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破產失戀,18歲百萬歸零,這個少年的幣圈經歷比大多數人都要慘烈,卻也更加真實。
那年我16歲,被命運按在地上狠狠摩擦。女朋友把我當提款機,分手時全身只剩下交易所裏的400U。之前靠數字藏品賺的20萬,也被人做局一夜歸零。破產、被割、失戀三重打擊同時降臨,我才明白什麼叫絕望。
爲了翻盤,我每天從家裏偷偷拿100塊,加上從朋友那裏借的2000,湊了四五千塊錢All in進了幣圈。剛下載交易所沒幾天,就遇上了Luna暴雷。在學習了幾個月後,我寫下了一個看似渺小的目標:“我想月入300U”——不是爲了發財,只是不想再依靠家人。
01 絕境逢生:在行業寒冬中存活
當我剛踏入這個行業,接連遭遇了Luna和FTX兩次暴雷。全網都在哭喊着行業完蛋了,我卻看到了不一樣的機會。
FTX暴雷後,幣安收購了BTC和ETH,緊接着美國人開始推動ETF,行情反而開始起飛。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別人恐懼時保持理性,往往能找到最好的機會。
在最艱難的時候,我靠賣子、K號、Gmail郵箱維持生計。那時候我發現,幣圈哪怕是最小的機會,都能讓我繼續走下去。這段經歷讓我養成了獨立思考和逆向投資的習慣,這比任何技術分析都重要。
02 認知覺醒:現金流與囤幣的平衡術
後來我進了第一家區塊鏈公司,工資不高,卻讓我第一次理解了現金流的重要性。
我意識到,保證良好心態的前提就是有穩定的現金流。現金流加上囤幣是最好的狀態,現金流可以來自工作、KOL、顧問、技術服務、市場服務等多種方式。
那些年幾乎是煉獄般的經歷,但也讓我飛快成長。現在回想,當初螞蟻搬家偷來的100塊,成了我人生的第一筆本金,也讓我明白了資金的珍貴。
18歲那年,我賺到了第一個100萬,也在兩個月裏全部虧光。但這次我沒有崩潰,因爲我知道,只要還有幣圈在,我就有重新開始的機會。
03 當前佈局:Injective的技術面與價值分析
看了很多Injective的分析後,我對當前價格有自己的判斷。
7.25美元這個位置是關鍵支撐,從技術面看,這裏是61.8%斐波那契回撤位。如果能守住,上看8.50美元問題不大。
EVM主網上線後,市場出現了典型的“買傳聞,賣事實”走勢。第一天拉到8.28美元的歷史高點,然後迅速回調35%。這種回調往往是更好的建倉機會,而不是離場的信號。
鏈上數據還算健康:TVL增長15%,活躍地址上漲35%。最關鍵的是,大戶佔比降到18%,散戶進場明顯,這通常是底部信號。
04 操作策略:風險控制與收益預期
基於當前分析,我制定了具體的操作策略。
在期貨市場,OI從10億漲到12.5億,多頭佔比64%,資金費率微正。這說明雖然有回調,但機構資金還在持續流入。
我的建議是:從7.20開始分批建倉,跌破7.00可以適當加倉,止損設在6.90。短期目標看8.00,中線目標看9.50。
需要警惕的是,11月底還有小規模解鎖,可能會帶來短期壓力。但整體來看,Q4的DeFi敘事正在升溫,Injective作爲Cosmos生態的DeFi基礎設施,MultiVM這個概念確實有想象空間。
從400U起步到百萬歸零,我學到的最重要一課不是技術分析,而是心態管理。在這個市場裏,活下來比賺快錢更重要。
現在的我依然看好Injective,不僅因爲它的技術面,更因爲它背後的基礎設施價值。在這個行業,真正能活下來的,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這是用百萬學費換來的血淚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