無緩衝,據悉是用的卡 BIN 出問題了 從 Infini 到 Wildcard,已經證明不是看誰跑得快,而是誰活得久 至於 AI 訂閱的話,前不久剛用 SafePal 萬事達卡+美國 IP+美國地址,成功打通 GPT,建議大家也切換到正規髮卡路徑
Wildcard 也跑路了

官網無法訪問,處理方式接近刪庫跑路,毫無緩衝,據悉是用的卡 BIN 出問題了

從 Infini 到 Wildcard,已經證明不是看誰跑得快,而是誰活得久

至於 AI 訂閱的話,前不久剛用 SafePal 萬事達卡+美國 IP+美國地址,成功打通 GPT,建議大家也切換到正規髮卡路徑
查看原文
BTC 衝高,聊一聊背後的兩大可能推手 1.資金面上,某神盤的「崩前大轉移」 最近某神盤,在 6 月平臺崩盤前夕,被曝有高達 18 億枚 USDT(約合 129 億人民幣),分批從多個用戶池中彙集,集中流入 3 個新地址 鏈上顯示這些資金迅速變白,幾乎無法追回,這類操作理論上最終只能流入 BTC/ETH,畢竟 USDT 留着太危險,隨時可能被 Tether/孫哥凍結 時間點上和最近的市場表現也高度吻合 2.消息面,Crypto 學習風吹到上海 本週上海組織學習 Crypto 與穩定幣,不少人猜測政策風向將帶來增量,甚至大爺大媽也開始受此影響開始進場 不過個人感覺可能性不大,客觀來看,新聞稿深夜發的,增量也不可能這麼快,而且行情啓動節點出現在昨夜今晨,時間並不完全匹配 你更傾向哪種解釋?
BTC 衝高,聊一聊背後的兩大可能推手

1.資金面上,某神盤的「崩前大轉移」

最近某神盤,在 6 月平臺崩盤前夕,被曝有高達 18 億枚 USDT(約合 129 億人民幣),分批從多個用戶池中彙集,集中流入 3 個新地址

鏈上顯示這些資金迅速變白,幾乎無法追回,這類操作理論上最終只能流入 BTC/ETH,畢竟 USDT 留着太危險,隨時可能被 Tether/孫哥凍結

時間點上和最近的市場表現也高度吻合

2.消息面,Crypto 學習風吹到上海

本週上海組織學習 Crypto 與穩定幣,不少人猜測政策風向將帶來增量,甚至大爺大媽也開始受此影響開始進場

不過個人感覺可能性不大,客觀來看,新聞稿深夜發的,增量也不可能這麼快,而且行情啓動節點出現在昨夜今晨,時間並不完全匹配

你更傾向哪種解釋?
查看原文
Trump 的榜一大哥,從 Musk 換成了 Justin
Trump 的榜一大哥,從 Musk 換成了 Justin
查看原文
$BTC 突破 11.2 萬美元,賬戶卻沒怎麼漲,甚至在縮水? 放心,你絕對不是一個人 從數據就能看出,BTC Holder 和 ALT Holder 早就是「冰火兩重天」:從 2022 年底的 1.5 萬美元低點啓動以來,BTC 漲了 800%,市值佔比更一路走高,從 38% 飆到 64% 而絕大多數 ALT,依然趴在山腳,跌幅普遍超 90%,別說山寨季,就連山寨頭子 ETH 都大幅跑輸 BTC~ 這一輪的劇本,完全變了 要知道,按過往的週期慣性,市場總是三部曲: 牛市初期,BTC 率先啓動(第一階段); 緊接着,流動性逐步外溢,帶動 ETH 及主流 ALT 接棒(第二階段); 最後,則是各板塊輪動,ALT 羣魔亂舞,全員高潮(第三階段); 但這次,從頭到尾,只有第一階段,幾乎沒有向下傳導——ETH 沒接棒,ALT 更無輪動,整個市場的流動性,只在極少數資產之間打轉。 其實這不只是 BTC 的問題,是整個風險資產結構分化的縮影——整個金融市場的風險資產幾乎都是「頭部在漲」,一小撮巨頭主導了整體走勢,指數表現高度依賴它們。 如果你剔除英偉達、蘋果、微軟這些科技巨頭,納指或標普的表現將大打折扣,其他成分股也難以支撐起這樣的漲幅,現在市場心心念唸的山寨季亦如是。 而 BTC 與這些科技股表現高度聯動,某種程度上,也說明其已高度金融化,背後推手早非散戶,而是華爾街,走上了與美股科技股接軌的層次。 這也是爲啥這輪週期 ALT 遲遲沒起色,不是它們晚發動,而是壓根沒在棋盤上,所以如果你還在等一輪傳統意義上的山寨季,註定會失望。 當然,極端分化的市場並非全無機會,反而是在這種流動性集中的後 ALT 時代,套利結構、信息差搶跑等更值得重視:穩定幣跨鏈/協議、套利資金費率博弈、二元期權型事件交易、敘事提前佈局等等。
$BTC 突破 11.2 萬美元,賬戶卻沒怎麼漲,甚至在縮水?

放心,你絕對不是一個人

從數據就能看出,BTC Holder 和 ALT Holder 早就是「冰火兩重天」:從 2022 年底的 1.5 萬美元低點啓動以來,BTC 漲了 800%,市值佔比更一路走高,從 38% 飆到 64%

而絕大多數 ALT,依然趴在山腳,跌幅普遍超 90%,別說山寨季,就連山寨頭子 ETH 都大幅跑輸 BTC~

這一輪的劇本,完全變了

要知道,按過往的週期慣性,市場總是三部曲:

牛市初期,BTC 率先啓動(第一階段);
緊接着,流動性逐步外溢,帶動 ETH 及主流 ALT 接棒(第二階段);
最後,則是各板塊輪動,ALT 羣魔亂舞,全員高潮(第三階段);

但這次,從頭到尾,只有第一階段,幾乎沒有向下傳導——ETH 沒接棒,ALT 更無輪動,整個市場的流動性,只在極少數資產之間打轉。

其實這不只是 BTC 的問題,是整個風險資產結構分化的縮影——整個金融市場的風險資產幾乎都是「頭部在漲」,一小撮巨頭主導了整體走勢,指數表現高度依賴它們。

如果你剔除英偉達、蘋果、微軟這些科技巨頭,納指或標普的表現將大打折扣,其他成分股也難以支撐起這樣的漲幅,現在市場心心念唸的山寨季亦如是。

而 BTC 與這些科技股表現高度聯動,某種程度上,也說明其已高度金融化,背後推手早非散戶,而是華爾街,走上了與美股科技股接軌的層次。

這也是爲啥這輪週期 ALT 遲遲沒起色,不是它們晚發動,而是壓根沒在棋盤上,所以如果你還在等一輪傳統意義上的山寨季,註定會失望。

當然,極端分化的市場並非全無機會,反而是在這種流動性集中的後 ALT 時代,套利結構、信息差搶跑等更值得重視:穩定幣跨鏈/協議、套利資金費率博弈、二元期權型事件交易、敘事提前佈局等等。
查看原文
澤連斯基「穿不穿西裝」:一場 2 億美元的風波 這不是段子,澤連斯基「在 7 月前穿不穿西裝」這件事,真成了 Polymarket 上的熱榜事件,引發了一場 2 億美元的風波 事實本身也並不複雜,6 月 25 日,澤連斯基身着西裝出席活動,BBC、設計師等主流解讀都認爲 —— 是西裝,按理結果也塵埃落定,2 億美元的對壘迎來終局 但鏈上結果認定卻卡住了從「Yes」的起伏走向也足見波折,其中不乏有人到刀口舔血,數千美元接榜一大戶拋售的「Yes」,一晚浮動盈利超 5 萬美元,若最終結果判定爲 Yes 獲利更可高達 290 萬美元 不過目前看,即便現實及大多數人都知道他確實穿了西裝,最終裁決仍並不樂觀~ 爲什麼? 關鍵在於 Polymarket 依靠去中心化預言機 UMA 進行結果認定,而它的運行機制允許 Holder 通過投票參與爭議處理,這就讓一些話題類事件,很容易被頭部玩家操縱走向: ✔ 第一輪投票,預言機判斷是 Yes,被大戶駁回 ✘ 第二輪投票,改爲 No,仍存爭議 目前已進入最終裁決流程,現在最後 20 個小時,No 概率高達 98%,幾乎板上釘釘,大概率將再次由巨鯨投票力量主導結果 其實這不是第一次,過去就曾出現預言機被巨鯨投票「扭轉結論」的情況,即使社區普遍認爲答案明確,鏈上結果卻完全相反 更具爭議的是,官方承認投票被利用,但認爲「規則就是規則」,堅持不修改,坐看大玩家翻盤...... 這麼玩下去,PM 的預言機機制還怎麼讓社區真正信服,自毀根基
澤連斯基「穿不穿西裝」:一場 2 億美元的風波

這不是段子,澤連斯基「在 7 月前穿不穿西裝」這件事,真成了 Polymarket 上的熱榜事件,引發了一場 2 億美元的風波

事實本身也並不複雜,6 月 25 日,澤連斯基身着西裝出席活動,BBC、設計師等主流解讀都認爲 —— 是西裝,按理結果也塵埃落定,2 億美元的對壘迎來終局

但鏈上結果認定卻卡住了從「Yes」的起伏走向也足見波折,其中不乏有人到刀口舔血,數千美元接榜一大戶拋售的「Yes」,一晚浮動盈利超 5 萬美元,若最終結果判定爲 Yes 獲利更可高達 290 萬美元

不過目前看,即便現實及大多數人都知道他確實穿了西裝,最終裁決仍並不樂觀~

爲什麼?

關鍵在於 Polymarket 依靠去中心化預言機 UMA 進行結果認定,而它的運行機制允許 Holder 通過投票參與爭議處理,這就讓一些話題類事件,很容易被頭部玩家操縱走向:

✔ 第一輪投票,預言機判斷是 Yes,被大戶駁回
✘ 第二輪投票,改爲 No,仍存爭議

目前已進入最終裁決流程,現在最後 20 個小時,No 概率高達 98%,幾乎板上釘釘,大概率將再次由巨鯨投票力量主導結果

其實這不是第一次,過去就曾出現預言機被巨鯨投票「扭轉結論」的情況,即使社區普遍認爲答案明確,鏈上結果卻完全相反

更具爭議的是,官方承認投票被利用,但認爲「規則就是規則」,堅持不修改,坐看大玩家翻盤......

這麼玩下去,PM 的預言機機制還怎麼讓社區真正信服,自毀根基
查看原文
Polymarket 上的信息差套利現象 一個挺有趣的現象,Polymarket 上不少池子,都藏着信息差的機會,有些賠率並沒有充分消化,會明顯滯後於市場消息 尤其是空投類,哪怕不拿到最後,也可以喫一波預期差,確定性還算可以——以 Taiko 爲例,創始人 Daniel Wang 在去年 3 月接受專訪時明示: 「今年上半年要上主網,具體哪個時間內部有定,但是外部還不太想去說。初始流動性在上主網之後,很快就會啓動包括空投等,具體日子也沒定,但是大約是在五六月份」,這段表述其實釋放了比較明確的時間信號 當時據「五六月份」也只有 2 個月左右的窗口時間,還是創始人在採訪中的親口認證,幾乎可以視爲大概率事件(80% 以上),但在 Polymarket 上,Taiko 6 月 30 日前 Airdrop 的「Yes」概率一度只有 45% 爲什麼會這樣?可能是因爲大部分人沒看到採訪內容,也可能是信息從公開到被廣泛認可需要時間—— 就像我們平時刷新聞,一條重要消息往往要過幾小時、甚至幾天,纔會真正影響大家的判斷 換句話說,如果在那時押 Yes,哪怕不拿到最後,也可以喫一波預期差,而最後實現的話就等於 2 個月內喫到 45%→100%,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類事件套利。 不光是這類項目動態,前不久李在明勝率等現實世界確定性較高的事件也同理,定期追蹤,是個不錯的觀察與博弈窗口
Polymarket 上的信息差套利現象

一個挺有趣的現象,Polymarket 上不少池子,都藏着信息差的機會,有些賠率並沒有充分消化,會明顯滯後於市場消息

尤其是空投類,哪怕不拿到最後,也可以喫一波預期差,確定性還算可以——以 Taiko 爲例,創始人 Daniel Wang 在去年 3 月接受專訪時明示:

「今年上半年要上主網,具體哪個時間內部有定,但是外部還不太想去說。初始流動性在上主網之後,很快就會啓動包括空投等,具體日子也沒定,但是大約是在五六月份」,這段表述其實釋放了比較明確的時間信號

當時據「五六月份」也只有 2 個月左右的窗口時間,還是創始人在採訪中的親口認證,幾乎可以視爲大概率事件(80% 以上),但在 Polymarket 上,Taiko 6 月 30 日前 Airdrop 的「Yes」概率一度只有 45%

爲什麼會這樣?可能是因爲大部分人沒看到採訪內容,也可能是信息從公開到被廣泛認可需要時間—— 就像我們平時刷新聞,一條重要消息往往要過幾小時、甚至幾天,纔會真正影響大家的判斷

換句話說,如果在那時押 Yes,哪怕不拿到最後,也可以喫一波預期差,而最後實現的話就等於 2 個月內喫到 45%→100%,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類事件套利。

不光是這類項目動態,前不久李在明勝率等現實世界確定性較高的事件也同理,定期追蹤,是個不錯的觀察與博弈窗口
查看原文
開源一個 USD24/USDC 的價差套利觀察 先簡述下背景,Fiat24 推出的 Bank 服務,允許將 USDC(Arb)以 1:1 的固定匯率兌爲 USD24(美元法幣代幣),並提供 Master 卡消費 不過像 IM、TP 等集成該服務的大部分渠道,普遍對 USDC → USD24 過程收 1% 的費用,換言之,USDC 兌 USD24 實際匯率是 1:0.99。 有意思的是,@SafePal 錢包也集成了 Fiat24 的 Bank 服務,但它返還了這 1% ,即你在 SafePal 用 USDC 兌 USD24,實際就是 1:1 匯率,無損 同時 Arb 上正好有個 USD24/USDC 的池子,由於供需波動,經常偏離 1:1,那價差空間就來了: 當 USD24/USDC > 1:從官方通道 1:1 兌入 USD24,鏈上換爲更多 USDC; 當 USD24/USDC < 1:從鏈上兌入 USD24,再從官方通道 1:1 換匯 USDC(不過需注意 Fiat24 單筆收 0.16 U 左右的小額手續費); 說白了,只要池子偏離 1:1,就能進行價差搬平,結構清晰簡單——官方匯率恆定、無滑點,鏈上池子又總會波動,只要不是 1:1,那搬平空間就常常存在 雖然每次價差的空間不大(0.2 U-2 U),但勝在頻繁觸發,前些日子幾乎沒人注意到,只有我天天手動觀察、執行,這兩天看到有個別小夥伴也發現了(疑是自動化腳本執行),後面就要拼發現速度和手速了 Tip: 1.Arb 上 Gas 幾乎可忽略不計 2.SafePal 渠道才適用,IM 和 TP 不行 3.SafePal 的 1% 返還,是滿 5 U 形式,需定期手提 延伸閱讀:《[SafePal 万事达卡的注册和使用保姆级教程](https://www.binance.com/zh-CN/square/post/18526467580994) 》 《[SafePal 实用手册:转账汇款、出入金券商/CEX,打通 Crypto 与 TradFi 的最全指南](https://www.binance.com/zh-CN/square/post/23251307410090)》
開源一個 USD24/USDC 的價差套利觀察

先簡述下背景,Fiat24 推出的 Bank 服務,允許將 USDC(Arb)以 1:1 的固定匯率兌爲 USD24(美元法幣代幣),並提供 Master 卡消費

不過像 IM、TP 等集成該服務的大部分渠道,普遍對 USDC → USD24 過程收 1% 的費用,換言之,USDC 兌 USD24 實際匯率是 1:0.99。

有意思的是,@SafePal 錢包也集成了 Fiat24 的 Bank 服務,但它返還了這 1% ,即你在 SafePal 用 USDC 兌 USD24,實際就是 1:1 匯率,無損

同時 Arb 上正好有個 USD24/USDC 的池子,由於供需波動,經常偏離 1:1,那價差空間就來了:

當 USD24/USDC > 1:從官方通道 1:1 兌入 USD24,鏈上換爲更多 USDC;
當 USD24/USDC < 1:從鏈上兌入 USD24,再從官方通道 1:1 換匯 USDC(不過需注意 Fiat24 單筆收 0.16 U 左右的小額手續費);

說白了,只要池子偏離 1:1,就能進行價差搬平,結構清晰簡單——官方匯率恆定、無滑點,鏈上池子又總會波動,只要不是 1:1,那搬平空間就常常存在

雖然每次價差的空間不大(0.2 U-2 U),但勝在頻繁觸發,前些日子幾乎沒人注意到,只有我天天手動觀察、執行,這兩天看到有個別小夥伴也發現了(疑是自動化腳本執行),後面就要拼發現速度和手速了

Tip:
1.Arb 上 Gas 幾乎可忽略不計
2.SafePal 渠道才適用,IM 和 TP 不行
3.SafePal 的 1% 返還,是滿 5 U 形式,需定期手提

延伸閱讀:《SafePal 万事达卡的注册和使用保姆级教程
SafePal 实用手册:转账汇款、出入金券商/CEX,打通 Crypto 与 TradFi 的最全指南
查看原文
小道消息:下半年醒來的 BTC,可能會更多 如圖,屬實的話,今年下半年將迎來大量被罰沒 BTC 的處置窗口 除了價格回暖,讓不少沉睡的 BTC 有價可拋,國內的變現處置機制其實正在加速落地,前不久就有內部人士撰文,明確提出「集中處置 + 官方處置」原則: 建立變現管理平臺,統一彙總、清算,由管理平臺進行集中變現處置 從這個角度看,沉睡 BTC 甦醒潮,或許纔剛開始
小道消息:下半年醒來的 BTC,可能會更多

如圖,屬實的話,今年下半年將迎來大量被罰沒 BTC 的處置窗口

除了價格回暖,讓不少沉睡的 BTC 有價可拋,國內的變現處置機制其實正在加速落地,前不久就有內部人士撰文,明確提出「集中處置 + 官方處置」原則:

建立變現管理平臺,統一彙總、清算,由管理平臺進行集中變現處置

從這個角度看,沉睡 BTC 甦醒潮,或許纔剛開始
查看原文
認真講,這個甦醒的 8 萬枚 BTC 巨鯨,會不會是他? 絲綢之路創始人 Ross Ulbricht 2011 年 1 月創辦絲綢之路,2013 年被捕,2015 年判無期,2025 年 1 月獲特赦,與該巨鯨沉睡 14 年的時間線,完美吻合 他當年控制了大量早期 BTC,絲綢之路被關閉時,老美沒收 14.4 萬枚,但鏈上還有多少地址沒被追蹤?沒人知道 所以,這 8 萬枚 BTC,不排除是 Ross 出來後才重新啓用的舊地址 如屬實,只能說,果然坐牢,纔是最硬核的 Hodl 的方式😅
認真講,這個甦醒的 8 萬枚 BTC 巨鯨,會不會是他?

絲綢之路創始人 Ross Ulbricht

2011 年 1 月創辦絲綢之路,2013 年被捕,2015 年判無期,2025 年 1 月獲特赦,與該巨鯨沉睡 14 年的時間線,完美吻合

他當年控制了大量早期 BTC,絲綢之路被關閉時,老美沒收 14.4 萬枚,但鏈上還有多少地址沒被追蹤?沒人知道

所以,這 8 萬枚 BTC,不排除是 Ross 出來後才重新啓用的舊地址

如屬實,只能說,果然坐牢,纔是最硬核的 Hodl 的方式😅
查看原文
有一說一,如果真有 20 萬枚現在砸下來,跌的遠不止 20%,市場流動性和總市值不是一個概念
有一說一,如果真有 20 萬枚現在砸下來,跌的遠不止 20%,市場流動性和總市值不是一個概念
飘落的心
--
這種消息別帶節奏啦。2100萬枚。他媽20萬枚能跌百分之20?那他媽幣圈還是幣圈嗎?漲腦子沒有。
登入探索更多內容
探索最新的加密貨幣新聞
⚡️ 參與加密貨幣領域的最新討論
💬 與您喜愛的創作者互動
👍 享受您感興趣的內容
電子郵件 / 電話號碼

實時新聞

--
查看更多

熱門文章

Fly seeker
查看更多
網站地圖
Cookie 偏好設定
平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