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 Square

Mike_D

🙊还在试图建立属于自己的思维框架🙉还在试图实现认知落地和知行合一🙈还在试图学会将成就完美自己的兴趣转化为对于客观事物的兴趣|Weibo: Mike_D|Twitter @mike_d1213 | VP of Operation & Co-founder of @Daren_Market
2 關注
66 粉絲
542 點讚數
42 分享數
所有內容
--
查看原文
覆盤的價值與朋友聊天,他說從我這邊的很多思維模型上學到很多,因爲我看過很多書。 我反駁了這個觀點。姑且將我已有的一些小想法稱爲思維模型吧,我並不覺得這些來源於書籍,書只是一個獲取信息的方式而已。如果把看書比作撈魚,能撈到多少魚取決於網,也就是信息篩選體系+過往實踐經歷。 我覺得我現有的一些與衆不同的想法,主要是來源於覆盤。 如果說有一件事我一直在踐行,那真的就是“吾日三省吾身”。每次拿到一個微小的反饋時,我會時常反思自己剛纔爲什麼這麼決策、心理有強烈的恐懼感來源於哪、我是在試圖幫助別人還是在爲了自己暗爽?等等

覆盤的價值

與朋友聊天,他說從我這邊的很多思維模型上學到很多,因爲我看過很多書。

我反駁了這個觀點。姑且將我已有的一些小想法稱爲思維模型吧,我並不覺得這些來源於書籍,書只是一個獲取信息的方式而已。如果把看書比作撈魚,能撈到多少魚取決於網,也就是信息篩選體系+過往實踐經歷。

我覺得我現有的一些與衆不同的想法,主要是來源於覆盤。

如果說有一件事我一直在踐行,那真的就是“吾日三省吾身”。每次拿到一個微小的反饋時,我會時常反思自己剛纔爲什麼這麼決策、心理有強烈的恐懼感來源於哪、我是在試圖幫助別人還是在爲了自己暗爽?等等
查看原文
有的人看到問題只有困難 ​ ​有的人看到困難總有辦法 ​​​
有的人看到問題只有困難

​有的人看到困難總有辦法 ​​​
查看原文
你對一個人好一千次,有一次不好,他會覺得你是不可理喻的傻b。 你對一個人差一千次,有一次不錯,他會覺得你是轉世靈潭的聖人。 人們總是給最新的事實分配更多的權重,但不同時間的事情之前並無優先關係。 人們習慣於用最近一次投資收益判斷策略的好壞,總是和親近的朋友生氣。 這是愚蠢的。
你對一個人好一千次,有一次不好,他會覺得你是不可理喻的傻b。

你對一個人差一千次,有一次不錯,他會覺得你是轉世靈潭的聖人。

人們總是給最新的事實分配更多的權重,但不同時間的事情之前並無優先關係。

人們習慣於用最近一次投資收益判斷策略的好壞,總是和親近的朋友生氣。

這是愚蠢的。
查看原文
不要太急於得到答案。 急於得到答案,就總想從別人那裏獲取答案。 但真正的答案,只有自己才能找到。
不要太急於得到答案。

急於得到答案,就總想從別人那裏獲取答案。

但真正的答案,只有自己才能找到。
查看原文
自己適用的信息過濾系統原則(動態更新,歡迎補充):1/只給結論,不給過程邏輯的內容,可以屏蔽 2/只給結論,用非系統性的個案來做論據的內容,可以屏蔽 3/無視複雜系統本身,喜歡分析一些問題本身就宏大到沒什麼應用價值的內容,可以屏蔽(eg. 讀書對 成功/賺錢/投資 有沒有意義?) 4/喜歡用粉絲量、經驗x年、頭銜、歷史成功數據等權威標籤,而非事實邏輯來證明自己的內容值得看的,可以不看 5/一切預測未來的結論,可以不看(但論據也許有價值)

自己適用的信息過濾系統原則(動態更新,歡迎補充):

1/只給結論,不給過程邏輯的內容,可以屏蔽

2/只給結論,用非系統性的個案來做論據的內容,可以屏蔽

3/無視複雜系統本身,喜歡分析一些問題本身就宏大到沒什麼應用價值的內容,可以屏蔽(eg. 讀書對 成功/賺錢/投資 有沒有意義?)

4/喜歡用粉絲量、經驗x年、頭銜、歷史成功數據等權威標籤,而非事實邏輯來證明自己的內容值得看的,可以不看

5/一切預測未來的結論,可以不看(但論據也許有價值)
查看原文
人們做事都有理由,但不一定都有原因。 如果沒有原因可以不做,但不要找理由。 ​​​
人們做事都有理由,但不一定都有原因。

如果沒有原因可以不做,但不要找理由。 ​​​
登入探索更多內容
探索最新的加密貨幣新聞
⚡️ 參與加密貨幣領域的最新討論
💬 與您喜愛的創作者互動
👍 享受您感興趣的內容
電子郵件 / 電話號碼

實時新聞

--
查看更多

熱門文章

meath
查看更多
網站地圖
Cookie 偏好設定
平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