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總說 “學了均線 MACD,還是拿不準買賣點”,我朋友小林就是這樣 ​

—— 上個月盯着 ETH 均線買,結果追在高位套牢,連嘆 “技術指標不管用”​

其實不是指標沒用,是少了幾個 “落地實戰點”​

早年我也靠均線 MACD 踩過坑,後來補了三個實用技術,判斷行情才終於有底,連新手都能快速上手​

這三個技術不用複雜計算,每天花 5 分鐘就能看明白,比瞎猜靠譜多了​

第一個是 “支撐 / 壓力位:找對買賣的‘準星’”。支撐位像 “價格託板”,某幣多次跌到這個位置就反彈,比如 SOL 三次跌到 100U 就漲,100U 就是支撐;

壓力位像 “價格天花板”,多次漲到這就回落,比如三次衝 150U 就跌,150U 就是壓力。新手不用搞複雜的,盯兩個點就行:一是近期價格的高低點,二是 30 日均線​

—— 價格在均線上時,均線就是動態支撐。比如買幣後,跌破支撐就止損,靠近壓力先止盈

第二個是 “RSI 指標:避開‘熱冷陷阱’”。RSI 是 “市場溫度計”,數值 0-100,核心記兩個數:RSI>75 是 “過熱超買”,比如 ADA 漲到 1.2U 時 RSI 飆到 78,大概率要回調,別追;

RSI<25 是 “過冷超賣”,比如跌到 0.8U 時 RSI22,可能要反彈,可輕倉試。新手不用學 “背離”,先守死規則,75 以上慎買、25 以下慎賣,我上次靠這招,在 BTC RSI80 時減倉,當天就跌了 8%​

第三個是 “成交量:驗行情‘真假’”。成交量是 “資金晴雨表”,能看出價格波動有沒有資金撐着:漲價時成交量變大(量價齊升),是真漲,比如 ETH 漲到 2000U 時成交量翻倍,能繼續拿;

跌價時成交量變大(放量下跌),是真跌,別抄底,比如某山寨幣放量跌 6%,大概率還得跌;

價格動但成交量小,是 “假動作”,別跟風​@Yaya丫 實用乾貨會慢慢更,記得點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