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因一時衝動盲目涌入幣圈炒幣,短短三個月虧光了所有積蓄,還背上了百萬債務。那段暗無天日的時光,像一記沉重的耳光打醒了我:投資從不是靠運氣賭大小,而是需要紮實的認知體系和科學的操作方法。
一、啓動期(500U→2000U):「10% 倉位 + 10 倍槓桿」,啃透新幣首爆邏輯
新手入場最忌貪心,我的啓動策略核心是 “小步試錯、嚴控風險”。每次只用 50U(僅佔本金的 10%)參與新幣交易,把單次虧損嚴格鎖定在 5U 以內(設置 10% 止損線)。按照 “50U 本金 ×10 倍槓桿” 的計算,實際操作倉位可達 500U,目標則是捕捉 20% 的漲幅,每次盈利約 100U。
二、爆發期(2000U→1 萬 U):「20% 倉位 + 5 倍槓桿」,緊跟巨鯨抓熱點
當本金積累到 2000U 後,我調整策略切換至 “穩健爆發模式”:將單次開倉倉位提升至 20%,同時把槓桿降至 5 倍,在擴大收益空間的同時,進一步降低爆倉風險。
三、終極期(1 萬 U→5 萬 U):「對衝 + 階梯式滾倉」,築牢防黑天鵝防線
當資金規模突破 1 萬 U,風險防控的優先級遠高於追求高收益。我這套 “對衝 + 階梯式滾倉” 策略,核心是 “邊賺邊保、分批進攻”,具體操作分三步:
資產錨定:1 萬 U 到賬後,先拿出 3000U 買入 BTC 現貨。BTC 作爲幣圈 “定海神針”,抗跌性強,能爲整體資產提供穩定支撐;
分批開倉:剩餘 7000U 拆成 7 筆,每筆 1000U 用於開 ETH 永續合約,且僅用 2 倍槓桿,單筆實際倉位 2000U,避免單一倉位過重;
最後想說:在幣圈,500U 從來不是 “本金”,而是用紀律撬動槓桿的 “入場券”。真正的投資高手,不是靠一次運氣賺大錢,而是靠穩定的策略和嚴格的紀律,在市場中長久活下去,慢慢變富。@Air 安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