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 Square

币来财MAX

✅【公众号:币来财MAX】✅ 赚认知内之财,以文梳逻辑,聚同道共抬人生底。
0 關注
2.4K+ 粉絲
2.3K+ 點讚數
788 分享數
所有內容
置頂
--
查看原文
如果你想炒幣養家,那麼你必須認真學習這篇文章,至少讓你少走10年彎路!兄弟們,今天不講那些花裏胡哨的指標,只聊一個能讓你在幣圈活下來的東西 ——MACD 背離。這玩意兒不是什麼神仙工具,是我三次爆倉、虧光 800 萬後,從屍堆裏摸出的保命招。​ 2021 年那波牛市,我在 BTC 6.9 萬的時候滿倉槓桿多單,賬戶浮盈 400 萬。當時羣裏全在喊 “破 10 萬”,我盯着 K 線圖做夢都在數錢。直到有天晚上,我發現 MACD 的紅色能量柱越來越矮 —— 價格還在創新高,柱子卻比前一週短了一半。​

如果你想炒幣養家,那麼你必須認真學習這篇文章,至少讓你少走10年彎路!

兄弟們,今天不講那些花裏胡哨的指標,只聊一個能讓你在幣圈活下來的東西 ——MACD 背離。這玩意兒不是什麼神仙工具,是我三次爆倉、虧光 800 萬後,從屍堆裏摸出的保命招。​
2021 年那波牛市,我在 BTC 6.9 萬的時候滿倉槓桿多單,賬戶浮盈 400 萬。當時羣裏全在喊 “破 10 萬”,我盯着 K 線圖做夢都在數錢。直到有天晚上,我發現 MACD 的紅色能量柱越來越矮 —— 價格還在創新高,柱子卻比前一週短了一半。​
查看原文
炒幣10年,千萬資產:我的四大生存法則 10年幣海沉浮,當資產突破八位數時,我領悟到:真正的盈利之道,不在於捕捉每一次波動,而在於讀懂市場心跳的節奏。 這節奏,由四個亙古不變的規律驅動:趨勢、慣性、迴歸、重複。 我曾與大多數人一樣,沉迷於複雜指標和“大神”密語,結果在追漲殺跌中反覆被收割。 直到我將注意力從圖表轉向人性,財富的閘門才真正打開。 趨勢是朋友,但你需要有勇氣在無人問津時與他握手 真正的趨勢誕生於共識形成之初,而非人聲鼎沸之時。 我的策略是在新敘事萌芽、市場普遍懷疑時,像播種一樣分批建立頭寸。 慣性是放大器,它源於人性的貪婪與恐懼 一旦趨勢確立,羣體的FOMO情緒會形成強大的慣性,推動資產價格非理性衝高。 此時需要克服“賣早了的恐懼”,讓盈利充分奔跑,藉助市場的集體情緒放大收益。 迴歸是警鐘,它提醒你盛宴終會散場 沒有任何資產會直衝雲霄。當貪婪指數爆表、所有人都在談論“這次不一樣”時,迴歸的種子已然埋下。 我的離場信號,並非技術指標死叉,而是市場情緒達到極端亢奮。 重複是鍊金石,將偶然變成必然 前三個規律構成一次完整的交易邏輯。而“重複”,是將這套邏輯變爲肌肉記憶。 10年裏,我不斷重複“在恐懼中播種,在貪婪中收穫”的動作,拒絕被短期噪音干擾,最終讓複利顯現出魔力。 有人質疑AI和量化會改變遊戲規則。但我的經歷恰恰證明,算法無法預測散戶的集體恐慌和狂熱,人性的弱點正是規律生效的土壤。 這10年,我最大的收穫不是財富數字,而是一種信念:市場在變,技術在變,但人性未變。守住對規律的信仰,比追逐所有熱點都更接近財富的核心。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Square-Creator-2354969e624a7
炒幣10年,千萬資產:我的四大生存法則

10年幣海沉浮,當資產突破八位數時,我領悟到:真正的盈利之道,不在於捕捉每一次波動,而在於讀懂市場心跳的節奏。

這節奏,由四個亙古不變的規律驅動:趨勢、慣性、迴歸、重複。

我曾與大多數人一樣,沉迷於複雜指標和“大神”密語,結果在追漲殺跌中反覆被收割。

直到我將注意力從圖表轉向人性,財富的閘門才真正打開。

趨勢是朋友,但你需要有勇氣在無人問津時與他握手

真正的趨勢誕生於共識形成之初,而非人聲鼎沸之時。

我的策略是在新敘事萌芽、市場普遍懷疑時,像播種一樣分批建立頭寸。

慣性是放大器,它源於人性的貪婪與恐懼

一旦趨勢確立,羣體的FOMO情緒會形成強大的慣性,推動資產價格非理性衝高。

此時需要克服“賣早了的恐懼”,讓盈利充分奔跑,藉助市場的集體情緒放大收益。

迴歸是警鐘,它提醒你盛宴終會散場

沒有任何資產會直衝雲霄。當貪婪指數爆表、所有人都在談論“這次不一樣”時,迴歸的種子已然埋下。

我的離場信號,並非技術指標死叉,而是市場情緒達到極端亢奮。

重複是鍊金石,將偶然變成必然

前三個規律構成一次完整的交易邏輯。而“重複”,是將這套邏輯變爲肌肉記憶。

10年裏,我不斷重複“在恐懼中播種,在貪婪中收穫”的動作,拒絕被短期噪音干擾,最終讓複利顯現出魔力。

有人質疑AI和量化會改變遊戲規則。但我的經歷恰恰證明,算法無法預測散戶的集體恐慌和狂熱,人性的弱點正是規律生效的土壤。

這10年,我最大的收穫不是財富數字,而是一種信念:市場在變,技術在變,但人性未變。守住對規律的信仰,比追逐所有熱點都更接近財富的核心。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币来财MAX
查看原文
十年幣圈沉浮,我最深的領悟是: 這個市場最終獎勵的不是聰明,而是剋制。 當年表兄用最“莽撞”的方式三個月賺三萬元時,我正沉迷於研究各種技術指標。 後來才明白,我把市場當成了數學題,但它其實是人性的試煉場。 真正讓我扭虧爲盈的,是徹底放棄"精準預測"的幻想。 K線只是結果,真正該關注的是資金流向和羣體情緒。 我給自己立下六條鐵律,守護至今: 盈利先抽本:每輪盈利超50%,必抽回三成本金。浮盈只是數字,落袋爲安纔是真。 少操作多賺錢:頻繁交易的手續費會吞噬利潤。現在我的交易次數不到從前十分之一,收益卻更好。 敬畏複利:每天1%,一年12倍。但大多數人倒在追求一夜暴富的路上。 補倉要精確:錯一個小數點可能就是一輛車的代價。 只買抗跌資產:暴跌幣從不抄底,熊市能橫住的纔是真潛力股。 利潤博收益:用賺到的錢去追逐更高收益,心態才能從容。 這十年見過太多悲劇。 真正活下來的,往往是那些"遲鈍"的人——他們不懂最新概念,但嚴格執行紀律; 不追求最高收益,但永遠留足彈藥。 市場最公平之處在於:它從不爲你的勤奮買單,只爲正確的認知付費。 我的建議是:把盯盤時間用來讀書,把研究指標的熱情用來完善交易系統。 牛市裏人人都是天才,熊市才能看出誰在裸泳。 炒幣十年,最終發現修煉的不是技術,是心性。 能在暴漲時不貪婪,暴跌時不恐懼,用簡單規則應對複雜市場——這纔是從不爆倉的真正密碼。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Square-Creator-2354969e624a7
十年幣圈沉浮,我最深的領悟是:

這個市場最終獎勵的不是聰明,而是剋制。

當年表兄用最“莽撞”的方式三個月賺三萬元時,我正沉迷於研究各種技術指標。

後來才明白,我把市場當成了數學題,但它其實是人性的試煉場。

真正讓我扭虧爲盈的,是徹底放棄"精準預測"的幻想。

K線只是結果,真正該關注的是資金流向和羣體情緒。

我給自己立下六條鐵律,守護至今:

盈利先抽本:每輪盈利超50%,必抽回三成本金。浮盈只是數字,落袋爲安纔是真。

少操作多賺錢:頻繁交易的手續費會吞噬利潤。現在我的交易次數不到從前十分之一,收益卻更好。

敬畏複利:每天1%,一年12倍。但大多數人倒在追求一夜暴富的路上。

補倉要精確:錯一個小數點可能就是一輛車的代價。

只買抗跌資產:暴跌幣從不抄底,熊市能橫住的纔是真潛力股。

利潤博收益:用賺到的錢去追逐更高收益,心態才能從容。

這十年見過太多悲劇。

真正活下來的,往往是那些"遲鈍"的人——他們不懂最新概念,但嚴格執行紀律;

不追求最高收益,但永遠留足彈藥。

市場最公平之處在於:它從不爲你的勤奮買單,只爲正確的認知付費。

我的建議是:把盯盤時間用來讀書,把研究指標的熱情用來完善交易系統。

牛市裏人人都是天才,熊市才能看出誰在裸泳。

炒幣十年,最終發現修煉的不是技術,是心性。

能在暴漲時不貪婪,暴跌時不恐懼,用簡單規則應對複雜市場——這纔是從不爆倉的真正密碼。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币来财MAX
查看原文
雨天才蹲在陳師傅的修表攤,他捏着鑷子修老懷錶:“今年收租 130 萬,幣圈的錢夠給老伴換膝蓋。” 誰能想,七年前他是機牀廠維修工,攥 28 萬買斷錢闖幣圈,如今資產翻 140 倍,仍穿補丁工裝,修表 30 塊,收攤必買 5 塊錢麥芽糖。​ 我跟記他兩年筆記,發現乾貨全藏在修表裏:​ 一、橫盤看成交量,像修表用放大鏡​ 2023 年以太坊橫盤半月,年輕人割肉追新幣,陳師傅卻補倉:“遊絲剛拆就上油必卡,大資金橫盤是‘晾零件’。沒放量跌就是洗盤,越磨越補。” 後來以太坊漲 60%,他才減倉:“跟修表等膠幹一樣急不得。”​ 二、沒量的漲是 “跳針表”​ 去年山寨幣凌晨漲 20%,羣裏喊 “上車”,陳師傅天沒亮清倉:“錶針跳着走是齒輪鬆了,這幣成交量才平時一半,沒資金接盤必跌。” 果然三天腰斬,他說:“成交量是幣圈‘表芯’,芯壞了表不準。”​ 三、熊市空倉要 “卸工具”​ 去年熊市,陳師傅帶街坊空倉卸軟件,有人笑他錯過反彈:“修表總盯沒裝好的殼,手會抖;熊市看 K 線像摸燙零件,早晚出事。” 他天天採野茶,等盤面連續兩週放量不跌再裝軟件,這時大盤已反彈 30%。​ 臨走陳師傅遞我修好的懷錶:“人虧是想‘快修表’,忘了表芯要對零件,幣圈要等。” 攥着懷錶才懂,他的乾貨不過是修表的 “慢功夫”—— 不追虛漲、不碰燙盤、耐住磨,這纔是生存法則。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Square-Creator-2354969e624a7
雨天才蹲在陳師傅的修表攤,他捏着鑷子修老懷錶:“今年收租 130 萬,幣圈的錢夠給老伴換膝蓋。”

誰能想,七年前他是機牀廠維修工,攥 28 萬買斷錢闖幣圈,如今資產翻 140 倍,仍穿補丁工裝,修表 30 塊,收攤必買 5 塊錢麥芽糖。​

我跟記他兩年筆記,發現乾貨全藏在修表裏:​

一、橫盤看成交量,像修表用放大鏡​

2023 年以太坊橫盤半月,年輕人割肉追新幣,陳師傅卻補倉:“遊絲剛拆就上油必卡,大資金橫盤是‘晾零件’。沒放量跌就是洗盤,越磨越補。” 後來以太坊漲 60%,他才減倉:“跟修表等膠幹一樣急不得。”​

二、沒量的漲是 “跳針表”​

去年山寨幣凌晨漲 20%,羣裏喊 “上車”,陳師傅天沒亮清倉:“錶針跳着走是齒輪鬆了,這幣成交量才平時一半,沒資金接盤必跌。” 果然三天腰斬,他說:“成交量是幣圈‘表芯’,芯壞了表不準。”​

三、熊市空倉要 “卸工具”​

去年熊市,陳師傅帶街坊空倉卸軟件,有人笑他錯過反彈:“修表總盯沒裝好的殼,手會抖;熊市看 K 線像摸燙零件,早晚出事。” 他天天採野茶,等盤面連續兩週放量不跌再裝軟件,這時大盤已反彈 30%。​

臨走陳師傅遞我修好的懷錶:“人虧是想‘快修表’,忘了表芯要對零件,幣圈要等。” 攥着懷錶才懂,他的乾貨不過是修表的 “慢功夫”—— 不追虛漲、不碰燙盤、耐住磨,這纔是生存法則。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币来财MAX
查看原文
在幣圈摸爬滾打十年,我越來越相信一句話: “抗單,是散戶最體面也最殘酷的自殺方式。” 當持倉出現虧損,選擇死扛而非止損,表面是堅韌,實則是與概率爲敵的賭博。 尤其在幣圈這個24小時不停歇、波動劇烈的戰場,這種行爲的代價遠超想象。 爲何幣圈抗單尤爲致命? 首先,槓桿是隱形殺手。 高倍槓桿下,小幅波動就可能觸發爆倉,讓你瞬間歸零。你扛的不是價格,是脆弱的保證金。 其次,波動無拘無束。沒有漲跌停限制,意味着一天內資產腰斬甚至膝蓋斬都屢見不鮮。硬扛如同在驚濤駭浪中裸泳,風險失控。 最致命的是歸零風險真實存在。 許多山寨幣基本面薄弱,一旦項目失速或遭遇信任危機,價格可能永無回頭之日。你等待的反彈,或許只是幻影。 比虧損更痛的是錯過 抗單最隱蔽的代價,是機會成本。資金被套牢,如同飛鳥折翼。 當市場出現新風口——無論是DeFiSummer還是SOL生態崛起——你只能作壁上觀,眼睜睜看着機會溜走。 死守一棵枯樹,意味着錯過整片森林。 破局之道:紀律重於預測 十年教訓讓我明白,生存的關鍵不在於精準預測市場,而在於建立鐵律。 勇於承認錯誤。止損不是失敗,而是爲下一次機會保存實力。設定機械式風控。 例如,單筆虧損絕不超過總資金的2%,觸及紅線堅決離場。 重構認知。把止損成本視作交易的“保險費”,而非損失。 市場永遠不缺機會,缺的是持續參與的資本。 會止損的投資者或許活得謹慎,但不會止損的,註定提前出局。 記住:抗單,是用有限的資本對抗無限的不確定性。 而真正的智慧,在於懂得何時收手,確保自己永遠留在牌桌上。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Square-Creator-2354969e624a7
在幣圈摸爬滾打十年,我越來越相信一句話:

“抗單,是散戶最體面也最殘酷的自殺方式。”

當持倉出現虧損,選擇死扛而非止損,表面是堅韌,實則是與概率爲敵的賭博。

尤其在幣圈這個24小時不停歇、波動劇烈的戰場,這種行爲的代價遠超想象。

爲何幣圈抗單尤爲致命?

首先,槓桿是隱形殺手。

高倍槓桿下,小幅波動就可能觸發爆倉,讓你瞬間歸零。你扛的不是價格,是脆弱的保證金。

其次,波動無拘無束。沒有漲跌停限制,意味着一天內資產腰斬甚至膝蓋斬都屢見不鮮。硬扛如同在驚濤駭浪中裸泳,風險失控。

最致命的是歸零風險真實存在。

許多山寨幣基本面薄弱,一旦項目失速或遭遇信任危機,價格可能永無回頭之日。你等待的反彈,或許只是幻影。

比虧損更痛的是錯過

抗單最隱蔽的代價,是機會成本。資金被套牢,如同飛鳥折翼。

當市場出現新風口——無論是DeFiSummer還是SOL生態崛起——你只能作壁上觀,眼睜睜看着機會溜走。

死守一棵枯樹,意味着錯過整片森林。

破局之道:紀律重於預測

十年教訓讓我明白,生存的關鍵不在於精準預測市場,而在於建立鐵律。

勇於承認錯誤。止損不是失敗,而是爲下一次機會保存實力。設定機械式風控。

例如,單筆虧損絕不超過總資金的2%,觸及紅線堅決離場。

重構認知。把止損成本視作交易的“保險費”,而非損失。

市場永遠不缺機會,缺的是持續參與的資本。

會止損的投資者或許活得謹慎,但不會止損的,註定提前出局。

記住:抗單,是用有限的資本對抗無限的不確定性。

而真正的智慧,在於懂得何時收手,確保自己永遠留在牌桌上。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币来财MAX
查看原文
小周摔手機那天,52 萬本金只剩 7 萬 —— 追新幣、漲 5 個點就賣、跌 10 個點死扛,半年把積蓄賠了個底朝天。 直到朋友拉他見了陳哥,這位 8 萬入市、市值破 3800 萬的前輩,沒講 K 線,只給了 3 個 “笨乾貨”,竟讓他一年就翻盤。​ 乾貨一:只買 “跌透的主流幣”,新幣堅決不碰​ 陳哥先讓小周把 7 萬拆成兩份,5 萬投進 L 幣 —— 這是當時跌了半年的主流幣,論壇裏全是 “割肉離場” 的帖子,沒人敢碰。 “新幣是刀口舔血,主流幣跌透了纔有安全墊,先扔底倉,別想抄最低,不虧比賺快錢重要。” 小周雖猶豫,但還是照做了。​ 乾貨二:趨勢穩了再加倉,不貪 “抄底便宜”​ 兩個月後 L 幣漲了 15 個點,小周想補剩下的 2 萬,又怕 “追高”。陳哥卻催他趕緊加:“這不是追高,是等趨勢確認。 你之前虧,就是總想着‘抄最低’,結果套在半山腰;現在幣價站穩了,補倉才穩,貴一點也比套牢強。” 補倉後沒半個月,L 幣又漲了 20 個點。​ 乾貨三:漲了先提本金,利潤再 “隨便玩”​ 最關鍵的一步在鎖盈 —— 當 L 幣總漲幅達 40% 時,陳哥逼着小周先把 7 萬本金全提出來。 “本金拿在手裏,剩下的利潤隨便它折騰,就算跌回去,你沒虧本金,心裏不慌; 要是繼續漲,賺的都是純利潤。” 小周照做後,果然遇到過一次回調,但因爲沒虧本金,根本不慌。​ 就靠這 3 個 “笨乾貨”,小周沒再追過新幣,沒再慌着賣,也沒再死扛。 今年春天 L 幣又翻了倍,他不僅補上了 50 萬虧損,還提了輛豐田漢蘭達。 提車那天陳哥說:“幣圈哪有什麼技巧?這 3 個乾貨的核心就一個 —— 管住手,等趨勢。聰明人都在搶快錢,你穩一點,就贏了大多數人。”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Square-Creator-2354969e624a7
小周摔手機那天,52 萬本金只剩 7 萬 —— 追新幣、漲 5 個點就賣、跌 10 個點死扛,半年把積蓄賠了個底朝天。

直到朋友拉他見了陳哥,這位 8 萬入市、市值破 3800 萬的前輩,沒講 K 線,只給了 3 個 “笨乾貨”,竟讓他一年就翻盤。​

乾貨一:只買 “跌透的主流幣”,新幣堅決不碰​

陳哥先讓小周把 7 萬拆成兩份,5 萬投進 L 幣 —— 這是當時跌了半年的主流幣,論壇裏全是 “割肉離場” 的帖子,沒人敢碰。

“新幣是刀口舔血,主流幣跌透了纔有安全墊,先扔底倉,別想抄最低,不虧比賺快錢重要。” 小周雖猶豫,但還是照做了。​

乾貨二:趨勢穩了再加倉,不貪 “抄底便宜”​

兩個月後 L 幣漲了 15 個點,小周想補剩下的 2 萬,又怕 “追高”。陳哥卻催他趕緊加:“這不是追高,是等趨勢確認。

你之前虧,就是總想着‘抄最低’,結果套在半山腰;現在幣價站穩了,補倉才穩,貴一點也比套牢強。” 補倉後沒半個月,L 幣又漲了 20 個點。​

乾貨三:漲了先提本金,利潤再 “隨便玩”​

最關鍵的一步在鎖盈 —— 當 L 幣總漲幅達 40% 時,陳哥逼着小周先把 7 萬本金全提出來。

“本金拿在手裏,剩下的利潤隨便它折騰,就算跌回去,你沒虧本金,心裏不慌;

要是繼續漲,賺的都是純利潤。” 小周照做後,果然遇到過一次回調,但因爲沒虧本金,根本不慌。​

就靠這 3 個 “笨乾貨”,小周沒再追過新幣,沒再慌着賣,也沒再死扛。

今年春天 L 幣又翻了倍,他不僅補上了 50 萬虧損,還提了輛豐田漢蘭達。

提車那天陳哥說:“幣圈哪有什麼技巧?這 3 個乾貨的核心就一個 —— 管住手,等趨勢。聰明人都在搶快錢,你穩一點,就贏了大多數人。”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币来财MAX
查看原文
炒幣十年,我踩過無數坑, 也總結出一套最“笨”卻最有效的生存法則。 如果你能堅持執行,它幾乎能幫你穩穩喫掉每一波行情中的利潤。 首先,我給自己立下三條鐵律,十年未破: 1.永遠不在上漲時追高 市場狂熱時最危險,我學會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下跌時分批買入,逐漸養成習慣,反而能抓住真正的低點。 2.絕不“壓單” 不把全部希望寄託在某一次操作上,不賭方向、不搏反彈,每一筆交易都控制在可承受的範圍內。 3.永遠不滿倉 滿倉等於把自己逼入死角,市場最不缺機會,一旦滿倉被套,就只能眼睜睜錯過後續機會。保持機動,才能隨時出擊。 除了這三條鐵律,我在短線操作中也總結了六句口訣,這些年一直是我的行動指南: 1.高位盤整後常還有新高,低位盤整後易再破新低。所以我從不提前押注,總是等方向明朗再動手。 2.橫盤不交易。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卻也是大多數人虧錢的原因——總想在震盪中找機會,結果反覆被洗。 3.買在陰線日,賣在陽線時。k線收陰,往往是情緒低點,我逐步建倉;收陽衝高,則分批落袋爲安。 4.跌勢緩,反彈也緩;跌勢猛,反彈才急。所以我不急於抄底,而是觀察下跌節奏,判斷反彈力度。 5.建倉如建金字塔,底部多,頂部少。這是價值投資的核心,越是低估越要敢買,但必須分批進行。 6.幣價連續大漲或大跌後,必進入橫盤。這時我不在高位全賣,也不在低位全買,而是等待變盤信號。一旦高位轉跌,果斷清倉;低位企穩,再逐步加碼。 這十年,我沒有成爲神話,卻活成了少數。市場教會我:慢就是快,笨反而聰明。不追求買在最低、賣在最高,只求在每一個週期中穩健獲利。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Square-Creator-2354969e624a7
炒幣十年,我踩過無數坑,

也總結出一套最“笨”卻最有效的生存法則。

如果你能堅持執行,它幾乎能幫你穩穩喫掉每一波行情中的利潤。

首先,我給自己立下三條鐵律,十年未破:

1.永遠不在上漲時追高

市場狂熱時最危險,我學會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下跌時分批買入,逐漸養成習慣,反而能抓住真正的低點。

2.絕不“壓單”

不把全部希望寄託在某一次操作上,不賭方向、不搏反彈,每一筆交易都控制在可承受的範圍內。

3.永遠不滿倉

滿倉等於把自己逼入死角,市場最不缺機會,一旦滿倉被套,就只能眼睜睜錯過後續機會。保持機動,才能隨時出擊。

除了這三條鐵律,我在短線操作中也總結了六句口訣,這些年一直是我的行動指南:

1.高位盤整後常還有新高,低位盤整後易再破新低。所以我從不提前押注,總是等方向明朗再動手。

2.橫盤不交易。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卻也是大多數人虧錢的原因——總想在震盪中找機會,結果反覆被洗。

3.買在陰線日,賣在陽線時。k線收陰,往往是情緒低點,我逐步建倉;收陽衝高,則分批落袋爲安。

4.跌勢緩,反彈也緩;跌勢猛,反彈才急。所以我不急於抄底,而是觀察下跌節奏,判斷反彈力度。

5.建倉如建金字塔,底部多,頂部少。這是價值投資的核心,越是低估越要敢買,但必須分批進行。

6.幣價連續大漲或大跌後,必進入橫盤。這時我不在高位全賣,也不在低位全買,而是等待變盤信號。一旦高位轉跌,果斷清倉;低位企穩,再逐步加碼。

這十年,我沒有成爲神話,卻活成了少數。市場教會我:慢就是快,笨反而聰明。不追求買在最低、賣在最高,只求在每一個週期中穩健獲利。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币来财MAX
查看原文
不知不覺,混跡幣圈已經 8 年了,說句實在話,前 3 年我幾乎把本金虧掉 70%,那時候真以爲自己撐不下去 但就是在那段最黑暗的日子裏,我才悟出來一些鐵律。靠它們,我一點點熬過來,走到今天 別問我賺了多少,我只說一個事實:賬戶曲線像臺階一樣,從谷底爬上來,再也沒掉回去 很多人問我,靠什麼翻身的? 靠天賦?我真沒那玩意;靠內幕?別鬧了,小散戶哪有這種門路 我能站到今天,靠的就是三句話: 第一,機會少但要準 剛入圈時,我最愛追熱點,天天想着一夜翻倍,結果十次九虧。後來我明白,真正能賺大錢的,就是那不到 20% 的機會。行情沒到,賬戶就當死水;行情來了,該下手就下手,利潤自然到手。別人靠運氣,我靠概率 第二,倉位要活 說白了,倉位就是救命的退路 我以前也梭哈過,結果一夜回到解放前。後來我立了規矩:分層建倉,趨勢好就用利潤加倉,行情差立刻止損。小虧是常態,但絕不讓一次失誤毀掉全部 第三,賺到手的錢纔是真的 多少人眼睜睜看着賬戶裏的浮盈變成泡影?我也踩過這坑 所以從那以後,每次大贏,我第一時間就把錢轉走,冷錢包一鎖,徹底心安。因爲浮盈只是數字,兌現纔是財富 很多人嫌這三條“笨”,可正是這幾條鐵律,讓我從當年那個虧到懷疑人生的小白,一步步翻身 幣圈不是賭場,它只是放大了人性 你要麼提前佈局,等市場按下點火鍵;要麼去追漲,成爲別人眼裏的接盤俠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Square-Creator-2354969e624a7
不知不覺,混跡幣圈已經 8 年了,說句實在話,前 3 年我幾乎把本金虧掉 70%,那時候真以爲自己撐不下去

但就是在那段最黑暗的日子裏,我才悟出來一些鐵律。靠它們,我一點點熬過來,走到今天

別問我賺了多少,我只說一個事實:賬戶曲線像臺階一樣,從谷底爬上來,再也沒掉回去

很多人問我,靠什麼翻身的?

靠天賦?我真沒那玩意;靠內幕?別鬧了,小散戶哪有這種門路

我能站到今天,靠的就是三句話:

第一,機會少但要準

剛入圈時,我最愛追熱點,天天想着一夜翻倍,結果十次九虧。後來我明白,真正能賺大錢的,就是那不到 20% 的機會。行情沒到,賬戶就當死水;行情來了,該下手就下手,利潤自然到手。別人靠運氣,我靠概率

第二,倉位要活

說白了,倉位就是救命的退路

我以前也梭哈過,結果一夜回到解放前。後來我立了規矩:分層建倉,趨勢好就用利潤加倉,行情差立刻止損。小虧是常態,但絕不讓一次失誤毀掉全部

第三,賺到手的錢纔是真的

多少人眼睜睜看着賬戶裏的浮盈變成泡影?我也踩過這坑

所以從那以後,每次大贏,我第一時間就把錢轉走,冷錢包一鎖,徹底心安。因爲浮盈只是數字,兌現纔是財富

很多人嫌這三條“笨”,可正是這幾條鐵律,讓我從當年那個虧到懷疑人生的小白,一步步翻身

幣圈不是賭場,它只是放大了人性

你要麼提前佈局,等市場按下點火鍵;要麼去追漲,成爲別人眼裏的接盤俠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币来财MAX
查看原文
10年前,我帶着五萬元踏入幣圈,一年內幾乎血本無歸。 這段慘痛經歷卻成爲我最寶貴的學費。 如今,不僅個人資產站穩千萬,更帶領一羣同行者穩健穿越牛熊。 常有人問我逆襲的祕訣。我的答案始終如一: 並非運氣,而是死守五條用真金白銀換來的鐵律。 一、急拉緩跌是試金石 當資產快速拉昇後陷入漫長陰跌,這往往是洗盤信號。 我們曾在ORDI上親歷:兩天暴漲50%後陰跌兩週,多數人中途下車,但我們堅守住了,最終迎來三個月五倍的回報。 記住,急促行情多是陷阱,緩慢磨底纔是機會。 二、暴跌反彈不抄底 市場暴跌後的反彈最誘人也最危險。 LUNA崩盤次日反彈30%,吸引大量抄底者最終血本無歸。 我們堅信:真正底部需要時間構築,耐心等待遠勝盲目行動。 三、高位放量不足懼,無量滯漲才危險 價格創新高伴隨持續放量,說明資金仍在涌入。 真正危險信號是價格橫盤而成交量萎縮,這明確顯示資金正在撤離。 四、底部需要溫和放量確認 底部突然放量容易誤判爲反轉信號。 我們只認可一種情況:成交量持續溫和放大,價格階梯式上漲——這纔是行情啓動的可靠標誌。 五、炒幣就是炒共識,量是先行指標 K線記錄過去,成交量預示未來。 當我們發現某個生態鏈上活動活躍,成交量穩步增長(如BLAST),這往往是共識凝聚的先兆。 基於此的提前佈局,多次帶來豐厚回報。 這五條法則,是我和夥伴們能在殘酷市場中生存發展的核心心法。牛市永遠在,但活下來才能笑到最後。與君共勉。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Square-Creator-2354969e624a7
10年前,我帶着五萬元踏入幣圈,一年內幾乎血本無歸。

這段慘痛經歷卻成爲我最寶貴的學費。

如今,不僅個人資產站穩千萬,更帶領一羣同行者穩健穿越牛熊。

常有人問我逆襲的祕訣。我的答案始終如一:

並非運氣,而是死守五條用真金白銀換來的鐵律。

一、急拉緩跌是試金石

當資產快速拉昇後陷入漫長陰跌,這往往是洗盤信號。

我們曾在ORDI上親歷:兩天暴漲50%後陰跌兩週,多數人中途下車,但我們堅守住了,最終迎來三個月五倍的回報。

記住,急促行情多是陷阱,緩慢磨底纔是機會。

二、暴跌反彈不抄底

市場暴跌後的反彈最誘人也最危險。

LUNA崩盤次日反彈30%,吸引大量抄底者最終血本無歸。

我們堅信:真正底部需要時間構築,耐心等待遠勝盲目行動。

三、高位放量不足懼,無量滯漲才危險

價格創新高伴隨持續放量,說明資金仍在涌入。

真正危險信號是價格橫盤而成交量萎縮,這明確顯示資金正在撤離。

四、底部需要溫和放量確認

底部突然放量容易誤判爲反轉信號。

我們只認可一種情況:成交量持續溫和放大,價格階梯式上漲——這纔是行情啓動的可靠標誌。

五、炒幣就是炒共識,量是先行指標

K線記錄過去,成交量預示未來。

當我們發現某個生態鏈上活動活躍,成交量穩步增長(如BLAST),這往往是共識凝聚的先兆。

基於此的提前佈局,多次帶來豐厚回報。

這五條法則,是我和夥伴們能在殘酷市場中生存發展的核心心法。牛市永遠在,但活下來才能笑到最後。與君共勉。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币来财MAX
查看原文
在幣圈摸爬滾打十年,我悟透了一個道理: 散戶總以爲莊家處心積慮要搶自己那三瓜兩棗, 實則莊家眼裏根本看不上你那點籌碼。他們洗盤,爲的是鋪平後續的拉盤之路。 讓我想起METIS這個幣的經典案例。當時幣價在1.2U附近徘徊,流通量1000萬枚,散戶持倉超過六成。 有個小團隊在底部吸籌400萬枚後,面臨一個難題:如果直接拉昇,一到1.5U就會遭遇大量散戶拋壓,最終只能自彈自唱。 於是他們展開了一場精心設計的洗盤行動: 第一階段,溫水煮青蛙。 幣價從1.2U陰跌至0.9U,沒有量能配合,也沒有利空消息。這時散戶開始動搖:"是不是沒希望了?"紛紛在底部割肉,而莊家則默默接盤。 第二階段,製造假反彈。 幣價突然插針到0.7U後快速拉回0.95U,吸引一批抄底資金入場。隨後迅速砸破前低至0.65U,將抄底者全部套牢。 這種過山車行情最容易擊潰散戶心理防線。 第三階段,釋放恐慌消息。 配合"項目方跑路"等FUD消息,幣價一路跌至0.5U。當市場陷入絕望,散戶紛紛割肉離場時,莊家開始大舉吸籌。 最後,V型反轉快速拉回1U,形成完美的"黃金坑"。此時敢於追入的散戶,成本都在1U附近,與莊家站在同一起跑線。 經過這輪洗盤,莊家籌碼從400萬增至600萬枚,均價反而更低。更重要的是,不堅定的浮籌被清洗乾淨,爲後續拉昇掃清了障礙。 所以下次看到暴跌,別急着罵莊。真正的聰明人會從中讀懂信號:洗盤越狠,後續拉盤空間越大。 這市場裏,能看透洗盤本質的人,才能與莊共舞。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Square-Creator-2354969e624a7
在幣圈摸爬滾打十年,我悟透了一個道理:

散戶總以爲莊家處心積慮要搶自己那三瓜兩棗,

實則莊家眼裏根本看不上你那點籌碼。他們洗盤,爲的是鋪平後續的拉盤之路。

讓我想起METIS這個幣的經典案例。當時幣價在1.2U附近徘徊,流通量1000萬枚,散戶持倉超過六成。

有個小團隊在底部吸籌400萬枚後,面臨一個難題:如果直接拉昇,一到1.5U就會遭遇大量散戶拋壓,最終只能自彈自唱。

於是他們展開了一場精心設計的洗盤行動:

第一階段,溫水煮青蛙。

幣價從1.2U陰跌至0.9U,沒有量能配合,也沒有利空消息。這時散戶開始動搖:"是不是沒希望了?"紛紛在底部割肉,而莊家則默默接盤。

第二階段,製造假反彈。

幣價突然插針到0.7U後快速拉回0.95U,吸引一批抄底資金入場。隨後迅速砸破前低至0.65U,將抄底者全部套牢。

這種過山車行情最容易擊潰散戶心理防線。

第三階段,釋放恐慌消息。

配合"項目方跑路"等FUD消息,幣價一路跌至0.5U。當市場陷入絕望,散戶紛紛割肉離場時,莊家開始大舉吸籌。

最後,V型反轉快速拉回1U,形成完美的"黃金坑"。此時敢於追入的散戶,成本都在1U附近,與莊家站在同一起跑線。

經過這輪洗盤,莊家籌碼從400萬增至600萬枚,均價反而更低。更重要的是,不堅定的浮籌被清洗乾淨,爲後續拉昇掃清了障礙。

所以下次看到暴跌,別急着罵莊。真正的聰明人會從中讀懂信號:洗盤越狠,後續拉盤空間越大。

這市場裏,能看透洗盤本質的人,才能與莊共舞。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币来财MAX
查看原文
十年幣圈,前三年血虧70%,終悟出“簡單”纔是答案。 後六年靠減法實現穩定盈利。 若你決意以此爲業,這十條用血肉換來的原則,請刻在心裏。 1.反人性操作是生存根基 散戶通病:虧了死扛,賺點就跑。 我的鐵律正相反:盈利超15%後,回撤至10%堅決止盈;買入即設5%止損線。紀律本身比策略更重要。 2.成交量是核心指標 量比小於0.5且價創新高,主力控盤信號; 量比大於1.5突破後縮量回調,是黃金買點。 看懂量價,已跑贏大多數人。 3.持倉求精不求多 我從不持有超3個幣。本金越少越要集中,優先砍掉跌破25日線的弱勢幣。 四、盤口語言藏玄機 早盤大跌別割,午後易V反; 尾盤急拉宜減倉。縮量趨勢延續,放量滯漲見頂——這些規律經得起驗證。 5.趨勢爲王不猜頂底 均線多頭排列時,5日線突破做短線,25日線突破做長線。 別與趨勢爲敵。 6.在分歧中尋找機會 “買在分歧,賣在一致” 強勢幣首次大幅回調時,若換手充分、調整不超3天,往往是上車良機。 7.空倉是最高境界 大賺後必須強制休息。連續盈利會讓人盲目,市場永遠有機會,但你的本金只有一次。 8.逆境是試金石 行情不好時,敢空倉等待; 行情來臨時,敢重倉出擊。這種節奏決定長期成敗。 9.交易是改命的戰場 選擇這條路,是不甘平庸。雖然九死一生,但走通了便是階層跨越的捷徑。 十、認知變現,敬畏市場 每一分利潤都是認知的兌現。 成功後請記住:大成就反饋社會,小成功滋養家庭。 簡單嗎?簡單。容易嗎?用十年血淚才換回這600字。 真正的壁壘,永遠是知行合一。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Square-Creator-2354969e624a7
十年幣圈,前三年血虧70%,終悟出“簡單”纔是答案。

後六年靠減法實現穩定盈利。

若你決意以此爲業,這十條用血肉換來的原則,請刻在心裏。

1.反人性操作是生存根基

散戶通病:虧了死扛,賺點就跑。

我的鐵律正相反:盈利超15%後,回撤至10%堅決止盈;買入即設5%止損線。紀律本身比策略更重要。

2.成交量是核心指標

量比小於0.5且價創新高,主力控盤信號;

量比大於1.5突破後縮量回調,是黃金買點。

看懂量價,已跑贏大多數人。

3.持倉求精不求多

我從不持有超3個幣。本金越少越要集中,優先砍掉跌破25日線的弱勢幣。

四、盤口語言藏玄機

早盤大跌別割,午後易V反;

尾盤急拉宜減倉。縮量趨勢延續,放量滯漲見頂——這些規律經得起驗證。

5.趨勢爲王不猜頂底

均線多頭排列時,5日線突破做短線,25日線突破做長線。

別與趨勢爲敵。

6.在分歧中尋找機會 “買在分歧,賣在一致”

強勢幣首次大幅回調時,若換手充分、調整不超3天,往往是上車良機。

7.空倉是最高境界

大賺後必須強制休息。連續盈利會讓人盲目,市場永遠有機會,但你的本金只有一次。

8.逆境是試金石

行情不好時,敢空倉等待;

行情來臨時,敢重倉出擊。這種節奏決定長期成敗。

9.交易是改命的戰場

選擇這條路,是不甘平庸。雖然九死一生,但走通了便是階層跨越的捷徑。

十、認知變現,敬畏市場

每一分利潤都是認知的兌現。

成功後請記住:大成就反饋社會,小成功滋養家庭。

簡單嗎?簡單。容易嗎?用十年血淚才換回這600字。

真正的壁壘,永遠是知行合一。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币来财MAX
查看原文
十年幣海沉浮,我用七位數學費凝練出一句生存法則 “現貨抄底,合約追漲” 成交量是突破的“驗鈔機” 市場會撒謊,但真金白銀不會。真突破必然伴隨爆量——賣盤傾瀉,買盤通喫,盤口被瞬間擊穿 我的鐵律是:價格破位且成交量必須大於前三根K線平均值的兩倍,兩者缺一不可。這簡單的一招,濾掉了大多數誘多陷阱 我從不等待“回踩確認” 大資金拉昇5%剛覆蓋成本,必須製造20%以上的趨勢空間才能獲利出貨。這段“不得不拉”的行情,就是散戶最佳的搭車機會 執着於回踩完美點位,往往錯失主升浪。我選擇突破即追,接受1-2%的滑點作爲“趨勢保險費”——用小額風險博取高盈虧比 左右側嚴格分工是保命底線 左側交易只屬於現貨:分批囤積低估標的,倉位嚴控30%,時間換空間 右側交易專屬合約:突破關鍵位追擊,止損設在前高/低外側1%,錯了果斷砍,對了讓利潤奔跑。絕不用合約抄底——現貨套時間,合約會套命 持單核心是“不喫魚尾” 趨勢中只順向操作,直到出現“高位放量+日線跌破震盪下軌”的見頂信號才平倉 主動放棄最後10%的利潤,規避可能30%的暴跌風險。幣圈最血的教訓:想喫完最後一滴血的人,最先成爲砧板肉 週期是天然過濾器 日線以下皆是噪音。日線級突破纔有15%以上的空間價值,讓“小虧大賺”的數學期望成立 熊市需額外關注流動性:深度低於500萬U的盤口,一筆大單就能讓技術面失真,此時縮週期、降槓桿纔是上策 十年磨一劍,我終悟透:交易是概率遊戲 左側積籌碼,右側捕趨勢;量能定真僞,週期決空間;剩下的,交給止損的紀律與等待的耐心 在這片洶涌幣海,獨行者易偏航,唯有恪守規則之舟,方能借風成勢,行穩致遠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Square-Creator-2354969e624a7
十年幣海沉浮,我用七位數學費凝練出一句生存法則

“現貨抄底,合約追漲”

成交量是突破的“驗鈔機”

市場會撒謊,但真金白銀不會。真突破必然伴隨爆量——賣盤傾瀉,買盤通喫,盤口被瞬間擊穿

我的鐵律是:價格破位且成交量必須大於前三根K線平均值的兩倍,兩者缺一不可。這簡單的一招,濾掉了大多數誘多陷阱

我從不等待“回踩確認”

大資金拉昇5%剛覆蓋成本,必須製造20%以上的趨勢空間才能獲利出貨。這段“不得不拉”的行情,就是散戶最佳的搭車機會

執着於回踩完美點位,往往錯失主升浪。我選擇突破即追,接受1-2%的滑點作爲“趨勢保險費”——用小額風險博取高盈虧比

左右側嚴格分工是保命底線

左側交易只屬於現貨:分批囤積低估標的,倉位嚴控30%,時間換空間

右側交易專屬合約:突破關鍵位追擊,止損設在前高/低外側1%,錯了果斷砍,對了讓利潤奔跑。絕不用合約抄底——現貨套時間,合約會套命

持單核心是“不喫魚尾”

趨勢中只順向操作,直到出現“高位放量+日線跌破震盪下軌”的見頂信號才平倉

主動放棄最後10%的利潤,規避可能30%的暴跌風險。幣圈最血的教訓:想喫完最後一滴血的人,最先成爲砧板肉

週期是天然過濾器

日線以下皆是噪音。日線級突破纔有15%以上的空間價值,讓“小虧大賺”的數學期望成立

熊市需額外關注流動性:深度低於500萬U的盤口,一筆大單就能讓技術面失真,此時縮週期、降槓桿纔是上策

十年磨一劍,我終悟透:交易是概率遊戲

左側積籌碼,右側捕趨勢;量能定真僞,週期決空間;剩下的,交給止損的紀律與等待的耐心

在這片洶涌幣海,獨行者易偏航,唯有恪守規則之舟,方能借風成勢,行穩致遠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币来财MAX
查看原文
炒幣十年,如今跟人聊比特幣, 我從不用那些拗口的術語,就提當年幫我開竅的 “小島故事”—— 其實比特幣的邏輯,早藏在村民過日子的道理裏。​ 剛入市時我特慌,總怕平臺 “做手腳”。 後來想起那 100 個村民:最早扛着玉米換魚太麻煩,記小本本又總對賬對不上; 好不容易用火山口的石頭當錢,建了 “交易站” 找倆人管賬本, 結果管賬的私下多記石頭換玉米,這不就是早年中心化平臺暗箱操作的雛形? 我當年踩過的坑,跟村民怕 “通貨膨脹” 的慌勁兒一模一樣。​ 真正讓我踏實的,是懂了比特幣的 “分佈式記賬”。 十年前第一次聽說 “每個人都有賬本”,我還不信 直到類比小島那個關鍵轉折:聰明人說別讓倆人管賬了,100 人每人一本賬,交易時喊一聲大家一起記,想改賬得說動 51 個人同意。 這十年裏,見過有人喊着 “要攻破系統”,可真要撬動超過一半節點改賬,難到幾乎不可能,就跟沒人能說動 51 個村民一起撒謊似的。​ 至於 “挖礦”,我早年以爲是挖礦石,後來才笑自己笨 —— 這不就是村民記賬的 “獎勵機制”?以前交易要喊人記,沒人願意白忙活; 現在有了互聯網,裝個軟件自動同步交易信息,誰先把賬記對、跟所有人的賬本對得上,就給點比特幣當獎勵。 我身邊有人早年 “挖礦”,本質就是幫全網記好每一筆賬,拿的是該得的 “辛苦錢”。​ 十年下來,見多了追漲殺跌的人,其實搞懂比特幣真沒那麼難:它就是把小島 “大家一起記賬、誰都別想作弊” 的規矩,搬到了互聯網上。 沒什麼神祕的,無非是用技術守住了 “公平” 二字 —— 就像當年村民守住那批不會被仿造的石頭,也守住了彼此信任的底氣。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Square-Creator-2354969e624a7
炒幣十年,如今跟人聊比特幣,

我從不用那些拗口的術語,就提當年幫我開竅的 “小島故事”——

其實比特幣的邏輯,早藏在村民過日子的道理裏。​

剛入市時我特慌,總怕平臺 “做手腳”。

後來想起那 100 個村民:最早扛着玉米換魚太麻煩,記小本本又總對賬對不上;

好不容易用火山口的石頭當錢,建了 “交易站” 找倆人管賬本,

結果管賬的私下多記石頭換玉米,這不就是早年中心化平臺暗箱操作的雛形?

我當年踩過的坑,跟村民怕 “通貨膨脹” 的慌勁兒一模一樣。​

真正讓我踏實的,是懂了比特幣的 “分佈式記賬”。

十年前第一次聽說 “每個人都有賬本”,我還不信

直到類比小島那個關鍵轉折:聰明人說別讓倆人管賬了,100 人每人一本賬,交易時喊一聲大家一起記,想改賬得說動 51 個人同意。

這十年裏,見過有人喊着 “要攻破系統”,可真要撬動超過一半節點改賬,難到幾乎不可能,就跟沒人能說動 51 個村民一起撒謊似的。​

至於 “挖礦”,我早年以爲是挖礦石,後來才笑自己笨 —— 這不就是村民記賬的 “獎勵機制”?以前交易要喊人記,沒人願意白忙活;

現在有了互聯網,裝個軟件自動同步交易信息,誰先把賬記對、跟所有人的賬本對得上,就給點比特幣當獎勵。

我身邊有人早年 “挖礦”,本質就是幫全網記好每一筆賬,拿的是該得的 “辛苦錢”。​

十年下來,見多了追漲殺跌的人,其實搞懂比特幣真沒那麼難:它就是把小島 “大家一起記賬、誰都別想作弊” 的規矩,搬到了互聯網上。

沒什麼神祕的,無非是用技術守住了 “公平” 二字 —— 就像當年村民守住那批不會被仿造的石頭,也守住了彼此信任的底氣。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币来财MAX
查看原文
“普通人和老闆的認知差” 那場香港聚會,資管老闆一句“錢是大風颳來的,沒人是真靠慢慢變富的”,瞬間擊碎了我信奉的“慢慢變富論”。 我曾是虔誠的“認知原教旨主義者”,堅信必須讀透白皮書、規避所有風險才能下場。結果在無盡的準備中,眼睜睜錯過一個個風口。 老闆點醒我:所有人的起點都是“魯莽”而非“睿智”。認知是試錯的副產品,不是入場券。 真正路徑是小額度“衝進去”——跟風買幣、嘗試合約,在盈虧交替中感受市場脈搏。追求高收益,就必須擁抱不確定性。 他給出了區分運氣與實力的黃金標準:可重複性。同一邏輯能連續抓住三次,纔算實力;曇花一現只是運氣。 這讓我頓悟,新手最易犯的錯就是單次歸因——賺一次就自命不凡,虧一次就全盤否定。 他教會我平常心:賺認知外的錢是運氣,守不住虧回去也正常。“賺了不飄,虧了不喪”纔是關鍵。 這十年,我沿着這條路走來。不再空等“認知圓滿”,而是劃出“學費”大膽試錯。 在無數小虧中錘鍊直覺,也幸運抓住幾次風口實現躍升。 如今依然用小資金“搏運氣”,但核心資產用經過“三次驗證”的策略守護。 最終明白,財富積累是階梯式躍升:試錯捕捉到風口,躍升一個臺階,然後守住利潤繼續探索。 新手不必怕靠運氣賺錢,重要的是先下場,在行動中升級認知。 這世上沒有天生的預言家,只有風浪裏歷練出來的水手。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Square-Creator-2354969e624a7
“普通人和老闆的認知差”

那場香港聚會,資管老闆一句“錢是大風颳來的,沒人是真靠慢慢變富的”,瞬間擊碎了我信奉的“慢慢變富論”。

我曾是虔誠的“認知原教旨主義者”,堅信必須讀透白皮書、規避所有風險才能下場。結果在無盡的準備中,眼睜睜錯過一個個風口。

老闆點醒我:所有人的起點都是“魯莽”而非“睿智”。認知是試錯的副產品,不是入場券。

真正路徑是小額度“衝進去”——跟風買幣、嘗試合約,在盈虧交替中感受市場脈搏。追求高收益,就必須擁抱不確定性。

他給出了區分運氣與實力的黃金標準:可重複性。同一邏輯能連續抓住三次,纔算實力;曇花一現只是運氣。

這讓我頓悟,新手最易犯的錯就是單次歸因——賺一次就自命不凡,虧一次就全盤否定。

他教會我平常心:賺認知外的錢是運氣,守不住虧回去也正常。“賺了不飄,虧了不喪”纔是關鍵。

這十年,我沿着這條路走來。不再空等“認知圓滿”,而是劃出“學費”大膽試錯。

在無數小虧中錘鍊直覺,也幸運抓住幾次風口實現躍升。

如今依然用小資金“搏運氣”,但核心資產用經過“三次驗證”的策略守護。

最終明白,財富積累是階梯式躍升:試錯捕捉到風口,躍升一個臺階,然後守住利潤繼續探索。

新手不必怕靠運氣賺錢,重要的是先下場,在行動中升級認知。

這世上沒有天生的預言家,只有風浪裏歷練出來的水手。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币来财MAX
查看原文
跟着趨勢做,傻子都能賺錢 17年夏天,我盯着屏幕,腸子都悔青了。之前比特幣從8000漲到接近3萬人民幣,我覺得風險太大,早早清倉躲過了後來的暴跌,還暗自慶幸 但就在那個夏天,它又悄無聲息地爬回了2萬,我猶豫再三,最終在2萬3重新滿倉殺了回去。 結果呢?不到三個月,價格直奔7萬,我那5萬本金,第一次變成了接近50萬 那一刻我才真正開竅:我之前的“聰明”,比如逃頂、抄底、分析消息,在趨勢面前簡直一文不值。趨勢來了,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待在車上,別瞎動。 十年下來,我總結的乾貨就幾條,簡單到你可能不信: 只看一條線:把K線圖調到周線或月線 價格在200日線上方,尤其是線本身也開始翹頭向上,這就是趨勢。別管日內的上躥下跳,你的任務就是持有。線走平或掉頭向下,趨勢可能就結束了 只買龍頭:每個週期,資金最認的就是那幾個龍頭幣。別去費勁找什麼“百倍潛力”的山寨幣,99%都歸零 比特幣和以太坊就是最好的選擇,它們起來,整個市場纔會起來,它們倒下,誰都跑不了 別碰槓桿:趨勢是朋友,但槓桿是拿着刀的朋友,隨時可能捅你一刀。我用現貨賺到了絕大多數利潤,而身邊用槓桿的,哪怕看對十次趨勢,一次爆倉就全都沒了 說“傻子都能賺錢”,不是真說人是傻子,而是說方法要“傻”。你要對抗的是自己的“小聰明” 總想高拋低吸,總怕利潤回吐,結果就是趨勢剛啓動你就下車,或者趨勢末尾你才忍不住追高,成了最後的接盤俠 這十年,我見過太多技術分析大師破產,也見過啥都不懂但拿住了比特幣的普通人大賺 現在回頭看,最感激的不是哪次精準的操作,而是2017年那個夏天,趨勢教會我的:簡單,相信,然後堅持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Square-Creator-2354969e624a7
跟着趨勢做,傻子都能賺錢

17年夏天,我盯着屏幕,腸子都悔青了。之前比特幣從8000漲到接近3萬人民幣,我覺得風險太大,早早清倉躲過了後來的暴跌,還暗自慶幸

但就在那個夏天,它又悄無聲息地爬回了2萬,我猶豫再三,最終在2萬3重新滿倉殺了回去。

結果呢?不到三個月,價格直奔7萬,我那5萬本金,第一次變成了接近50萬

那一刻我才真正開竅:我之前的“聰明”,比如逃頂、抄底、分析消息,在趨勢面前簡直一文不值。趨勢來了,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待在車上,別瞎動。

十年下來,我總結的乾貨就幾條,簡單到你可能不信:

只看一條線:把K線圖調到周線或月線

價格在200日線上方,尤其是線本身也開始翹頭向上,這就是趨勢。別管日內的上躥下跳,你的任務就是持有。線走平或掉頭向下,趨勢可能就結束了

只買龍頭:每個週期,資金最認的就是那幾個龍頭幣。別去費勁找什麼“百倍潛力”的山寨幣,99%都歸零

比特幣和以太坊就是最好的選擇,它們起來,整個市場纔會起來,它們倒下,誰都跑不了

別碰槓桿:趨勢是朋友,但槓桿是拿着刀的朋友,隨時可能捅你一刀。我用現貨賺到了絕大多數利潤,而身邊用槓桿的,哪怕看對十次趨勢,一次爆倉就全都沒了

說“傻子都能賺錢”,不是真說人是傻子,而是說方法要“傻”。你要對抗的是自己的“小聰明”

總想高拋低吸,總怕利潤回吐,結果就是趨勢剛啓動你就下車,或者趨勢末尾你才忍不住追高,成了最後的接盤俠

這十年,我見過太多技術分析大師破產,也見過啥都不懂但拿住了比特幣的普通人大賺

現在回頭看,最感激的不是哪次精準的操作,而是2017年那個夏天,趨勢教會我的:簡單,相信,然後堅持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币来财MAX
查看原文
十年幣圈沉浮,最讓我刻骨銘心的是那個賬戶歸零的夜晚 30%的暴跌將我三年積累的利潤連同本金一併吞噬,也讓我真正理解了滾倉的本質。 重新定義滾倉:與自己的戰爭 爆倉後的覆盤讓我明白:真正的滾倉不是簡單的浮盈加倉,而是一場與內心貪婪和恐懼的較量。 市場永遠在那裏,但多數人敗給的並非市場,而是無法剋制的自己。 三大鐵律:用規則戰勝人性 第一,嚴格隔離本金與利潤 初始本金永遠存放在獨立錢包,絕不投入加倉。 加倉必須等待價格有效突破關鍵位,且每次加倉不超過已實現利潤的50%。記住,攤平成本是最危險的陷阱。 第二,構建多層次防禦體系 以1萬U賬戶爲例:先鋒隊(500U)試探市場,設置2%止損; 浮盈達250U時,中隊(利潤50%)入場,止損移至成本線; 利潤超本金時,後衛隊(利潤20%)啓動對衝。 這套體系在30%暴跌中保住4.8萬U淨值,本金完好無損。 第三,用技術鎖住情緒 我將交易規則編寫成自動程序,手機刪除下單功能。 有次深夜行情波動,因無法手動干預而避免衝動交易,這讓我更加堅信:紀律必須植入系統,而非依賴自律。 生存比盈利更重要 這些年來,我見過太多追求十倍收益的"神話",也目睹了更多一夜歸零的悲劇。 市場的殘酷在於:活得久比賺得快更重要。 每當看到新人進入這個市場,我都想告訴他們:別急着尋找十倍幣,先學會在30%的暴跌中活下來。 市場的機會永遠都在,但只有留在牌桌上的人,才能等到屬於自己的時機。 當你把保本刻入骨髓,把紀律融入系統,利潤自會如水到渠成。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Square-Creator-2354969e624a7
十年幣圈沉浮,最讓我刻骨銘心的是那個賬戶歸零的夜晚

30%的暴跌將我三年積累的利潤連同本金一併吞噬,也讓我真正理解了滾倉的本質。

重新定義滾倉:與自己的戰爭

爆倉後的覆盤讓我明白:真正的滾倉不是簡單的浮盈加倉,而是一場與內心貪婪和恐懼的較量。

市場永遠在那裏,但多數人敗給的並非市場,而是無法剋制的自己。

三大鐵律:用規則戰勝人性

第一,嚴格隔離本金與利潤

初始本金永遠存放在獨立錢包,絕不投入加倉。

加倉必須等待價格有效突破關鍵位,且每次加倉不超過已實現利潤的50%。記住,攤平成本是最危險的陷阱。

第二,構建多層次防禦體系

以1萬U賬戶爲例:先鋒隊(500U)試探市場,設置2%止損;

浮盈達250U時,中隊(利潤50%)入場,止損移至成本線;

利潤超本金時,後衛隊(利潤20%)啓動對衝。

這套體系在30%暴跌中保住4.8萬U淨值,本金完好無損。

第三,用技術鎖住情緒

我將交易規則編寫成自動程序,手機刪除下單功能。

有次深夜行情波動,因無法手動干預而避免衝動交易,這讓我更加堅信:紀律必須植入系統,而非依賴自律。

生存比盈利更重要

這些年來,我見過太多追求十倍收益的"神話",也目睹了更多一夜歸零的悲劇。

市場的殘酷在於:活得久比賺得快更重要。

每當看到新人進入這個市場,我都想告訴他們:別急着尋找十倍幣,先學會在30%的暴跌中活下來。

市場的機會永遠都在,但只有留在牌桌上的人,才能等到屬於自己的時機。

當你把保本刻入骨髓,把紀律融入系統,利潤自會如水到渠成。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币来财MAX
查看原文
十年幣圈沉浮,真正的盈利,從來不靠運氣或內幕,而是“不賭”的智慧。 還記得2015年那個冬天,我剛還清信用卡,口袋裏只剩下2300U。 深夜盯着屏幕上跳動的K線,手心冒汗,整宿失眠。 身邊不斷有人炫耀“30倍槓桿一夜暴富”的神話,可轉眼就看到他們爆倉的截圖,甚至有人賠光了整年年終獎。 那一刻我明白,槓桿是放大器,能放大收益,更能放大貪婪和恐懼。 我給自己定下鐵律:只用300U試水,每單不超過30U。這十年,我親眼見證無數“神話”破滅,而以下五條原則,讓我在驚濤駭浪中活了下來。 第一課,止損是生存的本能。 早期我也爆過兩次倉,那種“再等等就能回本”的僥倖心理,差點讓我萬劫不復。現在,止損線就是我的生命線——觸及必走,絕不戀戰。市場從不缺機會,缺的是活到下一個機會的本金。 第二課,連錯五單必須停手。 市場有時毫無邏輯,死磕只會心態崩潰。一旦連續判斷失誤五次,我立刻關掉交易軟件,去散步、看書,甚至睡一覺。神奇的是,隔日再戰,思路往往清晰許多。 第三課,盈利必須落袋爲安。 賬戶數字再好看也是虛的。我這十年有個習慣:每賺夠3000U,至少提現一半。握在手裏的錢,纔是真正的利潤。 第四課,只做有趨勢的行情。 單邊市裏,100倍槓桿是翅膀;震盪市裏,它就是鐮刀。方向不明時,我寧可空倉觀望,也絕不被橫盤消耗。 第五課,倉位決定心態。 我始終把單筆倉位控制在10%以內。輕倉讓你冷靜,滿倉讓你瘋狂。這就像喫飯,八分飽舒適,硬塞只會難受。 十年一晃而過,幣圈牛熊更迭,多少人來了又走。 我始終記得:投資不是賭命,而是細水長流的經營。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Square-Creator-2354969e624a7
十年幣圈沉浮,真正的盈利,從來不靠運氣或內幕,而是“不賭”的智慧。

還記得2015年那個冬天,我剛還清信用卡,口袋裏只剩下2300U。

深夜盯着屏幕上跳動的K線,手心冒汗,整宿失眠。

身邊不斷有人炫耀“30倍槓桿一夜暴富”的神話,可轉眼就看到他們爆倉的截圖,甚至有人賠光了整年年終獎。

那一刻我明白,槓桿是放大器,能放大收益,更能放大貪婪和恐懼。

我給自己定下鐵律:只用300U試水,每單不超過30U。這十年,我親眼見證無數“神話”破滅,而以下五條原則,讓我在驚濤駭浪中活了下來。

第一課,止損是生存的本能。

早期我也爆過兩次倉,那種“再等等就能回本”的僥倖心理,差點讓我萬劫不復。現在,止損線就是我的生命線——觸及必走,絕不戀戰。市場從不缺機會,缺的是活到下一個機會的本金。

第二課,連錯五單必須停手。

市場有時毫無邏輯,死磕只會心態崩潰。一旦連續判斷失誤五次,我立刻關掉交易軟件,去散步、看書,甚至睡一覺。神奇的是,隔日再戰,思路往往清晰許多。

第三課,盈利必須落袋爲安。

賬戶數字再好看也是虛的。我這十年有個習慣:每賺夠3000U,至少提現一半。握在手裏的錢,纔是真正的利潤。

第四課,只做有趨勢的行情。

單邊市裏,100倍槓桿是翅膀;震盪市裏,它就是鐮刀。方向不明時,我寧可空倉觀望,也絕不被橫盤消耗。

第五課,倉位決定心態。

我始終把單筆倉位控制在10%以內。輕倉讓你冷靜,滿倉讓你瘋狂。這就像喫飯,八分飽舒適,硬塞只會難受。

十年一晃而過,幣圈牛熊更迭,多少人來了又走。

我始終記得:投資不是賭命,而是細水長流的經營。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币来财MAX
查看原文
炒幣十年,我從三萬起步,滾到一千萬。 回頭看去,最深的感悟是:真正能賺錢的,不是懂得越來越多,而是把沒用的東西越扔越多。 頭幾年,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沉迷於各種指標、消息、社區討論。夜裏盯盤,白天覆盤,整個人被K線牢牢捆住。結果呢?三萬本金反覆折騰,賺賺虧虧,原地踏步。直到我開始做減法。 我的轉折點,是決定只相信眼睛看得見的東西。我把所有花哨的指標都刪了,屏幕上只留一條20日均線,顏色調得幾乎看不見,只爲判斷一個大致的勢。我的全部邏輯,就濃縮在一個“N”字形態裏。 一波上漲是“N”的第一豎,回撤是中間那一撇,再次突破前高就是第二豎。圖形完整,我就進場;圖形被破壞,無論盈虧我立刻離場。 我不去猜測它後面會不會變成“M”頭或“W”底,我只處理當下最清晰的結構。 這套方法讓我的資金曲線開始真正爬坡:三萬到一百二十萬,用了兩年;一百二十萬到六百萬,縮短到一年; 六百萬到一千萬,只用了五個月。速度變快,不是因爲我的技術突飛猛進,而是因爲我的操作越來越機械,心態越來越平靜 我的倉位管理很簡單:形態健康、放量突破,我下三成倉;形態勉強、量能不足,我一成倉試探或者乾脆不看。 每筆交易止損定在2%,止盈至少10%,用1:5的盈虧比去覆蓋不高的勝率。賺到錢,我就定期往外提,把利潤變成房子、存單、指數基金,徹底鎖住 這十年,我最大的改變是作息。我不再是交易的奴隸。現在每天早盤看一眼4小時圖,沒有“N”字信號就關機去忙別的,有信號就掛單設好止損止盈,全程不超過五分鐘。炒幣成了我生活裏一個非常小的模塊 很多人覺得賺錢需要極複雜的技術,但我用十年證明,恰恰是守住最簡單的規律,幣圈沒有聖盃,唯一的聖盃就是你對自己的控制@Square-Creator-2354969e624a7
炒幣十年,我從三萬起步,滾到一千萬。

回頭看去,最深的感悟是:真正能賺錢的,不是懂得越來越多,而是把沒用的東西越扔越多。

頭幾年,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沉迷於各種指標、消息、社區討論。夜裏盯盤,白天覆盤,整個人被K線牢牢捆住。結果呢?三萬本金反覆折騰,賺賺虧虧,原地踏步。直到我開始做減法。

我的轉折點,是決定只相信眼睛看得見的東西。我把所有花哨的指標都刪了,屏幕上只留一條20日均線,顏色調得幾乎看不見,只爲判斷一個大致的勢。我的全部邏輯,就濃縮在一個“N”字形態裏。

一波上漲是“N”的第一豎,回撤是中間那一撇,再次突破前高就是第二豎。圖形完整,我就進場;圖形被破壞,無論盈虧我立刻離場。

我不去猜測它後面會不會變成“M”頭或“W”底,我只處理當下最清晰的結構。

這套方法讓我的資金曲線開始真正爬坡:三萬到一百二十萬,用了兩年;一百二十萬到六百萬,縮短到一年;

六百萬到一千萬,只用了五個月。速度變快,不是因爲我的技術突飛猛進,而是因爲我的操作越來越機械,心態越來越平靜

我的倉位管理很簡單:形態健康、放量突破,我下三成倉;形態勉強、量能不足,我一成倉試探或者乾脆不看。

每筆交易止損定在2%,止盈至少10%,用1:5的盈虧比去覆蓋不高的勝率。賺到錢,我就定期往外提,把利潤變成房子、存單、指數基金,徹底鎖住

這十年,我最大的改變是作息。我不再是交易的奴隸。現在每天早盤看一眼4小時圖,沒有“N”字信號就關機去忙別的,有信號就掛單設好止損止盈,全程不超過五分鐘。炒幣成了我生活裏一個非常小的模塊

很多人覺得賺錢需要極複雜的技術,但我用十年證明,恰恰是守住最簡單的規律,幣圈沒有聖盃,唯一的聖盃就是你對自己的控制@币来财MAX
查看原文
炒幣十年,我漸漸活成了一座孤島。 2015年剛入圈時,我以爲財富自由就是終點。 如今才明白,最奢侈的不是賬戶餘額,而是遇到能真正同頻的同行者。 2023年幫一位大姐操作以太坊的經歷,成了這種孤獨的最佳註腳——當她爲50%收益欣喜離場時,我知道我們看的根本不是同一個地平線。 後來她再沒問過行情,就像潮水退去後沙灘上兩行方向相反的腳印。 更讓我唏噓的是那個曾視我爲救命稻草的年輕人。 從他3500U爆倉到7萬U翻身的半年裏,我們像戰友般在凌晨三點拆解K線結構。 可當利潤衝昏頭腦的那一刻,所有紀律都脆如薄紙。 刪除他微信的那晚,我對着交易界面發呆到天亮——原來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認知層面的斷層。 這些年在社區寫過百萬字分析,數萬粉絲喊着“格局打開”,但每次行情劇烈波動時,總能看見他們在地板價割肉。 就像指揮家面對永遠跑調的樂團,最終學會把交響樂藏在心裏獨自演奏。 真正的幣圈老炮都明白,孤獨是進階的必修課。 當你能看見三年後的生態圖景,而多數人還在糾結明天漲跌時,沉默就成了本能保護。 就像此刻寫下這些文字的我,早已習慣在凌晨三點的屏幕藍光裏,獨自咀嚼這份與狂熱市場背道而馳的清醒。 或許這就是職業投資者的宿命:我們賺的不是波動,而是用孤獨澆築的認知壁壘。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Square-Creator-2354969e624a7
炒幣十年,我漸漸活成了一座孤島。

2015年剛入圈時,我以爲財富自由就是終點。

如今才明白,最奢侈的不是賬戶餘額,而是遇到能真正同頻的同行者。

2023年幫一位大姐操作以太坊的經歷,成了這種孤獨的最佳註腳——當她爲50%收益欣喜離場時,我知道我們看的根本不是同一個地平線。

後來她再沒問過行情,就像潮水退去後沙灘上兩行方向相反的腳印。

更讓我唏噓的是那個曾視我爲救命稻草的年輕人。

從他3500U爆倉到7萬U翻身的半年裏,我們像戰友般在凌晨三點拆解K線結構。

可當利潤衝昏頭腦的那一刻,所有紀律都脆如薄紙。

刪除他微信的那晚,我對着交易界面發呆到天亮——原來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認知層面的斷層。

這些年在社區寫過百萬字分析,數萬粉絲喊着“格局打開”,但每次行情劇烈波動時,總能看見他們在地板價割肉。

就像指揮家面對永遠跑調的樂團,最終學會把交響樂藏在心裏獨自演奏。

真正的幣圈老炮都明白,孤獨是進階的必修課。

當你能看見三年後的生態圖景,而多數人還在糾結明天漲跌時,沉默就成了本能保護。

就像此刻寫下這些文字的我,早已習慣在凌晨三點的屏幕藍光裏,獨自咀嚼這份與狂熱市場背道而馳的清醒。

或許這就是職業投資者的宿命:我們賺的不是波動,而是用孤獨澆築的認知壁壘。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币来财MAX
查看原文
炒幣十年,血淚教訓凝結成這套肌肉記憶般的交易法則。 廢話不多說,直接分享乾貨! 逃頂靠頂背離 2021年BTC衝上6.9萬美元時,我賬戶浮盈400萬,但MACD紅柱縮短提示風險。清倉70%後次日暴跌58%,最終保住320萬。 關鍵信號:4小時圖出現二次頂背離(價格新高但紅柱更短)立即減半倉,死叉時清倉。這招讓學員在SOL暴跌前成功逃頂。 抄底認準底背離 2023年LUNA跌至0.0001美元衆人哀嚎時,我發現綠柱縮短的底背離信號。分三批建倉後反彈至0.01美元,賺取150萬。 鐵律:需綠柱連續縮短3根K線,配合成交量變化,只做主流幣。 金叉陷阱與機遇 曾在PEPE第一次金叉虧損20萬,發現真機會在二次金叉:回調不破前低、多週期同步金叉、成交量放大3倍。第二次操作5天賺回80萬。 風控保命三原則 頂背離+巨鯨流出500萬立即清倉 三週期共振鎖倉(30分鐘定方向/4小時看強度/周線守趨勢) 連續止損3次強制停盤24小時 倉位控制是根本 首倉不超過5%,盈利後用利潤加倉,總倉位至50%即停。學員嚴格執行後半年從5000美元做到8萬。 給新手的核心建議: 每晚覆盤頂背離案例開單前必查巨鯨流向將止損紀律設爲手機壁紙 十年磨一劍,現在看到頂背離就像條件反射般平倉。這種機械執行,比任何預測都可靠。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Square-Creator-2354969e624a7
炒幣十年,血淚教訓凝結成這套肌肉記憶般的交易法則。

廢話不多說,直接分享乾貨!

逃頂靠頂背離

2021年BTC衝上6.9萬美元時,我賬戶浮盈400萬,但MACD紅柱縮短提示風險。清倉70%後次日暴跌58%,最終保住320萬。

關鍵信號:4小時圖出現二次頂背離(價格新高但紅柱更短)立即減半倉,死叉時清倉。這招讓學員在SOL暴跌前成功逃頂。

抄底認準底背離

2023年LUNA跌至0.0001美元衆人哀嚎時,我發現綠柱縮短的底背離信號。分三批建倉後反彈至0.01美元,賺取150萬。

鐵律:需綠柱連續縮短3根K線,配合成交量變化,只做主流幣。

金叉陷阱與機遇

曾在PEPE第一次金叉虧損20萬,發現真機會在二次金叉:回調不破前低、多週期同步金叉、成交量放大3倍。第二次操作5天賺回80萬。

風控保命三原則

頂背離+巨鯨流出500萬立即清倉

三週期共振鎖倉(30分鐘定方向/4小時看強度/周線守趨勢)

連續止損3次強制停盤24小時

倉位控制是根本

首倉不超過5%,盈利後用利潤加倉,總倉位至50%即停。學員嚴格執行後半年從5000美元做到8萬。

給新手的核心建議:

每晚覆盤頂背離案例開單前必查巨鯨流向將止損紀律設爲手機壁紙

十年磨一劍,現在看到頂背離就像條件反射般平倉。這種機械執行,比任何預測都可靠。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币来财MAX
登入探索更多內容
探索最新的加密貨幣新聞
⚡️ 參與加密貨幣領域的最新討論
💬 與您喜愛的創作者互動
👍 享受您感興趣的內容
電子郵件 / 電話號碼

實時新聞

--
查看更多

熱門文章

阿郑zzz
查看更多
網站地圖
Cookie 偏好設定
平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