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

今天最扎心的一幕:

ASTER暴跌27%,兩天跌回0.85美元。

這不是普通回調,因爲這次連CZ都被問到了——

他那200萬美金的買單,還在不在?

一、數據先看清:不是跌,是“砸出真相”

截至11月4日:

ASTER現價 0.85 USDT,

較10月27日高點 1.17美元 跌幅 -27.3%;

24小時成交量暴漲至 4.1億美元(環比+260%);

大戶鏈上淨流出 近530萬枚ASTER(約450萬美元);

ASTER合約持倉量從1.8億美金降至1.1億,爆倉率27%。

看似是暴跌,

但如果你拆開這波資金結構,會發現——

這其實是一次**“機構調倉+散戶踩踏”的典型結構性下跌。**

二、主力在出貨?還是在換手?

鏈上監測數據顯示:

ASTER最大買入地址之一(0x79b...CZ支援錢包)

最近一次交易是 10月30日,入金約1.98萬美元 的ASTER代幣,

之後無賣出記錄。

什麼意思?

CZ那200萬美金倉位——還在。

而這波大跌的真兇,

是另一批早期VC鎖倉解禁資金(尤其是AST Labs輪次投資者)。

數據顯示:

11月2日至3日,共有 1730萬枚ASTER 從歸屬合約中釋放;

其中 41% 在兩天內被轉入CEX(幣安、Bybit);

砸盤總額約 1400萬美元。

換句話說,

CZ沒跑,項目方資金在“兌現”。

這不是跑路,是資金節奏衝突。

三、那CZ爲什麼“還留着”?

這就有意思了。

CZ不是看價格的人,他看的是生態佈局。

ASTER雖然短線暴跌,但生態沒崩:

日活錢包仍超 11.7萬個(環比+6.4%);

BNB Chain上交互量回升至 1340萬筆/天,

ASTER依然是前五交互項目之一;

近期接入Binance Launchpool分流入口,

預計11月中旬將同步空投積分活動。

這意味着什麼?

CZ的邏輯不是炒幣,而是造流量閉環。

他早就不是“短線炒手”,而是“生態總導演”。

四、ASTER的問題不在項目,而在結構

ASTER的結構本身存在三大隱患:

1️⃣ 代幣釋放速度過快

當前流通率高達 68%,遠高於AI類項目平均(35%-40%);

意味着早期籌碼壓力太大。

2️⃣ 機構集中度過高

前10地址持倉佔比 62.1%,

一旦市場波動,機構必須騰流動性。

3️⃣ 散戶被高點吸入

10月28日CZ發文後,ASTER熱度暴漲,

幣安24小時新用戶入金增幅 +87%,

散戶接盤的代價,現在全在圖上。

所以這波暴跌,不是項目崩,

是結構在消化過熱籌碼。

五、結論:CZ沒跑,但這波錢短期鎖死

短期判斷:

0.82~0.88美元是強支撐區,

若跌破0.8,結構面將失守,進入機構二次減倉期。

中期邏輯:

CZ不會砸盤,但也不會救盤;

幣安生態若要穩,ASTER必須重新找敘事——

比如AI DeFi、積分系統融合,

否則資金面將繼續向SOL、BNB偏移。

我的判斷:CZ的200萬還在,

但那筆錢現在被動“鎖倉”,

動它,就壞掉整個生態節奏。

一句話總結:

CZ沒被套,是在等;

散戶不是虧,是被清算了節奏。

——隔壁老石

“幣圈最貴的倉位,不是虧損,而是信任。”$ASTER

ASTERBSC
ASTERUSDT
1.0033
-4.47%

$ETH

ETH
ETH
3,286.91
-3.19%

$BNB

BNB
BNB
946.1
-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