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undless $ZKC 如 “proving layer universal”: So sánh với zkSync rollups

有一件事我在幾年與 zk rollups 交往後發現——大多數兄弟都在談論速度、低費用、證明時間,但很少有人真正談論每個系統背後的“思維結構”。

我喜歡 Boundless 的原因是他們不僅僅說“我們更快,更便宜”,而是他們正在努力做一件更大的事:將 zk 變成全球證明層 – proving layer universal – 而不僅僅是一個鏈 rollup。

回顧zkSync,我發現這是一個真正值得欽佩的先鋒項目。zkSync爲整個zk rollup時代奠定基礎,創建了一個快速交易、低費用和兼容EVM的基礎設施。但有一點我一直在思考——zkSync仍在朝着“建立一個獨特生態系統”的方向發展,這意味着他們想成爲以太坊上衆多rollup中的一個,而不是成爲整個區塊鏈世界的通用證明層。

無邊無際 $ZKC 那麼不同。無邊無際想要“普遍化”zk的概念——不侷限於EVM,不鎖定任何系統,而是成爲一個開放的證明層,每個鏈、應用或模塊都可以提交證明,接收驗證,就像zk是一個通用協議,而不是單獨的產品。

聽起來有點抽象,但如果兄弟們仔細看看,這在方法上是一個巨大的區別。zkSync的rollups被設計爲使用zk證明的應用層,而無邊無際則希望成爲整個行業的證明層。一邊是“使用zk來擴展自己”,另一邊是“擴展zk以服務所有人”。

我認爲,如果遠遠看去,無邊無際的願景更接近於“zk中間件”——類似於一個“證明層”,爲所有生態系統服務。

實際上,無邊無際的構建讓我想起區塊鏈早期模塊化的時代——當Celestia開始談論“數據可用性層”,很多人都笑,認爲“誰需要單獨分開這個呢”。但幾年後,模塊化成爲新的標準。

可能幾年後,zk也會如此。不再僅僅是技術,而是一個“證明基礎設施層”,所有鏈、dApp或RWA系統都需要它。

而無邊無際正在朝這個方向前進。

如果zkSync努力優化zkEVM,使用戶幾乎感覺不到L1和L2之間的區別,那麼無邊無際則選擇完全“隱身”——讓zk變得無形。

他們不想讓用戶知道自己正在使用哪個證明系統,只希望每一筆交易、每一條數據都能自然地被證明、驗證和保護。

這有點元,但我覺得它非常“真實的Web3”:最強大的技術就是用戶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使用它。

我記得有一次在無邊無際的開發日誌中看到,他們稱自己的zk爲“沉默的真相機器”——聽起來很華麗,但其實是非常真實的。

無邊無際把zk看作不是工具,而是各系統之間的客觀驗證機制。

一個鏈想要驗證另一個鏈的數據?將證明發送到無邊無際。

一個應用想要證明計算而不泄露數據?將無邊無際作爲一個證明的oracle。

這就像是“信任的Cloudflare”:處於中間,驗證,然後默默工作。

這讓我想到更大的事情——如果無邊無際真的在普遍證明的方向上成功,它將成爲一個基礎設施層,zkSync、Starknet或Scroll都可以使用。

而不是對手,而是支持的基礎平臺。

在逐漸形成的模塊化世界中,這樣的共同證明層可能會成爲“跨鏈安全的靈魂”。

我不否認zkSync仍然是行業的巨頭。他們有資金,有品牌,有強大的生態系統。但無邊無際,作爲一個較小的位置,卻擁有大型公司所沒有的自由。

他們可以嘗試新的方向,打破“rollup”的舊定義。

與其問“zkSync有多快”,無邊無際在問“我們能否讓zk成爲共享資源?”

而這是我認爲——如果能正確回答——將改變區塊鏈運作方式的問題。

唉……我知道現在無邊無際仍然很小,市值不到5000萬,還沒有主網的爆發性採用,也沒有在一些大型基金報告中被提及。

但我感覺,如果他們能保持“安靜改善,證明一切”的心態,他們將在這個zk時代佔據一席之地。

因爲最終,市場會對相似的L2競賽感到厭倦,開始尋找真正中立的證明基礎設施。

到那時,無邊無際將不需要說太多——只需存在,作爲一個每個人都必須依賴的層。

我個人認爲……zkSync正在走向主流的正確方向,但無邊無際正在走向未來的正確方向。

一邊是“最易用的zk系統”,另一邊是“可以用於所有的zk系統”。

如果2025-2026年的牛市真的圍繞zk展開,正如許多人所預測的那樣,那麼無邊無際可能不是跑得最快的人……但將是所有人必須經過的人。

唉,有些人就是爲了競賽而生。

還有一些人就是爲了證明而生。

我認爲無邊無際屬於第二類——zk時代的沉默證明者。
@Boundless #boundless #ZK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