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兄弟的名字,曾是中國影視行業的一塊金字招牌。從 16 年前成爲內地影視娛樂第一股的風光,到短短四年間虧損 74 億元的落寞,這家公司的起伏軌跡裏,藏着資本與行業的複雜糾葛。王中軍與王中磊兄弟親手將企業推向巔峯,卻也在一系列爭議操作中埋下隱患。對周星馳的背信棄義,對功臣王京花的涼薄,以及對 "對賭協議" 的過度依賴,最終讓這家曾經的行業巨頭,一步步走向式微。

上市榮光:從行業新貴到影視巨頭

2009 年 10 月 30 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的鐘聲格外響亮。王中軍穿着深色西裝,王中磊繫着紅色領帶,兩兄弟並肩敲響開市鍾,華誼兄弟以 "中國內地影視娛樂第一股" 的身份登陸創業板。當天股價開盤即上漲 40%,收盤時市值突破 110 億元,成爲資本市場追捧的明星企業。

彼時的華誼,確實有底氣享受這份榮光。成立之初,兄弟倆一個負責戰略佈局,一個深耕業務執行,配合默契。王中軍憑藉人脈拉攏來馮小剛,(集結號)(非誠勿擾)等影片接連引爆票房;王中磊則盯着市場動態,簽下李冰冰、黃曉明等當紅藝人,構建起龐大的娛樂版圖。那幾年的影視圈,能與華誼合作幾乎是導演和演員的共識 —— 這家公司不僅能提供充足的資金,更能調動最優質的發行資源。

會議室裏,王中軍習慣用油畫筆在白板上勾勒項目框架,王中磊則抱着筆記本記錄細節,偶爾擡頭補充幾句。員工們常說,"王氏兄弟一合計,就能決定下半年影院裏放什麼片子"。巔峯時期,華誼出品的電影占據國內市場近三成份額,旗下藝人包攬各大頒獎典禮的獎項,公司門口的停車場裏,永遠停滿了各路明星的保姆車。

背刺周星馳:一場分紅引發的信任崩塌

2013 年春節,(西遊降魔篇)成了影院裏最熱鬧的片子。觀衆爲周星馳式的幽默捧腹,也爲影片 12 億元的票房驚歎。很少有人知道,這部黑馬之作的背後,華誼兄弟是主要投資方之一。

合作之初,周星馳團隊與王中磊在香港的一家茶餐廳談細節。據當時在場的工作人員回憶,王中磊端着奶茶說:"星爺放心,票房過 5 億,給你 8000 萬分紅,口說無憑,我們後續補籤合同。" 周星馳笑着點頭,他更在意的是影片質量,沒把合同的事放在心上。拍攝期間,他住在片場附近的酒店,每天工作超過 16 小時,連道具的擺放角度都要親自確認,華誼派來的製片人常說:"星爺對電影的較真,是我見過最極致的。"

票房突破 12 億那天,周星馳的助理給華誼發去消息,提醒分紅事宜。王中磊的回覆卻變了味:"合同還沒簽,當初只是隨口聊聊,不作數的。" 周星馳打電話過去,電話那頭的王中磊語氣輕鬆:"星爺,做生意不能太理想化,你可能還是不懂內地市場的規則。"

更讓周星馳團隊憤怒的是,王中磊在一次行業論壇上公開說:"有些導演只顧藝術,不懂商業運作,分紅這種事,得按規矩來。" 這話被媒體解讀爲暗諷周星馳。雙方矛盾激化,最終鬧上法庭。法庭上,華誼的律師拿着空白的合同草稿說:"沒有簽字,就沒有法律效力。" 周星馳方只能拿出通話記錄和在場人員的證言,卻難以構成鐵證。判決結果出來,周星馳敗訴,沒能拿到那筆本該屬於他的分紅。

走出法院那天,周星馳戴着墨鏡,一句話沒說。而華誼內部,有人私下議論:"爲了幾千萬,把星爺得罪了,值得嗎?" 王中磊聽到後,只是淡淡地說:"商場上,利益優先。"

王京花出走:人才流失的連鎖反應

華誼的根基動搖,早有預兆。比周星馳事件更早的 2005 年,被稱爲 "內地第一經紀人" 的王京花,帶着陳道明、劉嘉玲、梁家輝等幾十位藝人集體離開,給了華誼沉重一擊。

王京花是華誼早期的功臣。1998 年,她帶着自己的經紀公司併入華誼,一手將李冰冰從新人捧成影后,把陳道明、劉嘉玲等港臺藝人引入內地市場。那些年,王京花的辦公室總是亮到深夜,桌上堆滿藝人的行程表和劇本。王中軍曾在公開場合說:"沒有京花,就沒有華誼的藝人體系。"

合作的第七年,合約到期前,王京花找王中軍談續約。她希望提高藝人分成比例,也想獲得公司更多決策權,卻被王中軍拒絕:"公司要上市,制度得統一,不能搞特殊。" 王京花沉默了很久,她看得出,兄弟倆更看重資本運作,而非對藝人的長期培養。

離開那天,王京花的團隊用紙箱裝走文件,電梯裏遇到王中磊,她只是點了點頭。消息傳開,華誼股價當天下跌 3%,藝人部幾乎空了一半。王中軍緊急召開會議,把所有高管叫到辦公室,拍着桌子說:"挖人!高薪挖!" 他們花重金簽下一批新人,卻沒能複製王京花時代的輝煌 —— 那些匆忙簽下的藝人,大多缺乏長期規劃,很快就沉寂下去。

有老員工後來回憶:"京花姐走後,公司像少了主心骨。以前藝人有困難,第一個想到找她;後來,大家只關心合同裏的數字。"

對賭反噬:四年虧掉 74 億的代價

爲了挽回頹勢,華誼把寶押在了 "對賭協議" 上。2015 年,他們斥資 10.5 億元收購馮小剛旗下的東陽美拉公司,同時簽訂對賭協議:未來五年,東陽美拉每年淨利潤不低於 1 億元,且每年遞增 15%,否則馮小剛需補足差額。

起初,這個協議帶來了甜頭。馮小剛的(芳華)(我不是潘金蓮)等影片票房不錯,東陽美拉完成了業績承諾,華誼股價一度回升。王中軍在董事會上說:"這纔是資本運作的高明之處,用別人的業績撬動更大的收益。"

但影視行業的風險遠超預期。2018 年起,市場遇冷,加上疫情影響,影院關閉,影片撤檔成了常態。東陽美拉的業績急轉直下,2019 年淨利潤僅 6400 萬元,遠低於承諾的 1.68 億元。馮小剛自掏腰包補上差額,卻難以扭轉大局。

更糟的是,華誼不止這一筆對賭。他們還收購了多家遊戲公司、影視工作室,簽下一連串業績承諾。當市場下行,這些公司紛紛虧損,華誼不得不拿出資金填補窟窿。2018 年至 2021 年,四年時間裏,公司累計虧損達 74 億元,資產負債率超過 90%。

王中軍開始變賣資產,他收藏的名畫被拍賣,豪宅也掛出了出售信息。王中磊則減少了公開露面,偶爾出席活動,鬢角的白髮比以前多了不少。有次在行業峯會上,有人問他對華誼未來的規劃,他端起茶杯,沉默了幾秒才說:"先活下去。"

去年冬天,華誼兄弟的總部大樓裏,有幾層辦公室已經空置,走廊裏的燈壞了幾盞,沒人及時更換。前臺的工作人員說,現在來談合作的劇組越來越少,偶爾有老員工回來看看,都會感嘆幾句 "物是人非"。樓下的咖啡店老闆記得,以前這裏總是擠滿藝人的助理和製片人,如今大多時候,只有零星幾個客人坐在窗邊,對着手機屏幕發呆。

$M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