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 最近很多人問JAM什麼時候上線?

JAM 是一次“架構級革命”,不是簡單升級

Polkadot 原本的 Relay Chain + Parachain 模型,本身已經相當複雜。

而 JAM 的目標,是把整個 Polkadot 的底層架構 從“多鏈系統”重寫爲“多核操作系統” —— 這幾乎等於推翻舊架構、從零重建。

這種工作不是幾個月能完成的,任何寫過系統架構的人都知道,一次底層重構往往比開發一個新項目更難。

JAM 的執行層全部基於 WebAssembly (WASM)。這有好處(通用、安全、可移植),但也帶來巨大難題:

1. 性能優化難:

WASM 需要 JIT(即時編譯)才能高效運行,如何讓鏈上執行快速且安全,是核心挑戰。

2. 安全沙箱設計複雜:

每個 Execution Environment 都要隔離運行,不能互相影響,涉及系統級 sandbox 技術。

3. 狀態存儲與驗證兼容性:

JAM 要支持不同的 EE(比如 EVM、ink!、Move),如何讓它們共享狀態驗證,是超複雜問題。

JAM 的開發進度之所以緩慢,並非因爲效率低下,而是因爲它的底層架構極度複雜且不可篡改。

在 JAM 中,核心代碼一旦上線,就被寫入區塊鏈共識中,任何節點、任何人都無法再更改——這意味着每一行代碼都必須經得起時間、驗證與攻擊的考驗。

每一段邏輯、每一個算法、每一個接口,都要經過形式化驗證與反覆推敲。

正是這種對安全性與完美性的極致追求,讓 JAM 的開發顯得漫長,卻也讓它註定成爲 Polkadot 的新核心——一個可持續十年、無需妥協的分佈式操作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