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

這哥們又來了——

Michael Saylor,那個從2020年就開始All in BTC的瘋子,

這次放話:他要囤到1兆美元的比特幣。

你沒聽錯,

不是10億,不是100億,

是——一!兆!美!金!

一、他不炒幣,他要“接管能源”

Saylor最近接受(Bitcoin Magazine)採訪,

說出了一句讓整個華爾街都沉默的名言:

“比特幣是人類繼火、電、石油之後的第四種能源。”

什麼意思?

在他眼裏,比特幣不是資產,是“數字能源”,

能跨越國家、時間、制度、貨幣系統,

把人類財富從通脹裏“搬出來”。

他說得誇張,但細想嚇人。

如果BTC真是“能源”,

那他要囤1兆美金,其實是在建立——一座數字發電廠。

二、這不是吹牛,他是真的幹了

自2020年Strategy把比特幣塞進公司資產負債表以來,

它變成了傳統金融裏的比特幣先鋒。

現在Strategy手裏持幣超20萬枚,

全球有180多家上市公司跟進。

他直接點名:

未來,Apple、Google、Microsoft

都會在系統層級支持BTC支付。

——這句話,聽起來像夢,

但想想現在PayPal、Visa、摩根大通都在搞加密,

是不是突然不遠了?

三、1兆美元計劃,不是口嗨

Saylor說,他們的目標是——

讓Strategy成爲全球最大的BTC金庫。

不是爲了賺快錢,

而是“讓公司在時間裏變成永動機”。

這句話有點中二,但你品。

在通脹每年喫掉法幣購買力的時代,

持有比特幣 = 持有反抗通脹的時間機器。

他斷言:

“比特幣會永遠跑贏標普500。”

這不是情緒,是數學。

因爲BTC每四年減半,標普每十年稀釋。

邏輯上,BTC總量有限,股票市值無限膨脹,

結論:時間站在比特幣這邊。

四、散戶怕機構?他直接回懟

有人質疑:“那不是企業都壟斷比特幣了嗎?”

他笑了。

他說:“我們這些機構進來之後,

散戶賺了1.8兆美元。”

——這數據不是隨便喊的,是鏈上真算出來的。

他意思是:機構進場=網絡安全更強=幣價更穩。

幣價穩,散戶纔有信心留。

所以他不怕機構多,他怕的是機構不來。

五、老石一句話總結:

別再笑Saylor瘋了,

他是用企業的錢買人類的未來。

當別人還在想“BTC能不能漲”,

他已經在想“法幣還能活多久”。$BTC

$ETH

$B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