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加密貨幣市場正處於宏觀經濟變量交織的關鍵節點,一項來自傳統金融市場的信號正引發比特幣交易員的高度警惕 —— 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利差正持續逼近正向反轉區間,這一信號在歷史維度下的預警意義,正通過資產關聯性傳導至比特幣市場,爲其短期走勢蒙上不確定性陰影。​

從歷史數據回溯來看,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利差的正向反轉(即短端收益率高於長端收益率)歷來被視爲經濟週期切換的重要前瞻指標,更與權益類資產走勢存在顯著聯動。過去 50 年間,每當 10 年期與 2 年期美債收益率利差進入正向反轉區間或維持反轉狀態時,標普 500 指數在後續 6-12 個月內出現回調的概率超過 75%,平均回調幅度達 12%-15%。而當前,隨着美聯儲維持高利率政策以抑制通脹,10 年期與 2 年期美債收益率利差已收窄至僅 0.15 個基點,距離正向反轉僅一步之遙,標普 500 指數近期也已呈現震盪走弱態勢,近兩週累計跌幅達 2.3%,市場避險情緒逐步升溫。​

值得關注的是,比特幣與標普 500 指數的相關性在近三年呈現顯著提升趨勢。據彭博社數據顯示,2023 年至今比特幣與標普 500 指數的 30 日滾動相關係數均值達 0.62,尤其在宏觀經濟數據發佈、美聯儲政策調整等關鍵節點,兩者聯動性進一步增強。這一相關性背後,既反映了全球流動性環境對風險資產的共同影響,也體現了機構投資者將比特幣納入多元化投資組合後,其持倉調整與股票市場的協同性。因此,若美債收益率曲線正式反轉引發標普 500 指數深度調整,比特幣大概率將受到傳導性壓力。​

從流動性層面來看,當前市場環境已爲風險資產埋下潛在隱患。國際金融協會(IIF)最新數據顯示,9 月全球廣義流動性指標(M2 增速加權平均值)環比下降 0.32%,爲 2023 年 2 月以來首次負增長,這一趨勢與美債收益率上行、全球央行縮表進程持續推進相吻合。流動性的收縮往往直接壓制風險資產估值,而比特幣作爲典型的高彈性資產,對流動性變化的敏感度顯著高於傳統權益類資產。回溯 2022 年美聯儲激進加息週期,全球流動性收縮曾導致比特幣價格從 6.9 萬美元跌至 1.5 萬美元,跌幅超 78%,足見流動性環境對其走勢的關鍵影響。​

在加密貨幣市場內部,比特幣的 “龍頭地位” 進一步凸顯,其價格波動對整個市場的傳導效應也隨之增強。CoinGecko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球加密貨幣總市值約爲 3.88 萬億美元,其中比特幣市值佔比(BTC.D)達 51.2%,較 2023 年初的 40.3% 提升近 11 個百分點,創下 2021 年 10 月以來的新高。這一數據意味着,比特幣的走勢將直接主導加密貨幣市場的整體方向,若其受宏觀因素衝擊出現回調,以太坊、Solana 等主流山寨幣大概率將面臨更大幅度的下跌壓力。​

區域市場情緒的分化,則爲比特幣短期走勢增添了更多變量。從美國市場來看,投資者對 Bitcoin 的購買興趣持續升溫,最直接的信號來自 Coinbase 交易所的比特幣溢價指數。截至 10 月第一週,Coinbase 比特幣現貨價格較全球均價的溢價率穩定在 0.2%-0.3% 區間,較 9 月的 0.05% 顯著提升,這一溢價反映了美國本土市場的買盤力量相對強勁。背後驅動因素包括美國現貨比特幣 ETF 獲批預期的持續發酵、機構投資者對另類資產配置需求的增加,以及部分傳統金融機構開始將比特幣納入對衝通脹的工具庫。​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韓國市場的謹慎態度。作爲全球加密貨幣交易活躍度最高的區域市場之一,韓國投資者近期對 Bitcoin 的持倉呈現收縮趨勢。數據顯示,韓國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 Upbit 的比特幣溢價指數已從 9 月初的 0.5% 降至當前的 - 0.1%,轉爲負溢價狀態,這意味着韓國投資者的賣出意願明顯增強。分析認爲,這一變化與韓國央行近期收緊加密貨幣監管政策、本土投資者對宏觀經濟下行風險的擔憂加劇,以及韓元匯率波動導致的兌換成本上升密切相關。​

綜合來看,當前比特幣正處於 “宏觀壓力” 與 “區域支撐” 的博弈之中。一方面,美債收益率曲線反轉臨近、全球流動性收縮、標普 500 指數回調風險等因素,爲比特幣短期走勢帶來顯著下行壓力;另一方面,美國市場的買盤支撐、現貨 ETF 預期等因素,也爲其提供了一定的抗跌緩衝。對於交易員而言,需重點關注兩大信號:一是美債收益率曲線是否正式進入正向反轉區間,二是 Coinbase 溢價指數能否維持正值以反映持續的買盤力量。若前者落地而後者弱化,比特幣大概率將開啓回調走勢;反之,若美國市場的買盤力量持續釋放,或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宏觀面的負面衝擊,使比特幣維持區間震盪格局。​#BTB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