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區塊鏈的可擴展性和成本仍然是開發者面臨的重大痛點。Boundless(由RISC Zero提供支持)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型:它使開發者能夠通過零知識證明(ZKP)外包重負荷計算,而不是強迫每個節點重新進行計算,同時保持鏈上驗證。本文探討了開發者爲何可能選擇Boundless——通過技術深度、真實數據和比較——以便開發者可以權衡其在構建下一代去中心化應用中的優勢。
開發者的主要好處
1. 通過鏈下計算實現巨大的燃氣費/成本節省
無界使用 zkVM(零知識虛擬機)在鏈下執行計算,然後生成證明以在鏈上驗證。這減少了燃氣負擔和計算冗餘。
例如,某些 zk 計算任務的成本從鏈上的「數千美元」降低到使用鏈下計算的 30 美元以下
2. 可驗證工作證明 (PoVW):激勵與價值對齊
需要證明的應用程序或運營證明者的開發者會受益,因為獎勵與實際有用的計算工作相關,而不僅僅是挖掘哈希難題。
證明者必須質押 ZKC 代幣作為擔保。如果他們不履行工作或交付有效證明,他們會失去擔保 — 這促進了可靠性。
3. 市場與模組化:選擇您需要的
無界提供了一個去中心化的證明者市場:開發者提交證明請求,並且多個證明者競爭滿足這些請求。這推動了效率和成本競爭。
有一個「Steel」組件,允許 Solidity / EVM 鏈的開發者將重任務轉移到無界,保持驗證在鏈上。對於 Rollups、橋接、DeFi 風險模型等非常有用。
4. 可擴展性與跨鏈互操作性
無界是鏈無關的:為 EVM、非 EVM 或多鏈構建的開發者可以利用其服務。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許多應用是跨鏈或橋接大量數據/狀態。
隨著對證明/驗證的需求增長,越來越多的證明者參與其中;系統根據需求和供應擴展。無界的主網測試版已經看到數千名證明者和數十萬名參與者。
5. 強大的代幣經濟學與開發者/提供者獎勵
原生代幣 ZKC 具有多重角色:質押、治理、擔保和獎勵。作為證明者的開發者可以賺取 ZKC;應用構建者可能獲得治理股或影響力。
此外,像「保險庫」這樣的機制將市場費用或獎勵分配給持有者/開發者,提供了另一個收入來源。
6. 實際用例與早期採用者驗證模型
幾個協議已經與無界整合:例如,用於數據可用性證明、質押退出證明、跨鏈預言機。
在 Base(以太坊 L2)上的主網啟動使其在真實鏈環境中準備好投入生產。
無界 vs. 傳統鏈 — 可擴展、可驗證計算的新標準
方面:重計算的成本
傳統的鏈上 / 第 1 層模型:由於每個節點的燃氣費和冗餘計算,非常高。
無界模型:更低 — 重計算在鏈下完成,只有證明在鏈上驗證。方面:速度 / 吞吐量
傳統的鏈上 / 第 1 層模型:受限於區塊大小和燃氣限制,導致網絡擁堵。
無界模型:通過去中心化證明者市場和鏈下批量處理計算實現高度可擴展。方面:安全保證
傳統的鏈上 / 第 1 層模型:依賴於節點重執行,有時需要信任集中式驗證者或中繼器。
無界模型:使用零知識證明、質押和去中心化驗證者來確保無信任且可驗證的計算。方面:鏈兼容性
傳統的鏈上 / 第 1 層模型:通常專門針對一個生態系統或鏈類型。
無界模型:鏈無關 — 通過 zkVM 支持 EVM 和非 EVM 鏈,實現無縫的多鏈互操作性。
挑戰與考慮
公平地說,開發者應該注意的一些權衡或挑戰:
基礎設施是較新的:工具(例如 Steel、OP Kailua)仍在開發中,可能存在限制或處於測試網/測試階段。
證明者必須管理質押風險、證明延遲,並確保可靠性以避免失去擔保或受到懲罰。
整合的複雜性:將現有應用程序遷移到使用 ZK 證明驗證或重新構建以進行鏈下計算會增加工作量。
為什麼要關注:獨特的見解
無界改變了在加密中被認為是「有用工作」的概念。開發者不再僅僅因為共識而獲得的哈希難題(在共識之外的最小效用),而是可以因為提供實際應用邏輯的證明而獲得獎勵。
它將計算轉變為可交易、可擴展的資源;類似於雲計算,但去中心化、透明且可驗證。
開發者成為證明的消費者,但也可以成為提供者,開啟了不僅僅是構建應用程序,而是提供基礎設施的機會。
結論
對於那些旨在構建可擴展、成本高效、跨鏈應用程序並具備強大保證的開發者,無界提供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堆棧:zkVM + PoVW + 市場 + 代幣激勵。隨著更多工具的成熟和採用的增長,其價值論點隨之增強。
討論問題:
鑑於您所看到的,您會更願意使用無界的鏈下證明模型來構建未來的項目,還是堅持當前的第 1 層/第 2 層解決方案?切換時您最大的擔憂是什麼 - 工具、成本、延遲、社區還是其他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