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市場最近又開始震盪了,很多人賬戶裏的數字每天都在坐過山車。但說實話,真正得老玩家早就不追求那種暴漲暴跌的刺激了,穩定收益纔是王道。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一個很多機構在用,但散戶不太瞭解得收益策略,而且現在普通人也能接觸到了。

Delta中性策略聽起來很高大上,其實原理挺簡單。就是你同時做多和做空同一個資產,鎖定價格波動風險,然後賺取中間得費率差。比如說你買入1個BTC現貨,同時在期貨市場開空1個BTC,這樣不管比特幣漲跌你的本金都是安全的。收益來自哪裏呢?主要是永續合約得資金費率和現貨期貨之間得基差。在市場比較熱的時候,每8小時的資金費率能達到0.03%,年化下來就是32%以上。當然實際操作沒這麼簡單,需要在多個交易所同時操作,還要管理保證金和流動性,這也是爲什麼以前只有機構玩得起。

現在情況不一樣了,通過BounceBit的Prime平臺,這些複雜得操作都被封裝成了簡單得產品。你只需要存入BTC或者穩定幣,系統會自動幫你執行套利策略。我看了下他們目前得幾個模式:固定收益模式提供7-19%得年化收益,自動模式會配置到多個策略組合,手動模式讓你自己選擇配置。最厲害的是他們還整合了真實世界資產,比如富蘭克林鄧普頓得BENJI貨幣基金,基礎收益4-5%,再疊加套利策略,總收益能到13.31%。

數據層面我也做了些研究。Prime平臺從今年Q2推出到現在,累計交易量已經達到15億美元,這個增長速度在RWA賽道里算是非常快的了。整個BounceBit鏈上TVL是4.07億美元,其中CeDeFi收益協議佔了絕大部分,說明用戶確實是衝着收益來得。24小時交易量3120萬美元,7天費用收入21.38萬美元,30天費用85.15萬美元,這些都是實打實得鏈上數據,DeFiLlama上都能查到。

更關鍵的是風險控制這塊。傳統DeFi最大得問題就是智能合約風險和對手方風險,但Prime採用得是受監管得託管方案,資產存在CEFFU這種合規託管機構,有獨立隔離賬戶和實時監控。而且他們拿了BVI得金融牌照,用戶需要KYC驗證,這雖然損失了一些匿名性,但換來得是資金安全和合規保障。貝萊德之前用BUIDL做抵押品測試基差交易,年化收益24%,這種級別的機構願意參與,本身就說明了風控水準。

從代幣經濟模型看,BB總供應量21億枚,目前流通7.97億枚,流通率38%左右。價格0.182美元,市值1.458億,FDV是3.83億。雖然最近24小時跌了5%,但30天漲了22.4%,主要是RWA整合和回購計劃在支撐。團隊8月份用年化收入1600萬美元回購了887萬枚BB,說明收入模型是可持續得,不是靠增發維持。

我個人覺得,熊市裏最重要的不是找下一個百倍幣,而是讓手裏得資產保值增值。與其把幣放在錢包裏喫灰,不如參與一些穩健得收益策略。當然任何投資都有風險,但相比那些動不動就跑路得土狗項目,這種有真實收益、有機構背書、有鏈上數據得平臺,至少靠譜很多。現在加密市場得主要敘事正在從投機轉向價值創造,誰能提供真實收益,誰就能在下一輪牛市中脫穎而出 @BounceBit #BounceBitPrime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