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Alpha榜單、TGE名單、空投排名,

我只想說一句:

工作室,別忙了。

你們的劇本,已經過時了。

幣安這次玩得太深。

明面上還在做活動,

實則已經啓動了**“反腳本機制”。**

刷腳本、批量任務、模擬用戶?

可以。

但現在,沒用。

爲什麼?

因爲幣安不再算你“做了多少”,

而是算你**“像不像人”。**

以前活動時代講“數量”:

點得多、刷得快、號夠多就能拿空投。

現在生態時代講“行爲”:

你得像個真人、有節奏、有參與、有留存。

簽到、互動、交易、錢包持倉、內容行爲、任務權重……

每一個動作都在被AI標記。

刷子在拼效率,幣安在拼樣本。

你快,它更快。

你批量,它畫像。

你用腳本,它用模型。

幣安不是防腳本,

它是在訓練腳本給自己挖坑。

這就是新秩序:

反腳本時代。

它不禁你腳本,

它讓腳本無效。

TGE名單裏,你會發現越來越多奇怪的現象:

有些“散戶賬號”拿到了名額,

而一堆幾百號的工作室被判“低可信權重”。

這就是算法革命。

算法開始“偏愛”真人了。

幣安現在要的,不是“流量”,

而是行爲可信度。

說白了,這一波空投大戰,

拼的已經不是誰能多開,

而是誰能活得像個正常人。

正常用戶的節奏是:

登錄 → 瀏覽 → 交互 → 再回來。

腳本的節奏是:

登錄 → 點完 → 滾。

幣安能看不出來?

它自己就是AI訓練的祖宗。

TGE、Alpha、Launchpool,這三條線現在都在合併,

每一個活動都在共用一個邏輯——

行爲權重系統。

你活躍、你持倉、你互動、你寫內容、你交易,

每一個點都在積成你自己的鏈上信用。

你以爲是積分,

其實是你在幣安生態的身份證。

這張身份證越真實,未來越值錢。

所以現在,聰明人都在幹嘛?

不搶、不卷、不腳本,

老老實實綁錢包、刷互動、做任務、留痕跡。

爲什麼?

因爲他們知道,

幣安在看誰是真用戶,誰是農場。

未來TGE分配,不看你快,

而看你真。

一句話總結:

幣安不再獎勵最快的人,

它獎勵最像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