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行情軟件,BTC 還在 11 萬附近晃悠,離之前 12.47 萬的高點差了小 1.5 萬,再往下翻,山寨幣滿屏飄綠,有人在羣裏發 “是不是熊市真的來了” 的截圖,還有人曬出 “抄底山寨虧了 30%” 的賬戶 —— 這場景眼熟得很,每次回調都有人慌,尤其信 “四年週期” 的人,總怕這一跌就是牛市終點。
但說實話,我現在反而有點盼着這輪牛市快點結束。不是看空 BTC,而是見過太多人在 “回調疑神疑鬼、高位不敢上車” 裏兜圈子:信週期的,跌一點就怕 “週期斷了”,急着下車;信長牛的,看着 10 萬以上的價格又猶豫 “會不會套在山頂”,遲遲不進場。最後手裏的幣越折騰越少,等行情真的再漲,只能拍大腿說 “當初怎麼沒拿住”—— 就像握着沙子,越慌攥得越緊,漏得越快。
我自己還是認 “四年週期” 的邏輯,但不是盯着 BTC 某一個價格等抄底,而是在等這輪週期真正收尾的那一刻 —— 不是爲了逃頂,而是想好好跟這輪 “ETF 主導的牛市” 做個告別,然後開啓新的佈局。畢竟每輪上漲都有 “劫”,這輪的劫可能比之前更多:美聯儲降息反覆橫跳、機構追漲殺跌、山寨幣割韭菜套路翻新,但這些 “劫” 本質都是市場在篩選人,篩掉那些只看短期波動的,留下真正懂它價值的。
現在我也在慢慢接受 “和 BTC 逐步分離” 的過程 —— 不是不愛了,是知道它會走得很遠,但我不能只盯着它。就像 2015 年沒人覺得微軟 45 美元、蘋果 30 美元能漲到現在的 500、200 多美元,當時都覺得 “高不可攀”,可 10 年過去,那些猶豫的人都成了遺憾。BTC 未來 10 年翻 10 倍到 100 萬美元,真的不可能嗎?它的本質是 “全球唯一的去中心化價值標的”,沒有任何國家、機構能操控,這種確定性,比當年的微軟、蘋果更稀缺。
有人說信週期是 “玄學”,我倒覺得是 “市場規律的默契”。每輪新玩家都要被洗禮:13 年的老玩家扛過門頭溝事件,17 年的韭菜熬過 94 監管,21 年的美國散戶經歷過馬斯克 “帶貨又砸盤”,現在輪到 ETF 散戶和機構 —— 他們現在還帶着 “追漲殺跌” 的慣性,漲了就搶,跌了就跑,離真正的 “信仰持倉” 還差得遠。只有等這些新玩家都經歷過 “跌下去又爬起來” 的死而復生,BTC 纔會像納指一樣,從 “週期牛” 變成 “超長慢牛”。
至於逃頂,我也沒什麼 “神操作”,無非看些指標:長期持幣比例是不是在降、資金費率有沒有異常、羣裏討論熱度是不是到了 “人人喊牛市” 的地步、谷歌搜索量是不是飆升…… 但最後還是靠 “感覺”—— 就像看天氣預報,指標能告訴你大概會不會下雨,但真出門帶不帶傘,還是靠 “今天風有點涼” 的直覺。不過比起逃頂,我更在意 “長期倉位”,哪怕短期 BTC 從 11 萬跌到 10 萬,只要長期邏輯沒破,就不會慌。
說到底,短期 BTC 的價格真的沒法預測,但長期根本不用預測。12 萬絕不是終點,就像 10 年前沒人想到它能到 1 萬一樣。重要的不是猜下一個點位,而是搞懂它的本質,然後在別人恐慌時別亂賣,在別人猶豫時敢佈局 —— 畢竟這種能讓人階層躍升的確定性機會,一輩子遇不到幾次。
歡迎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比特币远古巨鲸持续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