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炒幣全憑感覺,看別人說 “要漲” 就買,結果去年栽了次大跟頭 ​

——SOL 從 130U 跌到 90U,我愣是沒看出信號,套到年底才解套。​

後來跟着老玩家學了 “頭肩頂、雙頂、杯柄” 三個圖形,今年總算靠它們避開兩次坑。​

先說頭肩頂的教訓。今年 3 月看 SOL 走勢,K 線慢慢畫出個 “山峯”:左肩 120U,頭部衝到 135U,接着回落形成右肩 118U,中間的頸線位我標在 115U。當時圈裏有人喊 “還能漲”,我盯着成交量看 ​

—— 跌破 115U 那天,成交量只比前一天多 10%,突然想起 “突破頸線要放量 30% 纔是真反轉” 的避坑指南,沒慌着賣。果然兩天後 SOL 又彈回 117U,要是當時割了,就白虧一波。直到一週後再次跌破 115U,成交量翻倍,我才果斷出,後面 SOL 跌到 102U,總算沒被套。​

再說說雙頂的經驗。5 月 BTC 在 45000U 橫了幾天,先衝到 45000U 回落,沒過幾天又摸了次 44800U,典型的雙頂形態。第一次跌到 43000U 時,我手癢想賣,想起 “雙頂要等破前低才動”​

—— 之前的低點是 42000U,沒破就急着賣容易踏空。果然 BTC 在 43000U 撐了三天,直到某天放量跌破 42000U,我才清了部分倉位,後面跌到 40000U,少虧了不少。​

最驚喜的是杯柄形態。7 月看 ADA,從 0.5U 跌到 0.4U 形成杯底,接着慢慢漲到 0.48U,又回調到 0.45U 形成杯柄。我按學到的,等它突破 0.48U 且成交量放大 20% 時買了點,不到兩週就漲到 0.55U,雖然賺得不算多,但比以前瞎買穩多了。​

現在我看 K 線會隨手標形態,把 “放量確認”“等破前低” 的避坑指南記在便籤上。其實這些圖形不難,關鍵是彆着急,多等一個信號確認,比慌着操作強。對新手來說,與其追漲殺跌,不如先學會看這幾個形態,至少能避開大半坑。@Yaya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