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當我閱讀來自 @Hemi $HEMI 網絡的最新更新時,我有一種感覺,整個「比特幣DeFi」的概念剛剛被擴展了一層——不再僅僅是將BTC投入收益或質押,而是真正連接比特幣、以太坊和幣安智能鏈的流動性。
@Hemi #HEMI
Hemi正朝著他們的願景邁進:成為三個最大的加密生態系統的模組化金融基礎設施。

多年來,比特幣仍然是價值的象徵,但幾乎與 DeFi 的潮流無關。以太坊則是金融創新的中心——所有收益、穩定幣和流動性池在這裡形成。幣安智能鏈 (BSC) 專注於零售流動性和全球市場,擁有數百萬的實際用戶和來自簡單、易於訪問的協議的巨額交易量。

問題在於這三個世界仍然分散運行。如果你想使用 BTC 參與借貸或收益農業,必須通過集中式橋接或代幣化(包裝 BTC),這本身就存在風險。

如果你在以太坊生態系統中,並希望使用幣安的流動性,那麼費用、速度和可靠性則是重大障礙。

$HEMI 認識到這一空白——並選擇構建一個中立的層,讓來自不同鏈的流動性可以相遇、交流和流通,而不必犧牲安全性或速度。

Hemi 並不是創造一個新的鏈然後強迫所有事物轉移到那裡,而是採用“中心架構”的方法:比特幣作為基礎資本層,提供核心資產層,而以太坊負責 DeFi 邏輯和智能合約層,幣安則提供流動性路由和零售訪問。

Hemi 站在中間,作為價值同步的工具,擁有一套專門的模塊,稱為 Hemi Interop Framework (HIF)——允許資產、流動性和合約邏輯在各鏈之間移動,同時仍然通過證明進行驗證。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所有跨鏈交易都經過 Hemi zk-bridge,這是一種使用 zk-proof 來驗證資產來源的機制,而不是使用 oracle 或多重簽名。這意味著:當一項資產通過 Hemi 從以太坊移動到幣安時,網絡可以直接在鏈上證明交易的有效性,而不是“信任”某個中介橋接組。

這次更新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比特幣現在已經成為 Hemi 的原生流動性層。通過 Hemi 比特幣工具包 (hBK) 模塊,用戶可以將真實的 BTC 充值到 Hemi 並獲得 hBTC,這是一個完全通過 SPV + zk 驗證的版本。

無需包裝 BTC,無需中介——所有證明均直接從比特幣的區塊頭生成。這使得比特幣首次能夠真正參與 DeFi:作為抵押資產、提供流動性、質押或收益農業,仍然確保“無信任”,就像在主網上持有 BTC 一樣。

實際上,許多項目已經開始使用 hBTC 作為新流動性池的基礎對,這明確表明比特幣正逐漸成為活動資本流動,而非靜態資產。

對於以太坊,Hemi 不僅連接代幣,還允許 DeFi 應用進行跨鏈互動。例如,在以太坊上的借貸應用可以允許用戶以 Hemi 的 BTC 作為抵押,並直接在以太坊上提取穩定幣——所有這些都通過證明處理,無需集中橋接。

關於幣安智能鏈,Hemi 專注於速度和零售流動性。得益於與幣安支付的合作及即時結算機制,用戶可以在幾秒鐘內在 BSC 和 Hemi 之間轉移資產,甚至可以在鏈上支付而無需支付 gas 費用,這得益於 gas 抽象機制。

Hemi 也在與 BSC 上的一些流動性提供者合作,以開設“統一池”——在這裡,Hemi 的 BTC、以太坊的 ETH 和幣安的穩定幣可以共同參與一個流動性金庫。如果成功,這將是第一個具有實際收益的跨鏈池,而不僅僅是像之前的項目那樣的“流動性鏡像”。

Hemi 的一個重大區別在於,他們不僅僅談論互操作性,而是實際上將流動性轉化為跨鏈資源。Hemi 創造了可以驗證的“支付通道”——在這裡,價值、費用和數據都以可檢查的證明形式流動。

當比特幣、以太坊和幣安通過同一層 zk-驗證連接時,Hemi 實際上正在構建一個統一的流動性網絡——在這裡,BTC 可以賺取 DeFi 收益,ETH 可以在流動性中心進行交易,穩定幣可以在各鏈之間以幾乎零延遲移動。

這不僅使 DeFi 更加靈活,還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支付和信貸基礎設施層,讓每一筆資金都能證明其來源和狀態。

我個人認為,這不再是一個“技術升級”,而是比特幣 DeFi 進化中的一個戰略性進展。通過整合三個最大的加密生態系統,Hemi 不僅解決了分散流動性問題,還塑造了一個統一的金融模型,在這裡,資本、合約和支付共用同一種 zk-proof 語言。

從長遠來看,當 DeFi 和 CeFi 開始融合時,像 Hemi 這樣的系統將成為最重要的“流動性開關”——在這裡,來自所有鏈的價值都可以相遇、交易並通過數學驗證。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為什麼$HEMI 支持多鏈——比特幣、以太坊和幣安——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並且為什麼這不僅有助於增加流動性,還在開創一個可以證明、可信且比以往更具全球性的金融基礎設施層。
@Hemi #HE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