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你還記得我去年賬戶只剩 3000 個 U 時的熊樣不?現在……7.5 萬了。”​

這話要是從別人嘴裏說出來,我大概率會當成吹牛。畢竟在這個追漲殺跌成常態的市場裏,能熬過三次爆倉還不跑路的人,本身就夠離譜,更別說用 7 周時間翻 25 倍。但張哥不一樣,去年冬天我還在小區便利店碰到他,當時他盯着手機 K 線,菸蒂都快燒到手指,嘴裏唸叨着 “又抄在半山腰”,那股子頹勁,連便利店老闆都忍不住勸他 “要不別玩了”。​

現在回頭看,張哥的逆襲根本不是什麼 “運氣爆棚”,而是踩中了加密市場最反人性的賺錢邏輯 ——比起 “敢不敢衝”,更重要的是 “會不會等”。​

以前的他,跟大多數散戶沒兩樣:看到羣裏有人喊 “百倍幣” 就往裏衝,K 線一拉紅就滿倉追,跌了就安慰自己 “長期持有”,結果每次都被市場按在地上摩擦。直到去年第三次爆倉,賬戶裏只剩 3000U 時,他才突然醒悟:“幣圈哪是什麼賭場?明明是個需要算準步數的棋盤,我之前連棋子怎麼走都沒搞懂,就想着贏,不虧纔怪。”​

從那以後,張哥像是換了個人。他把手機裏的 “喊單羣” 全退了,每天花 4 小時研究趨勢圖,還拿着小本本記筆記。我偶然看過一次他的本子,上面就兩條核心規則,說出來你可能覺得 “太簡單”,但偏偏沒幾個人能做到:​

第一,只做 “順着走” 的行情,絕不跟市場對着幹。 張哥說,以前他總覺得自己能 “預判頂底”,比如看到某個幣種跌了 30%,就覺得 “肯定見底了”,立馬重倉抄底,結果往往是跌了還能跌。後來他改成 “等信號”—— 只有當 5 日、10 日均線形成金叉,成交量連續三天放大時,纔會小倉位進場;一旦跌破 20 日均線,不管賺沒賺錢,立馬撤。用他的話說:“市場就像水流,你順着它走,哪怕走得慢,也能到終點;要是逆着來,再有力氣也會被衝翻。”​

第二,把 “不虧錢” 放在第一位,見好就收不貪心。 這一點尤其關鍵。張哥每次進場,都會提前設好 “止盈線” 和 “止損線”,比如賺 15% 就拋一半,虧 8% 就全清,絕不抱着 “再等等也許能賺更多” 的想法。有次他買的一個幣種,三天漲了 22%,羣裏有人勸他 “再拿拿,突破前高沒問題”,但他還是按計劃拋了一半,結果沒過兩天,那個幣種就跌回了原位。他說:“在這個市場裏,‘賺到手的錢’纔是真錢,那些沒拋的浮盈,跟畫在紙上的餅沒區別。”​

就靠這兩條 “死板” 的規則,張哥 7 周裏沒做過一次 “賭命式” 操作,反而穩紮穩打地把 3000U 滾成了 7.5 萬 U。更有意思的是,小區裏幾個跟着他操作的鄰居,也都嚐到了甜頭:有個寶媽用 500U 起步,45 天做到 1.8 萬 U,現在每天接孩子放學都哼着歌;還有個退休老師,800U 進場,三個月滾到 3.4 萬 U,逢人就說 “以前覺得炒股難,現在才知道,比炒股更難的是管住自己的手”。​

其實在加密市場待久了就會發現,最大的 “騙局” 從來不是所謂的 “莊家收割”,而是 “一夜暴富” 的執念。我見過太多人,明明技術分析學得頭頭是道,卻因爲急着翻倍,加了 10 倍槓桿,結果一個小波動就爆倉;也見過有人,拿着優質幣種,卻因爲漲了 5% 就慌着賣,錯過了後面的 10 倍行情。​

說到底,幣圈賺錢的邏輯真的不復雜:方向對了,就耐心等;倉位穩了,就別亂動;賺到了,就別貪心。就像張哥說的:“市場不會虧待認真做事的人,也不會放過想走捷徑的人。”​

作爲你們的老朋友,我每天都會在後臺收到很多粉絲的留言,問 “哪個幣種能漲”“現在能不能進場”。其實比起直接給答案,我更想讓大家明白:真正的加密高手,靠的從來不是 “猜漲跌”,而是 “守規則”。​

如果你也在經歷 “賺了又虧回去” 的循環,不妨試試張哥的兩條規則;如果你有自己的賺錢心得,也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畢竟在這個市場裏,互相交流、互相提醒,才能走得更遠。​

#ETH走势分析 $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