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大盤在探底3809點後震盪拉昇,市場雖有回暖,但不少投資者疑惑“午後是否會大跳水”。結合當前行情特徵,需做好震盪應對,以下從拋壓、走勢、操作策略三方面爲大家分析:
1. 節前拋壓是否已結束?需盯下午資金動向
上週五與今日本是節前拋壓最集中的兩天——節前需兌現離場、實現“落袋爲安”的資金,通常會選擇這兩日操作,上週五高位科技股集體回調,已印證資金提前啓動兌現。
今日作爲“賣出後次日可出金”的最後交易日,看似上午探底回升後拋壓不及預期,但核心仍看下午:上午成交額明顯縮量,反映買賣雙方均趨於謹慎,而受上週五普跌、今日上午修復的影響,不排除下午仍有資金“做減法”,可能出現一波集中拋壓。
2. 下午爲何可能出現跳水?3大因素需留意
上午各大指數雖全線翻紅,但上漲乏力特徵顯著,午後存在跳水風險,主要原因有三:
• 近期規律影響:震盪行情中,下午時段市場跳水頻率較高,今日也難完全排除這一慣性。
• 券商拉昇效力有限:上午券商板塊異動,更多是爲提振低迷的交易情緒,但節前多數資金已進入休息狀態,券商拉昇對情緒的帶動作用較弱,若下午券商回落,指數或隨之承壓。
• 最後離場資金衝擊:節前計劃離場的最後一批資金,可能選擇下午集中兌現,拋壓下指數存在再次跳水的可能。
不過無需過度焦慮,本身市場對節前行情預期就偏低,即便出現跳水,也符合“節前資金離場”的A股傳統,如同上週五跳水時市場整體保持淡定,理性看待即可。
3. 持股還是持幣?按投資風格做選擇,節後關注“反內卷”方向
假期持倉決策需匹配自身投資風格,同時可提前佈局節後機會:
• 持倉策略:
◦ 若計劃持股過節:若目前暫處虧損,或持倉個股前期未出現明顯反彈,當前震盪行情對持股影響不大,可繼續持有。
◦ 若計劃持幣過節:短線交易者或已有利潤在手的投資者,可選擇落袋爲安、節前休息,畢竟當前資金活躍度低、板塊輪動無規律,無需勉強操作。
• 行情預判與方向:
◦ 短期來看,大盤自8月下旬起已進入震盪週期,且與創業板指呈現“大小背離”(創業板指創新高、大盤震盪),後續或延續震盪偏弱狀態,不排除節後繼續探底,10月大概率在3700-3900點區間波動。
◦ 操作節奏上,短線選手可趁節前休息,等待節後變盤機會;中長期選手無需焦慮,多數板塊仍處於底部,即便震盪加劇、低位板塊反覆“挖坑”,也不必盲目割肉,後續流動性行情中各板塊均有輪動上漲機會。
◦ 方向上,近幾個月市場主線是科技創新,但節後可重點關注“反內卷”板塊:包括新能源(風光儲)、大消費、週期有色、化工建材、汽車家電,以及大金融等。這些板塊或因行業長期內卷、價格下滑導致業績承壓,而隨着“反內卷”政策逐步落地,有望迎來修復——今日新能源賽道走強、有色金屬跟漲、家電消費回暖,已顯現資金擴散跡象,這對節後方向具有較強指導意義。
簡言之,科技抱團代表未來趨勢,而“反內卷”板塊的崛起,更多是爲推動經濟基本面轉折、打破通縮預期,助力股市從“流動性支撐”轉向“基本面支撐”。
需要我結合今日午盤的指數數據(如上證指數3832.90點、創業板指漲1.77%),進一步分析你關注的具體板塊(如新能源、大金融)午後走勢概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