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mi 生態系統概覽
作爲連接比特幣安全與以太坊可編程性的下一代模塊化 Layer 2 協議,Hemi 生態系統正以驚人速度重塑跨鏈交互格局。自 2025 年 3 月主網上線以來,其核心數據已彰顯行業影響力:12 億美元總鎖倉價值(TVL)、90 + 生態合作伙伴及 10 萬驗證用戶,成爲市場最受關注的新興 Layer 2 解決方案之一。這一生態將比特幣與以太坊視爲統一 “超級網絡” 的平等支柱,通過創新技術架構打破傳統區塊鏈孤島,解鎖跨鏈應用的無限可能。
生態規模:數據見證增長加速度
Hemi 生態的擴張速度在 Layer 2 賽道中尤爲突出。主網啓動僅半年內,不僅積累了 12 億美元 TVL,更吸引了 Sushi、LayerZero、Owlto Finance 等頭部協議入駐,形成涵蓋 DeFi、跨鏈橋、基礎設施的多元化生態矩陣。測試網階段數據同樣亮眼:超 102 萬個錢包地址參與,累計處理 2826 萬筆交易,平均 Gas 費用低於 0.01 美元,爲生態落地奠定堅實用戶基礎。2025 年 9 月流動性層升級後,網絡交易吞吐量 48 小時內激增 32%,獨特活躍地址與智能合約交互量顯著上升,印證市場對其技術架構的認可。
核心價值:技術架構重構跨鏈信任
Hemi 的核心競爭力源於三大技術創新,構建 “基於比特幣而非圍繞比特幣” 的原生交互體系:
• Hemi 虛擬機(HVM):在以太坊虛擬機(EVM)內嵌入完整比特幣節點,使 Solidity 智能合約可直接讀取比特幣區塊頭、UTXO 及 Ordinals 銘文等原生數據,避免傳統跨鏈方案依賴合成資產的安全隱患。
• Proof-of-Proof(PoP)共識:通過將 Layer 2 區塊狀態錨定比特幣區塊鏈,實現 “超級終局性”—— 交易在 9 個比特幣區塊(約 90 分鐘)內獲得不可逆確認,攻擊者需同時控制比特幣 51% 算力與 Hemi 網絡纔可能重組,安全成本遠超潛在收益。
• Tunnels 跨鏈系統:提供比特幣、以太坊與 Hemi 間的信任最小化資產轉移,支持原生 BTC 直接參與 EVM 兼容 DeFi 應用,無需 wrapping 或質押合成代幣。
生態定位核心:Hemi 不只是“比特幣側鏈”或“以太坊 Layer 2”,而是通過 HVM 與 PoP 機制,讓兩大區塊鏈優勢深度融合——既繼承比特幣的 PoW 安全性,又具備以太坊的智能合約靈活性,開創“比特幣級安全+以太坊級可編程”的全新範式。
發展里程碑:從技術驗證到生態繁榮
Hemi 的崛起並非偶然,其發展歷程鐫刻着清晰的里程碑:
• 團隊基石:由比特幣早期核心開發者 Jeff Garzik(五年比特幣開發經驗 + 十年 Red Hat 內核開發背景)、PoP 共識共同發明者 Maxwell Sanchez 及區塊鏈投資人 Matthew Roszak 聯合創立,30 人團隊多來自比特幣、以太坊及 DeFi 領域資深技術專家。
• 資本認可:兩輪融資總額達 3000 萬美元,2024 年 9 月首輪由 Binance Labs、Breyer Capital 領投;2025 年 8 月次輪由 YZi Labs(前 Binance Labs)領投,Republic Digital、HyperChain Capital 等參投,頂級機構持續加註彰顯長期信心。
• 生態擴張:主網上線後迅速與 Sushi 達成流動性合作,集成 Owlto Finance 跨鏈橋,並通過 Hemi Bitcoin Kit(hBK)工具包降低開發者門檻,推動借貸、交易、利率市場等應用場景落地,目標覆蓋超 2.5 萬億美元的比特幣與以太坊市場資本基礎。
從技術架構到生態落地,Hemi 正以 “連接而非替代” 的理念,讓比特幣從價值存儲工具進化爲 DeFi 基礎層,同時爲以太坊生態注入比特幣級安全。隨着跨鏈需求激增,這一 “超級網絡” 有望成爲區塊鏈互操作性的新標杆。
DeFi 應用場景深度解析
Hemi 協議基於比特幣基礎設施構建,通過創新技術架構解鎖了多樣化的 DeFi 應用場景,其核心優勢在於藉助 Hemi 虛擬機(HVM)實現比特幣資產與數據的原生交互,無需依賴傳統跨鏈方案中的資產封裝機制,從而在安全性、資本效率和用戶控制權上實現突破。以下從借貸、DEX、創新應用三大場景展開深度解析:
借貸:無需封裝的比特幣原生借貸市場
Hemi 借貸場景的核心競爭力在於 “無需封裝 BTC 抵押” 機制。傳統跨鏈借貸協議需將比特幣封裝爲 ERC - 20 等格式代幣,這不僅引入額外信任成本,還會導致流動性割裂。而 Hemi 通過 HVM 實現了在以太坊虛擬機內直接集成完整比特幣節點的架構,能夠原生驗證比特幣 UTXO(未花費交易輸出)狀態,使比特幣資產無需經過中間封裝即可直接參與借貸抵押。
這種設計讓用戶在保留比特幣資產控制權的同時,直接將其用於借貸市場,顯著降低了資產跨鏈轉移的摩擦成本。Hemi 官方資料顯示,其借貸市場聚焦於透明度、可驗證證明和用戶資產自主控制,目前已支持基於比特幣的質押、借貸等基礎功能,並計劃通過利率市場進一步完善借貸生態。對比傳統跨鏈借貸方案,Hemi 借貸市場在資產安全性(避免封裝資產智能合約風險)和流動性利用(原生資產直接交互)上具有明顯優勢。
DEX:鏈下訂單簿與鏈上結算的流動性聚合方案
Hemi 生態的 DEX 場景以 “流動性層升級” 爲核心,通過鏈下訂單簿與鏈上結算的結合機制,大幅提升資本效率並最小化交易者滑點。這一架構既保留了鏈下訂單簿的高效撮合能力,又通過鏈上結算確保交易的最終性和安全性,解決了傳統鏈上訂單簿 DEX 流動性分散、滑點過高的問題。
以 Sushi 等項目在 Hemi 的部署爲例,流動性聚合效果顯著。Sushi 作爲主流 DEX 協議,其在 Hemi 生態的集成能夠直接調用比特幣原生流動性,無需通過跨鏈橋中轉,這使得交易深度得到有效提升。Hemi 團隊表示,此次流動性層升級是平臺適用於機構投資者的關鍵一步,目前已有多個項目透露計劃在更新後的基礎設施上構建,顯示出市場對其流動性機制的認可。相較於傳統跨鏈 DEX 依賴多鏈流動性池導致的碎片化問題,Hemi 的流動性層實現了比特幣生態內的資金高效整合。
創新應用:比特幣 MEV 市場與 Ordinals NFT 金融化
Hemi 生態在創新應用層面進一步拓展了比特幣 DeFi 的邊界,重點體現在 民主化 MEV 市場 和 Ordinals NFT 金融化 兩大方向。通過 HVM 與比特幣狀態的原生交互能力,開發者可以構建直接與比特幣區塊鏈數據聯動的智能合約,從而實現傳統跨鏈方案難以支持的創新功能。
在 MEV(最大可提取價值)市場方面,Hemi 提出 “民主化 MEV” 概念,允許普通用戶參與比特幣交易排序的價值分配,打破了傳統 MEV 市場由少數礦工或搜索者壟斷的格局。這一機制通過 HVM 對 Bitcoin 交易數據的實時驗證,確保 MEV 提取過程的透明可追溯。此外,針對比特幣 Ordinals 生態的 NFT 資產,Hemi 支持將其作爲抵押品參與借貸或流動性挖礦,實現了 NFT 資產的金融化盤活,而傳統跨鏈方案因無法直接解析 Ordinals 銘文數據,難以實現此類創新應用。
場景對比:Hemi 與傳統跨鏈方案核心差異
• 資產交互:Hemi 原生驗證比特幣 UTXO,無需封裝;傳統跨鏈依賴中間代幣,存在信任風險。
• 流動性效率:Hemi 鏈下訂單簿 + 鏈上結算聚合流動性,滑點更低;傳統跨鏈 DEX 流動性分散。
• 創新邊界:支持比特幣 MEV、Ordinals NFT 金融化;傳統方案受限於跨鏈數據交互能力,創新應用較少。
截至 2025 年 9 月,Hemi 生態系統已部署超過 90 個協議,涵蓋資產交換、借貸、質押、流動性提供及創新金融產品等多個領域,用戶可通過 EVM 或 BTC 錢包直接參與。這種全面的生態佈局,加之其獨特的技術架構,使 Hemi 正在成爲連接比特幣與 DeFi 世界的關鍵基礎設施。
跨鏈互操作性實踐
在多鏈並行的區塊鏈世界中,資產跨鏈的安全性與效率始終是用戶最關心的核心問題。Hemi 協議通過創新的 隧道機制(Tunnels) 與 Proof-of-Proof(PoP)共識,構建了一套去信任的跨鏈解決方案,重新定義了資產在鏈間流動的安全範式。不同於傳統跨鏈方案依賴封裝代幣或中心化中介,Hemi 實現了原生資產直接跨鏈,其核心在於通過雙託管模型與比特幣區塊鏈的安全錨定,讓資產轉移既無需信任第三方,也避免了封裝代幣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技術實現:隧道機制與 PoP 共識的雙重保障
Hemi 的隧道機制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產通道網絡,其核心創新在於 非封裝式跨鏈—— 資產從源鏈轉移至目標鏈的過程中,不經過任何中間代幣化步驟,而是通過密碼學驗證與鏈上狀態錨定實現直接流動。這一過程的安全性由 PoP 共識機制保駕護航:礦工將 Layer 2 的區塊狀態數據發佈至比特幣區塊鏈,經比特幣網絡確認後,跨鏈交易的最終性與安全性便等同於比特幣本身,實現了約 90 分鐘的超快結算確認,同時繼承了比特幣級別的抗審查特性。
資產在隧道中流動時,還可啓用可編程功能,如鏈上路由優化、時間鎖定轉賬、密碼學保護等,甚至支持無氣體傳輸模式,進一步降低用戶操作成本。這種設計既解決了傳統跨鏈橋的單點故障風險,又通過代碼層面的靈活配置提升了用戶體驗。
案例實踐:與 Owlto Finance 合作打通 BTC 跨 Rollup 通道
2025 年 9 月,Hemi 與跨鏈協議 Owlto Finance 達成深度合作,通過集成跨 Rollup 橋功能,首次實現了比特幣原生資產向 Layer 2 網絡的直接流動。用戶可通過 Hemi Tunnels 將 BTC 從比特幣主網直接轉移至 Arbitrum、Optimism、Base 等主流 Rollup 網絡,無需經過以太坊中轉或封裝爲 wBTC 等衍生品。
這一合作的核心突破在於 hVM 虛擬機的跨鏈驗證能力:當用戶發起跨鏈請求時,Hemi 的 hVM 會自動驗證比特幣鏈上的資產鎖定狀態,並通過 PoP 機制將驗證結果錨定至目標 Rollup 鏈,確保資產到賬的原子性與一致性。從用戶操作流程來看,僅需三步即可完成跨鏈:在 Hemi 界面選擇源鏈(比特幣)與目標鏈(如 Arbitrum)、輸入接收地址並確認轉賬、等待約 90 分鐘的比特幣網絡確認後,原生 BTC 便會直接出現在目標鏈錢包中,全程無需手動兌換或信任中介。
用戶價值:安全與成本的雙重優化
相較於傳統跨鏈方案,Hemi 的隧道機制爲用戶帶來了顯著的價值提升:
• 安全性方面,傳統封裝代幣(如 wBTC)依賴發行方的信用背書,存在託管資產被挪用或智能合約漏洞導致的系統性風險。而 Hemi 通過原生資產直接流動,資產控制權始終掌握在用戶手中,PoP 共識則確保跨鏈過程的每一步都可被比特幣網絡驗證,從根本上消除了中介作惡的可能性。
• 成本方面,Hemi 的無氣體傳輸功能與鏈上路由優化,可將跨鏈手續費降低至傳統橋接方案的 1/3 以下。以 BTC 跨至 Arbitrum 爲例,傳統方案需支付以太坊 Gas 費 + 橋接服務費,而通過 Hemi Tunnels,用戶僅需承擔比特幣網絡的基礎礦工費,且支持批量交易聚合,進一步攤薄成本。
傳統橋接與 Hemi 隧道機制核心差異對比:傳統橋接依賴封裝代幣(如 wBTC),安全性基礎爲第三方託管或多籤,結算最終性需等待多鏈確認(通常 2-4 小時),用戶成本需支付跨鏈 Gas 費 + 平臺服務費;Hemi 隧道機制實現原生資產直接流動,安全性基礎錨定比特幣區塊鏈安全,約 90 分鐘完成最終結算,用戶僅需基礎鏈礦工費。
截至目前,Hemi Tunnels 已支持比特幣、以太坊及 Arbitrum、Optimism 等 Layer 2 網絡的資產互跨,並計劃逐步擴展至更多生態。其 “去信任、非封裝、高效率” 的跨鏈範式,不僅爲用戶提供了更安全的資產流動選擇,也爲多鏈 DeFi 生態的協同發展提供了關鍵基礎設施支持。
開發者工具與生態支持
Hemi 始終以 “降低開發門檻” 爲核心目標,通過構建完善的開發者工具鏈與生態支持體系,推動跨鏈應用創新。目前,其生態協議數量已快速增長至 90+,這一成果離不開對開發者友好的三大策略:功能強大的工具包、無縫兼容的開發環境,以及多層次的激勵機制。
工具包:打通比特幣與以太坊的開發壁壘
Hemi 爲開發者提供了兩大核心工具 —— Hemi 虛擬機(hVM) 和 Hemi Bitcoin Kit(hBK),從底層技術層面解決跨鏈開發難題。hVM 作爲兼容 EVM 的虛擬機,允許 Solidity 智能合約直接訪問比特幣的區塊頭、UTXO 和區塊數據,實現 “一份代碼、雙鏈交互” 的開發效率。而 hBK 則是連接比特幣生態的關鍵組件,通過封裝比特幣底層數據接口,讓開發者無需深入理解比特幣協議細節即可快速調用核心功能。
hBK 核心能力
• UTXO 實時查詢:提供標準化接口快速獲取比特幣地址未花費交易輸出,支持批量篩選與狀態驗證
• Ordinals 數據集成:原生支持讀取 NFT 銘文元數據及交易歷史,簡化比特幣 NFT 應用開發
• 區塊頭同步:實時獲取比特幣最新區塊信息,保障智能合約對鏈上狀態的精準感知
例如,開發者通過 hBK 調用 getUTXOs(address) 接口,可在 3 行代碼內完成某比特幣地址的未花費交易輸出查詢,而傳統開發需編寫數百行底層解析邏輯,大幅降低了技術門檻。
兼容性:無縫對接主流開發工具鏈
爲進一步提升開發便捷性,Hemi 工具鏈深度兼容以太坊開發生態。開發者可直接使用 Remix 等 EVM IDE 編寫智能合約,通過 MetaMask 錢包進行鏈上交互,無需學習新的開發語言或工具。這種 “零遷移成本” 設計,讓熟悉以太坊生態的開發者能快速上手比特幣跨鏈應用開發,極大縮短了項目從構思到落地的週期。
激勵政策:真金白銀加速生態創新
Hemi 於 2024 年 7 月正式推出激勵測試網,通過 “任務積分 + 代幣獎勵” 雙軌機制激活開發者參與。用戶可通過完成鏈上交互任務(如部署跨鏈合約、測試比特幣數據讀取功能)、社交平臺技術分享等方式獲得積分,邀請新用戶加入還可額外獲得受邀用戶累積積分的 10%。系統每 4 小時更新積分排名,排名靠前的開發者將獲得 HEMI 代幣獎勵,後續還將推出第二、第三季激勵活動,總獎勵池規模預計超千萬美元。
生態內已涌現出多個成功案例,例如某基於 hBK 開發的比特幣借貸協議,通過整合 UTXO 抵押機制,實現了比特幣資產的高效借貸。該協議上線 30 天內用戶量突破 1 萬,鎖倉規模達 500 萬美元,成爲 Hemi 生態首個 “破萬用戶” 的 DeFi 應用,驗證了工具包的實用性與生態激勵的有效性。
這些策略共同構成了 Hemi 對開發者友好的生態體系:從技術層面降低開發門檻,從工具層面兼容現有習慣,從經濟層面保障創新回報。這種 “三位一體” 的支持模式,正是其生態協議數量快速增長至 90+ 的核心原因,也爲跨鏈 DeFi 領域的規模化發展提供了可複製的範本。
生態數據與未來展望
借貸與質押協議
在加密貨幣借貸領域,“如何安全地將比特幣納入 DeFi 生態” 一直是行業難題。傳統跨鏈借貸往往依賴第三方發行的合成資產(如 wBTC)或中介機構託管,不僅存在對手方風險,還可能因資產封裝過程中的漏洞導致資金安全問題。而 Hemi 協議通過創新的 hVM(Hemi 虛擬機)技術,讓這一局面迎來了根本性改變 —— 直接實現比特幣 UTXO(未花費交易輸出)的鏈上驗證,無需任何中介參與,從底層邏輯上消除了合成資產的信任風險。
核心技術:hVM 解鎖比特幣原生交互
Hemi 網絡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獨特的 hVM 技術,它允許智能合約直接讀取和驗證比特幣區塊鏈的 UTXO 數據與區塊狀態。這意味着開發者構建借貸或質押協議時,無需通過第三方封裝比特幣資產,而是直接將原生 BTC 作爲抵押品接入智能合約。例如,用戶質押 BTC 時,hVM 會實時驗證其 UTXO 的有效性,確保資產所有權歸屬清晰且不可篡改。這種 “原生交互” 模式,徹底避免了傳統跨鏈中 “合成資產與原生資產脫節” 的潛在風險,讓比特幣的金融屬性在 DeFi 生態中得以安全釋放。
關鍵突破:hVM 對 UTXO 的直接訪問能力,相當於爲比特幣打開了“智能合約操作窗口”。以往需要通過中介機構“翻譯”的比特幣資產狀態,現在可被 Hemi 生態的智能合約直接“讀懂”,這爲無需信任的借貸協議奠定了技術基礎。
代表性協議:LayerBank 與 ZeroLend 的原生 BTC 金融實驗
目前已有超 50 個協議確認部署至 Hemi 生態,其中 LayerBank 和 ZeroLend 是借貸領域的典型代表。這兩個協議均基於 Hemi 的比特幣可編碼性,構建了以原生 BTC 爲核心的借貸市場。與傳統借貸協議不同,它們不依賴合成資產或跨鏈橋,而是讓用戶直接質押原生 BTC 獲取貸款 —— 整個過程中,BTC 的所有權始終由用戶掌控,智能合約僅通過 hVM 驗證 UTXO 狀態來確保抵押品足額。
儘管具體的抵押率要求、清算機制及當前鎖倉規模等運營數據尚未公開,但從技術邏輯來看,這類協議的抵押率設計可能更靈活。由於原生 BTC 的價值穩定性和市場深度,其抵押率或低於合成資產(傳統跨鏈借貸抵押率通常在 150%-200%),而清算機制將依託 hVM 的實時數據驗證能力,實現更精準的風險控制。
對比傳統跨鏈:從 “信任中介” 到 “代碼信任” 的範式轉移
傳統跨鏈借貸的風險痛點集中在 “中介依賴”。例如,某跨鏈協議發行的合成 BTC,本質上是由中介機構託管真實 BTC 後發行的 IOU 憑證,一旦託管方出現安全漏洞或道德風險,用戶資產將面臨損失。而 Hemi 模式下,所有借貸行爲基於比特幣原生區塊鏈狀態,智能合約通過 hVM 直接驗證 UTXO,無需任何中介背書。這種 “代碼即信任” 的機制,將跨鏈借貸的安全性從 “依賴第三方信用” 提升至 “依賴比特幣區塊鏈不可篡改性”,大幅降低了系統性風險。
HEMI 代幣質押:生態治理與激勵的雙重角色
除了比特幣原生質押借貸,Hemi 還支持 HEMI 代幣的質押功能。用戶通過質押 HEMI 可獲得 veHEMI(投票委託代幣),進而參與生態治理投票,決定協議參數調整、激勵分配等關鍵事項。這種設計不僅增強了社區對生態的掌控力,還通過治理激勵吸引更多開發者和用戶參與,形成 “質押 - 治理 - 生態繁榮” 的正向循環。目前,HEMI 代幣質押已成爲連接用戶與 Hemi 生態的重要紐帶,爲借貸、質押等應用提供了穩定的治理基礎。
總體而言,Hemi 通過 hVM 技術重構了比特幣與 DeFi 的交互方式,其借貸與質押協議不僅解決了傳統跨鏈的中介風險,還爲原生 BTC 資產開闢了無需信任的金融應用場景。隨着 LayerBank、ZeroLend 等協議的逐步落地,Hemi 有望成爲比特幣進入去中心化金融世界的關鍵基礎設施。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
在 Hemi 協議生態中,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是資產流動的核心載體。目前已有超 50 個協議確認部署至 Hemi 網絡,其中包括 Sushi、DODO 等知名 DEX 平臺,構建起豐富的去中心化交易場景。
作爲 Hemi 生態首批落地的 DEX 之一,Sushi 的集成具有標誌性意義。與傳統跨鏈交易中依賴封裝資產(如 WBTC)的模式不同,用戶可直接在 Hemi 網絡上進行基於原生 BTC 的交易,無需經過資產映射或託管環節。這種 “無封裝、低摩擦” 的交易體驗,不僅簡化了操作流程,還從根本上降低了因資產跨鏈映射帶來的信任風險和額外成本。
核心優勢解析
• 原生資產直接交易:用戶可直接使用原生 BTC 參與交易,避免封裝資產帶來的鏈上操作複雜性。
• 生態協同效應:作爲 Hemi 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Sushi 與其他協議形成流動性網絡,提升整體交易深度。
對於用戶而言,原生 BTC 交易意味着更高效的資產利用 —— 無需將 BTC 轉換爲其他鏈上衍生品即可參與 DeFi 活動,這一特性顯著增強了 Hemi 網絡對加密貨幣持有者的吸引力。隨着更多 DEX 平臺的接入,Hemi 有望成爲跨鏈資產交易的關鍵樞紐,進一步釋放多鏈資產的流動性價值。
創新金融應用
Hemi 協議通過 Hemi 虛擬機(hVM)與 Hemi Bitcoin Kit(hBK)的技術組合,打破了比特幣網絡長期以來的可編程性限制,爲基於比特幣的創新金融應用開闢了全新空間。其核心能力在於讓 Solidity 智能合約直接訪問比特幣區塊鏈數據,實現 BTC 資產與去中心化金融邏輯的無縫融合,目前已催生出民主化 MEV 市場、無需信任借貸等前沿應用場景。
民主化比特幣 MEV 市場:讓價值提取更公平
作爲比特幣生態的突破性嘗試,Hemi 構建的 民主化 MEV 市場 重新定義了最大可提取價值的分配機制。傳統區塊鏈中,MEV 提取往往被少數節點或專業團隊壟斷,而 Hemi 通過 hVM 架構實現智能合約與比特幣狀態的實時交互 —— 智能合約可直接讀取比特幣區塊數據、交易排序信息及未確認交易池狀態,結合 hBK 工具包提供的模塊化組件,開發者能快速部署自動化 MEV 策略,讓普通用戶也能參與到比特幣網絡的價值捕獲中。
技術核心:hVM 作爲連接層,解決了比特幣 UTXO 模型與智能合約邏輯的兼容性問題。通過預編譯合約對 Bitcoin 數據進行標準化解析,智能合約可像訪問本地賬本一樣調用比特幣的區塊高度、交易哈希、銘文狀態等關鍵信息,爲 MEV 策略的觸發與執行提供可信數據源。
目前,基於 Hemi 構建的早期 MEV 應用已實現基礎的套利與清算策略自動化,雖然具體用戶規模尚未公開,但該模式已展現出打破傳統 MEV 壟斷、降低參與門檻的潛力,成爲比特幣金融化的重要試驗田。
從借貸到穩定幣:比特幣資產的多維激活
除 MEV 市場外,Hemi 生態還在快速拓展比特幣資產的金融應用邊界。通過智能合約直接錨定比特幣區塊鏈狀態,開發者可構建 無需信任的借貸協議—— 用戶將比特幣存入 Hemi 網絡後,智能合約自動驗證其鏈上鎖定狀態並生成對應憑證,其他用戶可基於這些憑證獲得無需中介的借貸服務,整個過程無需中心化機構背書,且清算機制由代碼自動執行,確保安全性與效率。
同時,抵押式穩定幣 也成爲探索熱點。開發者利用 hVM 對 BTC 價格、抵押率等數據的實時獲取能力,設計超額抵押模型:用戶質押比特幣後,智能合約根據鏈上價格數據動態調整可鑄造穩定幣額度,並通過去中心化預言機網絡更新市場價格,維持穩定幣與法幣的錨定。這類應用此前因比特幣缺乏可編程性而難以實現,如今藉助 Hemi 技術棧得以落地。
儘管多數項目仍處於早期階段,但 Hemi 已通過技術創新證明:比特幣不僅是價值存儲工具,更能通過可編程性釋放豐富的金融功能。隨着 hVM 生態的完善,更多 “比特幣原生” 的金融應用或將加速涌現,推動加密市場進入多鏈價值互聯的新階段。
與 Owlto Finance 的跨鏈集成
2025 年 9 月,Hemi 協議與跨鏈橋解決方案提供商 Owlto Finance 達成深度合作,正式集成跨 Rollup 橋功能。這一合作的核心價值在於實現了 Hemi 生態內原生 BTC 資產向第二層網絡(L2)的直接流動,無需通過中間代幣過渡,從而打通了從 Hemi 主網到 Arbitrum、Optimism、Base 等主流 Rollup 網絡的流動性通道,顯著擴展了 BTC 資產的應用場景。
對於用戶而言,這一集成簡化了跨鏈操作流程。當需要將資產在 Hemi 與其他網絡間轉移時,除了 Owlto Finance,用戶還可根據需求選擇 Stargate、Gaz.zip 等工具,形成多選項的跨鏈路徑矩陣。這種靈活性不僅提升了操作便捷性,也爲不同需求的用戶(如追求低成本或高速度)提供了適配方案。
• 跨鏈網絡覆蓋:當前已支持 Arbitrum、Optimism、Base 等主流 Rollup 網絡,未來計劃接入更多 L2 生態。
• 工具選擇多樣性:除 Owlto Finance 外,同步兼容 Stargate、Gaz.zip 等跨鏈工具,滿足用戶差異化需求。
此次集成的落地,標誌着 Hemi 協議在跨鏈基礎設施佈局上的重要進展,通過與 Owlto Finance 的技術協同,原生 BTC 資產得以在更廣闊的 Layer2 生態中實現價值流轉,爲後續 DeFi 應用的跨鏈交互奠定了基礎。
多鏈流動性網絡
Hemi 協議通過創新的 “原生隧道 + 生態隧道” 雙層架構,構建了一個高效且安全的多鏈流動性網絡。這一架構不僅解決了傳統跨鏈方案的信任風險,還實現了資產在多鏈間的無縫流動,爲 DeFi 生態注入了新的活力。
原生隧道:去信任跨鏈的技術基石
Hemi 的 “Tunnels” 技術 是其多鏈網絡的核心引擎。這一技術利用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性,實現了資產在不同區塊鏈之間的 無需信任(trustless)跨鏈轉移,從根本上降低了傳統加密貨幣橋接中常見的黑客攻擊和欺詐風險。通過鏈上路由、無氣體傳輸等可編程功能,Tunnels 系統支持比特幣、以太坊等資產在鏈間的直接轉移,無需第三方中介。
技術優勢:與依賴中心化節點的傳統跨鏈橋不同,Hemi 的 Tunnels 技術通過密碼學驗證機制確保資產轉移的安全性,其在以太坊 Sepolia 測試網的社區測試中表現突出,佔據總網絡流量的 88%,甚至將基礎 gas 費推高至超過 10,000 gwei,印證了市場對其技術可靠性的認可。
生態隧道:跨協議集成的網絡擴展
在原生隧道的基礎上,Hemi 通過 生態隧道 策略與其他協議深度集成,進一步擴展多鏈覆蓋範圍。目前已與 Owlto Finance 等跨鏈協議達成合作,支持資產在比特幣、以太坊、BNB 鏈、Arbitrum、Optimism、Base 等 至少 6 條主流區塊鏈 之間的安全轉移。這種開放式集成模式不僅豐富了網絡的流動性來源,還爲開發者提供了更靈活的多鏈部署選擇。
比特幣跨鏈:獨特的價值流轉樞紐
Hemi 多鏈網絡的 核心差異化價值 在於對 比特幣資產的原生支持。通過 Tunnels 系統,比特幣可以直接跨鏈至以太坊、BNB 鏈等智能合約平臺,打破了其在單一網絡中的流動性限制。這一功能不僅爲比特幣持有者提供了參與多鏈 DeFi 的入口,還爲其他鏈引入了高價值資產的流動性,形成了 “比特幣 - 多鏈” 雙向賦能的生態閉環。
網絡效應:數據見證的流動性聚合
Hemi 多鏈網絡的效應已初步顯現:除了測試網的高流量佔比,其支持的多鏈覆蓋和資產跨鏈效率吸引了大量用戶和開發者。通過整合原生技術與生態合作,Hemi 正在成爲連接比特幣與多鏈 DeFi 的關鍵樞紐,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整個多鏈生態系統的流動性深度和廣度。
Hemi Bitcoin Kit(hBK)
Hemi Bitcoin Kit(hBK)是 Hemi 網絡爲開發者打造的核心工具包,其核心使命是降低比特幣開發門檻,通過與 Hemi 虛擬機(hVM)協同工作,讓智能合約與比特幣網絡的交互變得簡單直接。作爲連接比特幣安全性與以太坊生態的橋樑,hBK 不僅支持構建跨鏈去中心化應用(HaPPs),更通過封裝接口解鎖了智能合約對細粒度比特幣狀態的直接訪問,這一技術突破使此前因技術限制難以實現的原生應用成爲可能。
傳統開發中,比特幣的可編程性受限於狀態訪問的複雜性,而 hBK 通過提供高度抽象的開發接口,讓開發者無需深入底層協議細節,即可獲取比特幣網絡的 “高度詳細視圖”。這種簡化不僅體現在代碼層面的易用性 —— 例如摘要中反覆強調的 “輕鬆引入比特幣原生資產”,更在於功能層面的突破:開發者可直接基於比特幣的 UTXO 模型設計邏輯,實現真正無需信任的去中心化應用。
解鎖的核心應用場景
hBK 的技術特性催生了三類關鍵應用:
• 比特幣(再)質押市場:利用比特幣安全性構建無需中介的質押協議;
• 去中心化借貸平臺:基於比特幣原生資產的抵押借貸邏輯成爲可能;
• MEV 市場:通過細粒度狀態訪問優化區塊鏈交易排序機制。
這些場景此前因比特幣狀態讀取限制而長期停留在概念階段,hBK 的出現使其從“不切實際”變爲可落地的開發方向。
從生態價值看,hBK 不僅是工具層面的優化,更是比特幣可編程性的 “基礎設施”。它通過增強比特幣與以太坊的互操作性,讓開發者能夠在 Hemi Crypto 平臺內無縫整合兩種網絡的優勢 —— 既保留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安全特性,又藉助以太坊的智能合約靈活性構建複雜應用。這種 “雙向賦能” 的設計,正在重新定義跨鏈開發的效率與可能性邊界。
開發環境與激勵
Hemi 協議爲開發者打造的核心開發環境基於 Hemi Virtual Machine(HVM),該虛擬機創新性地將完整比特幣節點整合至以太坊虛擬機(EVM)中,確保與現有以太坊開發者工具鏈(如智能合約、錢包)的無縫兼容。這一設計實現了 “零學習成本” 的遷移優勢 —— 以太坊開發者無需重構代碼,即可直接使用熟悉的 Solidity 語言和開發工具(如 Metamask、Truffle)構建同時兼容比特幣和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原生支持比特幣資產交互與數據訪問。
爲加速生態落地,Hemi 已啓動多維度激勵計劃。第一季激勵測試網自 2024 年 7 月上線以來,吸引超過 200,000 名 PoP 礦工參與,用戶可通過完成鏈上任務(如交易、跨鏈轉賬)和鏈下任務(社交平臺貢獻、邀請好友)積累 “里程”(Miles)積分,爲後續生態參與奠定基礎。針對開發者生態,Hemi 計劃在第二季推出更深度支持措施,包括舉辦黑客馬拉松、開展開發者教育計劃等,進一步降低創新門檻。此外,Hemi 曾通過空投 1 億 HEMI 代幣激勵 BNB 鏈用戶參與,直接推動該鏈交易量顯著增長,展現出其激勵機制對生態活躍度的拉動效果。
核心優勢:HVM 實現 EVM 與比特幣節點的深度整合,開發者可複用以太坊工具鏈,無需重構代碼即可構建跨鏈應用;激勵測試網已吸引 20 萬+用戶參與,未來將通過黑客馬拉松等活動持續賦能開發者生態。##Hemi @Hemi $HE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