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醒來,你打開手機刷短視頻、瀏覽新聞;中午點外賣時,APP 自動推薦你愛喫的餐廳;晚上購物時,電商平臺早已把你可能需要的商品擺在首頁。這些看似平常的操作,其實都在產生大量數據 —— 你的瀏覽記錄、購物偏好、社交發言,甚至是手指滑動屏幕的速度。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每天都在產生的數據,其實正在被科技公司悄悄 “免費使用”?

最近,一款名爲 OpenLedger 的 AI 區塊鏈工具突然火了。它提出了一個讓普通人振奮的觀點:你的數據本該屬於你自己,現在終於可以像賣二手物品一樣 “賣數據” 賺錢了。

那些被 “偷走” 的數字財富

你可能不知道,你每天產生的數據有多值錢。2024 年(數據價值報告)顯示,一個普通用戶每年產生的數據能爲科技公司創造約 1200 元的廣告收益,但這些收益幾乎從未回到用戶手中。就像你家的舊傢俱被別人搬走賣了錢,你卻分文未得 —— 這就是當下數據時代的 “潛規則”。

“我每天刷兩小時短視頻,平臺根據我的喜好推薦內容,廣告商爲此付費,但我從來沒拿到過一分錢。” 北京白領王女士的困惑,道出了數億普通人的現狀。大公司用你的數據賺得盆滿鉢滿,而你連一杯奶茶錢的 “分紅” 都沒見過。

把數據變成 “數字資產”,就像在二手平臺賣閒置

OpenLedger 要做的,就是打破這種不公平。它用 “安全賬本” 技術(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區塊鏈)幫你把數據 “鎖起來”,只有你點頭同意,別人才能用;而且每次使用,你都能拿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這就像:

你家衣櫃裏的舊衣服,以前可能直接扔掉;現在有了二手平臺,你可以拍照上傳、標上價格,有人買就能賺錢。數據也是一樣—— 以前隨手產生的數據被白白拿走,現在通過 OpenLedger,你可以選擇哪些數據 “上架”,誰能用,用一次付你多少錢。

上海的程序員小李最近就體驗了一把 “數據賺錢”。他授權了自己的週末購物偏好數據(注意:不是具體消費記錄,而是匿名的 “年輕男性週末更愛買運動裝備” 這類趨勢性數據),一個月後打開 OpenLedger 賬戶,發現多了 86 元的數字獎勵。“不多,但感覺很新奇 —— 原來我的消費習慣也能換錢。”

三步上手:從 “數據白給” 到 “躺着賺錢”

別怕 “區塊鏈”“AI” 這些聽起來複雜的詞,OpenLedger 的操作簡單到像用外賣 APP:

第一步:註冊賬號,就像開個 “數字錢包”

下載 OpenLedger 後,用手機號註冊賬號,系統會自動生成一個 “安全賬本”(不用記密碼,手機驗證碼就能登錄)。這個賬本就像你的 “數據銀行賬戶”,所有收益都會打到這裏。

第二步:選擇要 “上架” 的數據,設置 “使用價格”

打開 “數據授權” 頁面,你會看到自己能提供的數據類型:瀏覽偏好、購物習慣、甚至是手機拍攝的風景照片(會自動打碼保護隱私)。勾選你願意分享的類型,系統會顯示 “每次被使用能賺 0.5-2 元”,就像給二手物品定價。

第三步:躺着等收益,隨時提現到微信

一旦有人使用你的數據(比如某品牌想了解年輕人喜歡什麼顏色的手機殼,用了你的偏好數據),錢會自動打到你的 “數字錢包”。滿 50 元就能提現到微信,點擊 “提現” 後,10 分鐘內就能到賬 —— 和支付寶提現一樣方便。

“最讓我放心的是隱私保護。” 廣州大學生小張說,他授權了社交內容數據,但系統會自動去掉名字、頭像等個人信息,只保留 “20-25 歲用戶更喜歡用表情包聊天” 這類統計結果。“相當於只賣‘趨勢’,不賣‘個人信息’,安全多了。”

數據時代,普通人也該分一杯羹

有人可能會說:“我這點數據能值幾個錢?” 但別忘了,水滴石穿 —— 全國有 10 億人,每個人的數據匯聚起來就是金山銀山。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次 “數據所有權” 的迴歸:以前大公司說了算,現在你可以選擇 “賣不賣”“賣多少錢”。

就像 10 年前沒人相信 “手機能賺錢”,現在看視頻、走路都能領紅包一樣,數據賺錢可能就是下一個風口。OpenLedger 正在做的,就是讓普通人也能站在風口上 —— 不用懂技術,不用花時間,每天產生的數據,就能變成實實在在的收益。

從今天起,別再讓你的數據 “白打工” 了。打開 OpenLedger,把那些被忽略的 “數字資產” 撿起來,讓數據時代的紅利,也流進普通人的口袋裏。

不會寫代碼也能當 AI 老闆?OpenLedger 讓 AI 模型賺錢更簡單

“我想做個 AI 聊天機器人,幫人寫朋友圈文案,但我連代碼都不會寫。” 這是杭州創業者小陳去年的煩惱。當時他花了三個月自學編程,最後還是放棄了 ——AI 模型開發的高門檻,像一堵牆擋在普通人面前。

但最近,小陳的 “朋友圈文案機器人” 竟然真的上線了,而且每天能賺 200 多元。他沒寫一行代碼,只是用手機在 OpenLedger 上 “上傳” 了一個簡單的 “想法”。這個讓普通人也能當 “AI 老闆” 的工具,正在悄悄改變 AI 創業的遊戲規則。

AI 創業不再是 “程序員專屬”

以前想做個 AI 模型賺錢,簡直比登天還難:你得懂機器學習、會寫代碼、買服務器,還要找用戶 —— 一套流程下來,沒幾十萬投入和半年時間根本搞不定。就像想開個奶茶店,卻被要求先建個奶牛場、研發配方、再蓋個連鎖店,普通人想都不敢想。

但 OpenLedger 把這道門檻徹底拆了。它就像一個 “AI 自動售貨機工廠”:你不用自己造機器(寫代碼),只要把 “商品”(AI 模型的功能)放進去,機器就會 24 小時自動賣貨、收錢。哪怕你只會用手機拍照、打字,也能做出能賺錢的 AI 模型。

深圳的設計師小林就是個例子。她擅長給圖片加 “復古濾鏡”,但不會編程。通過 OpenLedger 的 “模板廣場”,她選了個 “圖片處理” 模板,上傳了 3 張自己調的濾鏡效果,設置 “每次使用收費 0.3 元”,一個月後竟然賺了 1200 多元。“有天我收到短信提醒‘你的濾鏡被使用 4200 次’,才發現真的有人願意爲我的創意付費。”

把 AI 模型變成 “自動售貨機”,躺着賺錢

OpenLedger 的核心祕密,就是把複雜的 “AI 模型部署” 變成了 “擺售貨機” 一樣簡單。你只需要三步:

1. 選模板:就像挑 “售貨機款式”

打開 OpenLedger 的 “AI 工坊”,裏面有上百個現成模板:聊天機器人、圖片處理、文案生成、甚至是簡單的語音轉換。這些模板就像不同類型的售貨機 —— 有的賣飲料,有的賣零食,你選一個適合自己的就行。

2. 填 “配方”:告訴機器你要賣什麼

比如你選 “聊天機器人” 模板,系統會問你:“這個機器人擅長聊什麼?” 你可以打字輸入:“幫大學生寫作業開頭,語氣要幽默”;再上傳幾個你覺得不錯的 “範例”(比如 “這題我會!不過先容我喝口奶茶捋捋思路……”)。不用懂算法,就像教售貨機 “哪瓶是可樂” 一樣簡單。

3. 上架收錢:機器 24 小時不打烊

點擊 “上架”,你的 AI 模型就會被放到 OpenLedger 的 “AI 商城” 裏。只要有人用(比如學生搜 “作業開頭怎麼寫”,系統推你的機器人),每次使用都會扣對方一點點 “數字獎勵”,其中 70% 直接到你的賬戶 —— 就像售貨機吞了硬幣,錢自動掉進你的口袋。

更厲害的是,你完全不用管 “售後服務”。模型出 bug 了?OpenLedger 自動修復;沒人用怎麼辦?系統會根據用戶好評推薦;想漲價?隨時在後臺改價格,就像售貨機老闆調整商品定價一樣靈活。

小模型也能賺大錢,這些案例就在你身邊

別以爲只有複雜的 AI 才能賺錢,簡單的小模型反而更容易火。看看這些真實案例:

案例 1:“長輩表情包生成器” 月入 5000+

成都退休教師張阿姨,發現很多老人不會用複雜的修圖軟件,就用 OpenLedger 做了個 “長輩表情包生成器”:上傳照片,自動加上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的金色文字和紅花邊框。老人們每次使用付 0.5 元,現在每天有 300 多人用,張阿姨每月能賺 4500 多元。“沒想到退休了還能靠‘哄老人開心’賺錢。”

案例 2:“寵物名字推薦” 機器人成網紅

上海的鏟屎官小吳,養了三隻貓,擅長起可愛的寵物名。她在 OpenLedger 上架了 “寵物名字推薦” 機器人:用戶輸入 “品種(如柯基)+ 性格(如調皮)”,機器人就會推薦 “煤球、糯米、屁桃” 這類名字。因爲名字接地氣,現在每天有 1000 多人使用,小吳躺着賺 “貓糧錢”。

AI 民主化:每個人都能當 “創意老闆”

以前,AI 創業是巨頭和程序員的遊戲;現在,OpenLedger 讓普通人也能靠創意分一杯羹。你不需要懂代碼,不需要買服務器,甚至不需要全職投入 —— 每天花 10 分鐘上傳一個想法,就能擁有一個 24 小時賺錢的 “AI 自動售貨機”。

就像短視頻讓每個人都能當導演,直播讓每個人都能當主播,OpenLedger 正在讓 “AI 老闆” 這個身份變得觸手可及。也許未來某天,你的朋友圈會刷到:“我用手機做了個 AI 模型,這個月賺了 3000 元零花錢。”

別懷疑,技術的進步從來都是讓複雜的事情變簡單。現在打開 OpenLedger,選個模板、填個 “配方”,說不定你的第一個 “AI 自動售貨機”,明天就能開始爲你賺錢了。

手機點一點,參與 AI 革命分收益:OpenLedger 的零門檻參與方式

“區塊鏈”“AI 模型”“算力共享”—— 這些詞聽起來是不是像天書?很多人覺得,科技革命是大佬們的遊戲,普通人只能在旁邊看熱鬧。但最近上線的 OpenLedger 卻喊出了一句口號:“手機點一點,就能分 AI 革命的錢。”

這話聽着玄乎,但深圳的退休教師劉阿姨已經靠它賺了第一個 500 元。她既不懂代碼,也沒聽過 “區塊鏈”,只是每天花 10 分鐘給圖片 “打標籤”—— 就像給相冊分類一樣簡單。這個讓科技變 “接地氣” 的工具,正在讓普通人也能輕鬆嚐到未來科技的 “甜頭”。

以前覺得科技遙不可及,現在手機就能參與

“我兒子是做 IT 的,天天說‘AI 大模型’‘數據訓練’,我一句都聽不懂。” 劉阿姨的困惑,代表了很多普通人的心聲。以前想參與科技紅利,要麼得懂技術,要麼得投大錢,門檻高得像爬珠峯。

但 OpenLedger 把珠峯變成了 “平地”。它兼容大家常用的數字錢包(比如 imToken、MetaMask,操作和支付寶沒區別),所有功能都能在手機上完成。就像打車軟件讓不會開車的人也能叫到車,OpenLedger 讓不懂技術的人也能參與 AI 革命。

北京的外賣小哥小王最近就發現了 “新大陸”:晚上回家給手機充電時,打開 OpenLedger 點一下 “共享算力”,手機閒置時幫 AI 模型 “打工”,一個月竟賺了 120 元電費錢。“以前手機充電就是耗電,現在充電還能賺錢,等於白嫖電費。”

三種零門檻玩法,總有一種適合你

不用記複雜操作,不用學專業知識,OpenLedger 設計了三種 “傻瓜式” 參與方式,就像玩手遊做任務一樣簡單:

玩法 1:給圖片 “打標籤”,賺奶茶錢

AI 模型學習時,需要大量 “打好標籤” 的圖片 —— 比如告訴它 “這張是貓”“那張是狗”。OpenLedger 把這些任務拆成 “小碎片”,普通人用手機就能做:

打開 “數據標註” 頁面,你會看到一張張圖片:有時是街景照片讓你圈出 “紅綠燈”,有時是商品圖片讓你選 “是什麼顏色”。每完成一張,就能賺 0.1-0.3 元,10 分鐘能做 50 張,輕鬆賺杯奶茶錢。

“我每天等公交時做 10 分鐘,一個月賺了 200 多元。” 廣州大學生小林說,她最喜歡給寵物圖片打標籤,“就像給朋友圈照片分類,一點都不累,還能看到各種可愛貓狗。”

玩法 2:手機充電時 “共享算力”,躺着賺電費

你的手機、電腦在閒置時,其實有很多 “空閒算力”—— 就像你家的空房間,空着也是空着,不如租出去收租金。OpenLedger 讓你把這些閒置算力 “租” 給 AI 模型訓練,躺着賺錢:

晚上睡覺前,打開 OpenLedger 點擊 “共享算力”,選擇 “僅充電時共享”,手機就會在充電時幫 AI 模型做簡單計算(不會影響使用,也不耗額外電量)。根據手機性能,每天能賺 1-5 元,積少成多也是一筆零花錢。

上海白領陳女士的經驗是:“舊手機別扔!我把淘汰的 iPhone 8 充滿電放家裏,一直開着‘共享算力’,一個月賺了 80 多元,相當於給舊手機‘續命’了。”

玩法 3:給 AI 項目 “投票”,當科技 “評委”

OpenLedger 上常有新的 AI 項目想上線,比如 “幫人寫簡歷的 AI”“自動修圖的小工具”。這些項目能不能上線,需要用戶投票決定 —— 就像小區選業委會,你的一票很重要:

打開 “社區投票” 頁面,每個項目都有簡單介紹(比如 “這個 AI 能幫你把照片修成油畫風格”),你覺得好就投 “同意”,不好就投 “反對”。每次投票能賺 2-5 元 “治理獎勵”,如果投中的項目火了,還能額外分 “分紅”。

“我上個月投了個‘寵物翻譯 AI’項目,覺得現在養寵物的人多,肯定火。” 杭州的寵物主人趙女士說,那個項目果然上線後很受歡迎,她除了投票獎勵,還額外拿了 30 元分紅,“感覺自己也成了‘科技投資人’。”

科技不再高冷,普通人也能分未來的錢

有人可能會問:“這些小任務能賺多少錢?” 確實,單看一天可能只有幾塊錢,但別忘了:這是 “額外收入”—— 你不需要額外付出時間成本(利用碎片時間),也不需要承擔風險(不用投錢)。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次 “科技平權” 的開始:

以前,科技紅利只有少數人能享;現在,OpenLedger 讓普通人也能 “搭便車”。就像早期互聯網時代,有人靠寫博客、拍視頻賺了第一桶金,現在參與 AI 革命,也許就是未來的 “早期紅利”。

“我不指望靠這個發大財,但每天賺的錢夠買早餐,還能跟上科技潮流,挺有意思的。” 劉阿姨的話很實在。當科技變得像 “刷短視頻” 一樣簡單,每個人都能輕鬆參與時,未來的紅利,才真正屬於每一個普通人。

現在打開手機,下載 OpenLedger,選一個你喜歡的玩法 —— 也許下個月,你就能收到來自未來科技的第一筆 “零花錢”。科技從來不該是高冷的,它就該像水和電一樣,每個人都能用,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

##OpenLedger @OpenLedger $O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