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爆倉到八位數:幣圈血淚中淬鍊的生存法則

2017年,我揣着5萬U衝進幣圈,以爲能一夜暴富,結果四年間爆

倉三次,最落魄時連泡麪都要分兩頓喫。2020年“3·12”暴跌那天,我眼睜睜看着賬戶縮水,卻因猶豫躲過了徹底歸零,也看清了幣圈的真相:活着,比賺錢更重要。

這些年,我見過太多“天才”隕落。有人用2000元做到千萬,卻在槓桿加滿時被強制平倉;有人堅信“底部已到”,不斷補倉,結果抄在半山腰。我之所以能活到現在,全靠一套用血淚換來的“笨辦法”。

急拉慢跌是毒藥。2018年牛市,某山寨幣10分鐘拉昇300%,卻在三天內陰跌回原點。這種“釣魚線”專割追漲散戶,真正的頂部往往在放量突破後的橫盤階段。

閃崩後的反彈是刀尖舔血。2019年某平臺幣閃崩70%,隨後三天緩慢反彈20%。我差點抄底,卻發現成交量萎縮——這是“斷頭鍘”前奏。果然,第四天開盤直接腰斬。

高位死寂比暴跌更可怕。2022年LUNA崩盤前兩週,市場成交量萎縮到日常的1/5,K線像垂死的直線。那些鼓吹“技術性調整”的人,

最終血本無歸。記住:真正的頂部沒有尖叫,只有死寂。

底部放量是誘餌,持續纔是真。2023年比特幣橫盤時,某天突然放量上漲10%,羣裏沸騰“牛市來了”。但我堅持等到周線成交量持續放大才進場,躲過了假突破陷阱。

現在,我賬戶已突破八位數,但最珍貴的是淬鍊出的“反人性”思維:永遠只投能全虧的錢,保持30%現金倉位;每筆交易前定好止損線;建立交易清單,買入前確認12項指標;每週覆盤,分析違背鐵律的操作。

幣圈沒有神話,只有倖存者偏差下的殘骸。如果你也想在這片叢林中活下來,請先敬畏市場——因爲這裏,永遠不缺少下一個爆倉的故事。

#币安HODLer空投TURTLE #美联储支付创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