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特朗普之前創下的 35 天最長紀錄,就差最後兩天,看樣子能打破紀錄的,也就只有他自己了。

可現在大家最關心的是,政府到底啥時候能開門?

目前還沒明確消息,但有個關鍵點得重視,要是一直關着,後續降息可能要黃!

畢竟沒有數據支撐,美聯儲根本沒法確定降息節奏,這對咱們來說,簡直是 “毀滅性打擊”!​

先搞懂啥是 “政府停擺”?簡單說,就是美國國會沒在新財年(10 月 1 日)前通過預算或臨時撥款法案,聯邦政府部分部門因爲 “沒授權花錢” 被迫停工。

這可不是政府破產,而是憲法規定 “沒國會授權,政府不能花一分錢”。​

那爲啥會 “沒錢花”?核心就是兩黨在預算上吵翻了!

美國財政預算得走四步:總統提建議、參衆兩院改了通過、兩院協調一致、總統簽字。哪一步卡殼都不行,比如衆議院(常被共和黨把控)不認可民主黨開支計劃,參議院(可能民主黨佔優)反對共和黨削減提案,或者總統拒簽字,到了 10 月 1 日,政府只能 “歇業”。​

說到底,停擺就是 “政治對抗” 的鍋!

共和黨想砍社會福利等開支,民主黨要保公共支出;還總拿預算當籌碼逼對方讓步,臨近選舉更不願鬆口,再加上預算制度本身剛性,僵局就這麼來了。​

停擺時會亂成啥樣?

非必要部門比如國家公園、統計局得停工,部分公務員沒薪水還得休假,政府網站、數據更新停了,合同和科研也得延遲,關鍵是 CPI、就業報告這些經濟數據也發不了!

不過軍隊、警察、郵政、美聯儲這些關鍵服務不受影響,畢竟有獨立資金。​

經濟影響也不小!

1995 - 1996 年停擺 21 天,GDP 少了 0.5%;2013 年 16 天停擺,80 萬人停工,GDP 丟了 0.3%;2018 - 2019 年那 35 天最長停擺,直接損失超 110 億美元。

現在停擺還可能讓國債評級降了、投資者沒信心、美元走弱,黃金這些避險資產反而漲了。​

最新情況是,參議院 13 次沒通過衆議院的撥款決議案,兩黨在平價醫療法案補貼延長這些事上分歧大得很。聯邦僱員拿不到薪水、空管人員不夠、食品補助要斷,壓力越來越大。​

那啥時候能結束?衆議院之前通過過一個議案,想把資助續到 2025 年 11 月 21 日,要是類似方案能成,政府可能那時候前後開門。

要是談不攏,要麼長期停擺,要麼搞 “臨時撥款 + 再談判”,按常規流程通過撥款案基本不可能了,就看哪方先讓步。​

其實這也側面說明,美債 41 萬億已經夠危險了,寧可停擺也不願多髮卡。

之前分析過,45 萬億是臨界點,超了可能出大問題。現在美股也在歷史高位,納斯達克 7 個月連漲,標普 500 連漲 6 個月,這個月說不定要回調。

幣圈 11 月也關鍵,扛不住的話,這輪週期可能就沒了。​

週末覆盤 2019 年至今的大環境,發現降息、加息週期對加密圈影響超大,未來說不定真能打破 4 年週期定律!

#美国政府停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