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加密行業的持續擴展,騙子使用的策略也在不斷增加。從高級網絡釣魚活動到 AI 驅動的深度僞造,網絡犯罪分子不斷演變他們的方法,以利用用戶信任。在 2025 年,這些騙局變得更加複雜,結合了技術和心理學,甚至欺騙了經驗豐富的投資者。
本文探討了主導 2025 年的五大加密騙局,以及用戶如何保持安全。
🕵️ 騙局 1:高級網絡釣魚攻擊
網絡釣魚仍然是數字資產領域最普遍的威脅之一——但現代變種已變得令人 alarmingly 先進。
詐騙者現在設計假網站和應用程序,模仿合法的交易所或錢包,誘使用戶分享私鑰、恢復短語或登錄憑據。這些攻擊通常始於僞裝成可信組織或交易所支持的欺騙性電子郵件或直接消息。
⚙️ 使用的戰術
▪ 錢包排水器:惡意腳本,在用戶連接他們的錢包或批准欺詐交易後自動轉移資金。
▪ 騙取二維碼:在電子郵件、消息或公共場所使用惡意二維碼,引導用戶訪問網絡釣魚網站或觸發有害下載。
▪ 針對性釣魚:針對特定個人的個性化騙局,通常使用“立即採取行動”的緊急措辭來製造恐慌,促使快速犯錯。
在2025年8月,以太坊核心開發者扎克·科爾因惡意瀏覽器擴展妥協了他的私鑰而失去對錢包的訪問。同樣,一名美國老年投資者通過高級社交工程成爲3.3億美元比特幣盜竊的受害者。
💡 你知道嗎?
最早記錄的比特幣騙局可以追溯到2011年——一個名爲比特幣儲蓄與信任的龐氏騙局,欺騙了投資者超過70萬個比特幣。
🚨 騙局 2:地毯抽走
地毯抽走騙局繼續困擾DeFi和NFT生態系統。這些騙局發生在項目開發者突然移除流動性並帶着投資者的資金消失,通常是在產生大量在線炒作之後。
騙子經常克隆信譽良好的平臺或創建虛假代幣,承諾“保證”回報和“獨家NFT發放”。
⚠️ 警告信號
▪ 不切實際的高風險無風險回報承諾
▪ 沒有第三方審計或透明的智能合約代碼
▪ 匿名或未經驗證的團隊,沒有可驗證的業績記錄
自2025年初以來,地毯抽走騙局造成的全球損失接近60億美元,而在2024年的同一時期僅爲9000萬美元。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Solana網絡上的LIBRA代幣,該代幣在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萊提到後迅速飆升至46億美元的市值。當帖子被刪除後,該代幣崩潰超過94%,導致對地毯抽走的指控。
👥 騙局 3:冒充
冒充騙局——尤其是在社交媒體上——變得越來越普遍和危險。
詐騙者假裝是影響者、項目創始人或交易所支持人員,利用虛假的贈品或緊急協助提議欺騙用戶。有些人使用拼寫錯誤不大的賬戶或人工智能生成的個人資料照片以顯得真實。
🚩 警示標誌
▪ 用戶名略有拼寫錯誤(例如,“@ElonMuusk”)
▪ 沒有驗證徽章或不一致的發佈歷史
▪ 請求直接的加密轉賬或“驗證存款”
僅在2024年,冒充騙局造成的全球損失達99億美元,根據FTC的說法。在香港,罪犯甚至冒充行政長官李家超,使用深度僞造視頻推廣假冒政府支持的數字貨幣。
💡 你知道嗎?
隨着區塊鏈安全的提高,騙子正在轉移焦點——從黑客攻擊智能合約到操縱人類行爲。
🤖 騙局 4:人工智能驅動的深度僞造騙局
人工智能引入了一個新的欺騙時代。人工智能驅動的深度僞造現在用於創建知名人物的超真實視頻或音頻剪輯——從首席執行官到名人——以推廣虛假投資。
在2024年8月,《紐約時報》稱埃隆·馬斯克的深度僞造版本爲“互聯網最大的騙子”。一名82歲的受害者在信任一個深度僞造的投資推介後損失了69萬美元。
像量子人工智能這樣的欺詐項目虛假聲稱使用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來生成保證利潤,使用深度僞造和虛假的儀表板來“證明”合法性。
這些騙局利用信任、緊迫感和FOMO(錯失恐懼症)——通常說服受害者快速投資,以免“錯失機會”。
💡 你知道嗎?
加密戀愛騙局——騙子在推銷虛假投資之前建立情感信任——繼續上升,尤其是在疫情後。
🧑💻 騙局 5:假冒加密支持
假冒加密支持騙局針對尋求幫助的用戶。詐騙者假裝是交易所或錢包的客戶支持代理,提供“技術支持”或“退款”。
他們通常通過社交媒體(X,Telegram)或與官方域名相似的假網站聯繫用戶。一旦建立信任,他們會分享釣魚鏈接,請求恢復短語,或指示用戶轉移資金“以進行驗證”。
在2025年5月,隨着Coinbase數據泄露,罪犯利用泄露的個人信息假裝成官方支持代理,欺騙受害者分享雙因素認證代碼並將資金轉移到欺詐錢包。
🛡️ 如何保持安全
▪ 僅通過官方交易渠道訪問支持。
▪ 永遠不要分享種子短語或私鑰。
▪ 對聲稱是“官方幫助”的未請求消息保持謹慎。
🔐 最終收穫
2025年高級騙局的興起突顯了一個關鍵真相:加密安全中最薄弱的環節往往是人類信任。
在您點擊、連接或發送之前,請始終驗證。
保護您的資產:
▪ 使用硬件錢包進行長期存儲。
▪ 啓用多因素認證(MFA)。
▪ 將官方交易所和錢包網址添加到書籤。
▪ 保持知情——騙子每天都在進化,意識是您的第一道防線。
保持警惕。保持安全。掌控您的加密資產。
⚠️ 騙局快速演變。您的知識也應如此——關注以保護自己在Web3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