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孙宇晨的指控又一次引爆了圈子。
这次的主角是 数十亿美元的 $WLFI。
故事里有 秘密砸盘,有 高收益诱饵,更有 规模化操纵。
如果属实,这就不仅仅是关于某一个人,而是整个加密金融系统的缩影。

1. 3B 预售筹码 + 20% 年化利诱
孙宇晨在 $WLFI 的预售里,拿到了大约 30 亿枚代币。
上线当天,他解锁了其中的 6 亿枚(20%)。
面对社区,他承诺:“我不会卖。”
但转头就在 HTX 交易所上架了一个 20% 年化收益的质押池。
投资者一看:反正也不打算卖,那就直接质押拿利息吧。
结果,数亿代币源源不断流入交易所。
信心瞬间被点燃。
2. 表面承诺,暗中转移
但在投资者觉得“安全可靠”的背后,传闻却指向了另一幕:
当大家把代币存进 HTX 钱包时,孙宇晨却 偷偷把这些筹码转移到其他交易所,高位抛售。
那句“我不会卖”,实际上是通过别的方式卖掉了。
3. 为什么价格跌?谜底揭晓
很多人不解:
“没有人抛啊,为什么 WLFI 一直跌?”
答案很可能是:
卖的人不是散户,而是孙宇晨在背后出货。
更狠的是,他还被指控 开空单砸盘,从下跌中二次获利。

4. 危险的“空手套白狼”
整个操作逻辑是:
高位卖掉 → 砸盘做空 → 等便宜了再买回来 → 把代币还给质押池。
听起来聪明,但风险极大。
如果 $WLFI 真的持续拉升,质押投资人可能直接被清空。
5. 团队出手,强行黑名单
眼看局面失控,$WLFI 团队紧急采取行动:
把孙宇晨的 6 亿解锁钱包拉黑
把他剩下的 24 亿未解锁代币也一起冻结
这一招,既是公开打脸,也是在保护 HTX 投资者。
6. 去中心化与保护的矛盾
有人质疑:
“这种黑名单操作,不就是中心化了吗?”
但现实是,如果不出手,数以千计的投资者可能瞬间血本无归。
在理想主义和保护用户之间,有时只能先保命。

这场风波还没完。
无论结果如何,它再次提醒我们:
在加密世界里,“承诺”可能只是表演,
而真正的风险,往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WLFI $WL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