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0xjacobzhao 及 ChatGPT 5

在(DeFi 的智能進化:從自動化到 AgentFi 的演進路徑)研報中,我們系統梳理並比較了 DeFi 智能化發展的三個階段:自動化工具(Automation)、意圖驅動助手(Intent-Centric Copilot) 與 AgentFi(鏈上智能體)。我們指出,目前相當一部分 DeFAI 項目的核心能力仍集中在「意圖驅動 + 單次原子化交互」的 Swap 交易,這類交互由於不涉及持續的收益策略,沒有狀態管理也無需複雜執行框架,更契合意圖助手的輕量化執行模式,不能被嚴格視爲 AgentFi。

在我們對 AgentFi 未來的高階暢想中,除借貸(Lending)與流動性挖礦(Yield Farming)這兩大近期最具價值且易落地的場景外,Swap 組合策略同樣是潛力方向。當多個 Swap 按順序或條件組合時,便形成「策略鏈路」,例如套利或收益搬磚。這種模式需要狀態機管理持倉、條件觸發與多步驟自動執行,具備了 AgentFi 的完整閉環特徵——感知 → 決策 → 執行 → 再平衡。

一、DeFi 量化策略圖譜及可行性分析

傳統量化金融(Quantitative Finance)以數學模型、統計方法和算法爲核心,依賴歷史價格、交易量、宏觀指標等數據進行數據驅動決策,並通過程序化執行實現低延遲、高頻、自動化交易,輔以嚴格的風險控制(止損、倉位管理、VaR 等)。其主要應用涵蓋高頻交易(HFT)、趨勢跟隨與均值迴歸(CTA)、跨市場 / 跨品種套利以及衍生品定價與對衝等,在傳統市場中已形成成熟的基礎設施、交易所體系和數據生態。

鏈上量化金融(On-Chain Quantitative Finance)延續了傳統量化的邏輯,但運行環境遷移至區塊鏈的可編程市場結構。其數據來自鏈上交易記錄、DEX 報價、DeFi 協議狀態,執行在智能合約(AMM、借貸、衍生品協議)中,交易成本包含 Gas、滑點與 MEV 風險,並可通過 DeFi 協議的可組合性構建自動化策略鏈路。

當前鏈上量化金融仍處於早期階段,受多重因素制約難以支撐複雜量化策略的落地:一是市場結構方面,流動性深度不足且 AMM 缺乏超高速撮合機制,限制了高頻與大額交易的可行性;二是執行與成本方面,鏈上出塊延遲與高額 Gas 費用使頻繁交易難以盈利;三是數據與工具方面,開發與回測環境不完善,且數據維度單一,缺乏企業財務、宏觀經濟等多源信息。在可實際落地的 DeFi 量化策略中,目前的主流方向集中於:

  1. 均值迴歸 / 趨勢跟隨 —— 基於技術指標信號(如 RSI、均線、布林帶)進行買賣決策;

  2. 跨期套利 —— 以 Pendle 等協議爲代表,通過固收與浮動收益差獲取利潤;

  3. 做市 + 動態調倉 —— 主動管理 AMM 流動性區間賺取手續費;

  4. 槓桿循環收益 —— 依託借貸協議提升資金利用率。

未來的潛在增長空間包括:

  • 鏈上衍生品市場成熟化,尤其是期權與永續合約的廣泛應用;

  • 更高效的鏈下數據接入,通過去中心化預言機豐富模型輸入維度;

  • 多 Agent 協作,實現多策略組合的自動化執行與風險平衡。

二、Almank 定位與願景:鏈上量化金融的 AgentFi 探索

在過往的 Crypto AI 研報中,我們曾介紹過諸多優秀的 AgentFi 項目,但大多數仍聚焦於意圖驅動的 DeFi 執行、借貸或流動性管理等全自動化操作,鮮有團隊深耕量化交易策略。目前市場上明確以量化交易爲核心方向的項目幾乎只有 Almanak。該項目切入無代碼量化策略開發,提供涵蓋策略編寫(Python)、部署、執行、權限管理與金庫化(Vault)的完整工具鏈,在 AgentFi 領域中具有獨特定位,可視爲鏈上量化金融的核心代表案例。

在傳統金融中,Inclusive Finance(普惠金融) 旨在降低參與門檻、覆蓋更多長尾用戶。Almanak 將這一理念延伸至鏈上,目標是將量化交易能力普惠化。平臺通過 AI 驅動的智能體執行策略,顯著降低資金、技術與時間成本,面向 DeFi 生態的活躍交易者、金融開發者及機構級投資者,提供從策略構想到鏈上執行的全鏈路支持,使普通用戶無需專業技術背景,也能使用全自動、鏈上透明且可定製的量化策略參與加密資產交易與收益優化。

Almanak 平臺引入 AI 多智能體協作(Agentic Swarm),在策略研發、執行與優化環節中,令到用戶能在無代碼環境中快速創建、測試與部署基於 Python 的自動化金融策略,同時確保執行環境的非託管、可驗證與可擴展。藉助 State Machine 策略框架、Safe+Zodiac 權限管理、多鏈協議接入及 Vault 資產託管等模塊,Almanak 既保留了機構級的安全與可擴展性,又大幅降低了策略開發與部署門檻。本報告將系統分析其產品架構、技術特點、激勵機制、競爭定位與未來發展路徑,並探討其在普惠金融與鏈上量化領域的潛在價值。

三、Almank 的產品架構與技術特點

Almanak 的產品架構以 「策略邏輯 → 執行引擎 → 安全保障 → 資產化與擴展」 爲主線,構建了一個面向 AI Agent 場景的鏈上量化金融全棧體系。在這一體系中,Strategies 模塊提供從構想到落地執行的策略開發與管理框架,目前支持 Python SDK 且未來會支持自然語言生成方式;Deployments 模塊作爲執行引擎,將策略邏輯在授權範圍內自動化運行,並通過 AI 決策能力實現自適應優化;Wallets 模塊以 Safe + Zodiac 的非託管架構保障資金與權限安全,實現機構級密鑰管理與細粒度權限控制;Vaults 模塊將策略轉化爲代幣化的金融產品,依託標準化的金庫合約(ERC-7540),實現資金募集、收益分配與策略共享——使策略具備完全的可組合性,並能夠無縫融入更廣泛的 DeFi 生態體系。

1. 策略基礎設施(Strategies)

Almanak 的策略基礎設施覆蓋從構想到執行的完整鏈路,包括策略構思 (Ideation)、創建 (Creation)、評估 (Evaluation)、優化 (Optimization)、部署 (Deployment) 與監控 (Monitoring) 等環節。相較傳統量化交易棧,其在設計上有三大核心差異:首先,面向 AI Agent 主導的策略開發,而非依賴人工操作的工作流程;其次,引入可信執行環境(TEE)以保護策略 Alpha 的隱私;最後,採用 Safe Wallet + Zodiac 權限管理的非託管執行模式,從底層確保資金與執行的安全可控。

核心特性

  • 基於 Python:使用 Python 編寫,具備高度靈活且功能強大的編程能力。

  • 狀態機架構:可根據市場狀況實現複雜的決策樹與分支邏輯。

  • 高可靠性:運行於 Almanak 專用基礎設施,配備完善的監控與故障切換機制。

  • 默認私有化:所有策略代碼均加密存儲,保護用戶的專有交易邏輯。

  • 交易邏輯抽象化:無需直接處理底層區塊鏈交互、錢包管理或交易簽名。

在這一架構下,策略框架基於持久化狀態機設計,完整封裝了鏈上交互與執行層。用戶僅需在 Strategy 組件中編寫業務邏輯。開發者既可以通過 SDK 進行高度定製化的 Python 開發,也可在未來藉助自然語言策略生成器,用英文直接描述目標——隨後多智能體系統會生成代碼供用戶審閱。用戶擁有完全的自主權,可以在部署前批准、拒絕或調整策略,並選擇將其作爲獨立策略或 Vault 發佈。Vault 還可通過白名單進行權限管理,從而爲機構或流動性基金等主體提供受控的訪問方式。策略代碼默認加密存儲,保護用戶專有邏輯;底層交易構建、簽名與廣播均由官方維護完成,確保執行的高可靠性與一致性。

在目前僅對白名單用戶開放的 Almanak 策略庫 AI KITCHEN 中,可以窺見其策略版圖:當前已上線的策略包括 教程策略(Tutorials)與 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而內部開發的策略涵蓋 流動性挖礦(Liquidity Provisioning)、自動循環加槓(Automated Looping) 及自定義策略(Custom Strategy),未來路線圖則規劃推出套利( Arbitrage)、高級流動性挖礦(Advanced Yield Farming)與 衍生品與結構化產品(Derivatives & Structured Product)等高階策略,體現出從基礎入門到專業量化、從單一策略到跨協議複雜組合的完整產品演進路徑。

2. 部署系統(Deployments)

Deployments 是連接策略邏輯與鏈上執行的核心執行層,負責在用戶授權的權限範圍內自動化完成交易與操作。當前主力形態爲 StrategyDeployment,按預設邏輯定時或觸發運行,適合執行邏輯明確、可復現的交易策略,強調穩定性與可控性。即將上線的 LLMDeployment 將引入一個或多個大型語言模型(LLM)作爲決策引擎,使策略具備自適應市場變化與持續學習優化的能力,在嚴格權限控制的框架下探索新的交易機會。

Deployment 工作鏈路涵蓋從認證授權、策略運行、交易構建、權限校驗,到簽名提交與執行監控的全流程。底層執行由官方維護的核心類完成:TransactionManager 將策略動作轉換爲合規鏈上交易並模擬驗證;AccountManager 生成交易簽名;ExecutionManager 廣播交易、追蹤狀態並在必要時重試,形成從策略到鏈上執行的高可靠閉環。未來,Almanak 將擴展至多 Deployment 協作、跨鏈執行與增強分析能力,支持更復雜的多智能體策略運行。

3. 錢包體系與安全機制(Wallets)

錢包體系是確保資金安全與策略執行可控的核心。Almanak 採用 Safe + Zodiac 的非託管方案,確保用戶對資金的完全所有權,並將策略執行所需的權限精準、可控地委派給自動化執行賬戶(Deployment EOA)。用戶通過 User Wallet(EOA 或 ERC-4337 智能賬戶)直接控制 Safe Wallet。Safe Wallet 內嵌 Zodiac Roles Modifier 模塊,允許爲 Deployment EOA 設定嚴格的函數白名單與參數限制,確保「只能做被允許的事」,且權限可隨時撤銷。

Deployment EOA 由平臺託管,其私鑰採用企業級加密靜態存儲,並由 Google 安全基礎設施託管,全程無人可訪問。在極端情況下,平臺會立即通知用戶撤銷權限,並生成新的 EOA 完成替換,確保策略不中斷運行。爲保障策略持續執行,用戶需購買 Autonomous Execution Fees 服務套餐,覆蓋鏈上運行成本(包括 Gas)。該架構通過資金與執行權限的徹底隔離、精細化權限管理、機構級密鑰安全與快速異常響應,達成了機構級安全標準,爲自動化 DeFi 策略的大規模普及奠定了信任基礎。

4. 鏈上量化策略金庫(Vaults)

Almanak Vaults 是用戶可部署、完全鏈上、無需許可的金庫合約,它們將交易策略轉化爲代幣化、可組合的金融產品。不同於靜態的「封閉容器」,這些金庫基於 ERC-4626 的異步擴展標準 ERC-7540 構建,被設計爲可編程的資本分配器,能夠原生融入 DeFi 生態。

通過將 AI 生成的策略代幣化,金庫引入了一種全新的 DeFi 原語:策略本身成爲 ERC-20 資產,可以用於 LP、抵押、交易、轉讓,或組合成結構化產品。這種可組合性在策略層面解鎖了「DeFi 樂高」,使其能夠與協議、基金和結構化產品無縫集成。

金庫可以由個人策展人或社區擁有。Almanak Vaults 基於 Lagoon Finance 的開源合約(MIT 許可) 實現,繼承 Lagoon 的審計與安全保障,並符合 ERC-7540 標準。其權限管理機制與 Almanak Wallets 保持一致,依賴 Zodiac Roles Modifier 來執行函數白名單和參數限制,確保所有操作嚴格在授權範圍內完成。

運行流程包括:

  1. 策略綁定 – 將現有的 Python 策略或 AI 生成的策略綁定至金庫;

  2. 資金募集 – 投資者購買金庫代幣以獲得按比例的所有權;

  3. 鏈上執行與再平衡 – 金庫根據策略邏輯進行交易並動態調整倉位;

  4. 利潤分配 – 按代幣持有比例分配收益,管理費和績效費用將自動扣除。

核心優勢:

  1. 每個金庫倉位均以 ERC-20 代幣形式存在,保證可移植性與互操作性;

  2. 策略具備確定性、可審計性,並在鏈上執行;

  3. 資本既安全又具流動性——安全性與可組合性不再對立;

  4. 開發者可無許可地將金庫代幣集成到自己的協議中,資金分配者則可在生態內靈活調配資本。

簡而言之,Almanak Vaults 將 DeFi 資本管理從孤立的包裝容器進化爲智能、可組合的系統。通過將 AI 生成的策略轉化爲代幣化金融原語,它推動 DeFi 超越被動收益容器,邁向響應式、模塊化的資本網絡,實現了長期以來對可編程、可互操作金融的願景。

5. DeFi 智能體集羣(DeFi Agentic Swarm )

Almanak AI Swarm 架構作爲覆蓋完整策略開發週期的一站式平臺,能夠在用戶完全掌控與資產非託管的前提下,自主完成複雜 DeFi 策略的研究、測試、創作與部署,旨在模擬並替代傳統量化交易團隊的全流程作業。值得注意的是,AI Swarm「團隊」均由 AI 智能體構成並非真人。

策略團隊(Strategy Team):將用戶的自然語言指令轉化爲可直接部署的鏈上策略,涵蓋策略師(設計邏輯)、程序員(編寫智能合約代碼)、審計員(校驗正確性)、調試員(修復錯誤)、質量工程師(運行模擬測試)、權限管理員(配置執行權限)、UI 設計師(構建可視化面板)以及部署員(執行主網部署),確保從構想到落地的完整鏈路。

策略團隊通過 LangGraph 實現確定性流程編排、持久化狀態共享(TeamState)、人機雙重驗證(HITL)、並行處理及中斷恢復機制。可自動執行全流程但默認啓用人工確認以確保可靠性。

Alpha 搜尋團隊(Alpha Seeking Team):持續掃描整個 DeFi 市場,識別市場低效之處,探索新思路與 Alpha 機會,並向策略團隊提出新的邏輯與策略構想。

優化團隊(Optimization Team):通過對歷史與預測市場數據進行大規模模擬,嚴格評估策略表現,在部署前開展假設壓力測試、週期表現分析,識別潛在回撤與脆弱點,確保策略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的穩定性與魯棒性。

此外輔助型 AI 工具包括 Stack Expert AI 與 Troubleshooting AI:前者專注解答用戶關於 Almanak 技術棧與平臺操作的各類問題,提供即時技術支持;後者則聚焦於策略運行過程的實時監控與問題定位,確保策略執行的穩定性與連續性。

Almanak 的核心原則是:所有 AI 操作都會被記錄、審查並結構化處理,任何 AI 都不會獨立運行,且所有策略邏輯在上線前必須經過完整的人機雙重驗證且用戶擁有最終的控制權與託管權。

四、Almank 產品進度與發展路線圖

Autonomous Liquidity USD Vault 金庫

目前 Almanak 通過社區已正式上線部署在以太坊主網的 Autonomous Liquidity USD(alUSDC Vault)穩定幣收益優化金庫,同 Giza、Axal 等借貸收益類 AgentFi 產品一樣,其核心是 Stable Rotator Agent,會持續掃描 DeFi 生態,識別並捕捉最高可得收益機會,並根據可自定義的風險參數自動再平衡投資組合。策略在執行前會進行智能交易成本分析,僅在收益增幅足以覆蓋所有成本時纔會調整倉位,並結合高級路由優化自動複利功能最大化資金效率。目前該金庫底層接入 Aave v3、Compound v3、Fluid、Euler v2、Morpho Blue、Yearn v3 等協議的多種 USDC 衍生資產。

Almanak 流動性策略與 Swap 交易策略

Almanak 已上線的策略可分爲兩大類:LP 系列(Dynamic LP Blue Chip、Dynamic LP Degen)與指標現貨策略(MyAmazingStrat、PENDLERSI_Momentum、VIRTUALBollingerBandsMeanReversion),詳細策略內容如下表:

通過 AI 工具對以上策略代碼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 LP 動態做市(Blue Chip / Degen)適合有持續交易量且能接受無常損失的池子;Blue Chip 追求穩態費收,Degen 追求更高頻收益捕獲。

  • 指標現貨(EMA/RSI/BB)實現輕、可做多標的多參數網格實驗;但要嚴格冷卻 / 滑點 / 最小成交量控制,並關注池子深度與 MEV。

  • 資金與規模:長尾資產(Degen/ANIME/VIRTUAL)更適合小額 / 多實例策略以分散風控;藍籌 LP 更適合中長期 / 更高 TVL。

  • 實盤最小可行組合:Dynamic LP Blue Chip(穩態費收)+ RSI/BB 一類現貨策略(做波動捕捉)+ 小額部署 Degen LP 或 EMA 交叉 做「高波動試驗田」。

Almanak 發展路線圖

Almanak 的平臺演進分爲三個階段,逐步實現從技術底座到全鏈路普及擴張。

  • Phase 1 聚焦基礎設施與早期社區構建,推出涵蓋完整量化交易棧的公測版本,並通過 Legion 平臺完成核心用戶羣體的形成與私測資格分發。同時,開始接納資金進入由 AI 設計的社區金庫策略,實現第一批資產的鏈上自動化管理。

  • Phase 2 Almanak 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向公衆全面開放 AI Swarm 功能。在此之前,將隨着系統擴展至大規模使用而逐步放寬訪問權限,這一階段將是平臺代幣經濟與激勵體系的正式落地期。

  • Phase 3 將重點轉向全球零售用戶的引入,推出面向儲蓄與退休賬戶的友好型產品,並與中心化交易所(如 Binance、Bybit)打通,實現 CeFi 與 DeFi 的無縫銜接。同時,利用低風險高容量的 RWA 策略拓展資產類別,並上線移動端應用,進一步降低用戶參與門檻。

此外,Almanak 還將持續擴展多鏈支持(包括 Solana、Hyperliquid、Avalanche、Optimism 等)、集成更多 DeFi 協議,以及引入 多智能體協作系統(Multi-Agent System) 與 可信執行環境(TEE),通過 AI 驅動自動發現 Alpha ,構建全球最全面的 AI DeFi 智能執行網絡。

五、Almank 的代幣經濟學與 Points 積分激勵

Almanak 的代幣經濟體系旨在爲 AI 驅動的金融策略構建高效、可持續的價值交換網絡,使高質量的策略與流動性資本在鏈上實現高效匹配。平臺通過雙核心角色策略與金庫策展人(Strategy & Vault Curators)和流動性提供者(Liquidity Providers)構建生態閉環:前者利用 AI 智能體集羣(Agentic AI-Swarm)在無代碼環境中設計、優化並管理可驗證的確定性策略,通過部署無許可金庫(Vault)引入外部資金並收取管理費與業績分成;後者則向這些 Vault 存入資金,以獲得代幣化的策略敞口並參與收益分配。

在策略隱私層面,策略策展人可選擇私有模式(閉源、不列入策略庫,僅本人可訪問)或公開模式(開源並列入策略庫,供社區和第三方協議使用),從而在 IP 保護與知識共享之間取得平衡。

代幣經濟模型借鑑了傳統對衝基金的動態資金分配邏輯,並融合 Bittensor 的需求驅動型排放分配機制與 Curve Finance 的治理激勵模型:前者通過 TVL 與策略收益率加權分配排放,鼓勵資本向高績效策略集中;後者則引入 「veToken + Bribe」 模式,允許協議方通過投票提升特定 Vault 的排放倍數,從而引導 AI 智能體流量(agentic traffic)向指定協議聚集。

排放分配採用基於 AUM 與 ROI 的加權公式,確保 Vault 在吸引資本和創造收益方面的貢獻直接轉化爲代幣獎勵;而治理加成機制(Almanak Wars)可爲目標 Vault 疊加最高 3 倍權重,形成項目方、策展人和流動性方三方博弈的激勵市場。爲維持長期可持續性,協議費用(Vault 收費抽成、計算資源加價等)將部分迴流至排放池,從而在生態成熟後逐步抵消新增排放壓力。

代幣功能涵蓋 質押(Staking) 與 治理(Governance):持幣者可通過質押獲取平臺計算資源折扣、提升投票權重、爲特定 Vault 引流排放,並參與 DAO 治理,決定計算資源加價率、Vault 收費比例、排放曲線等關鍵參數。治理架構預期包含 生態參數委員會 與 創新發展委員會,分別負責協議參數、收入分配與資金管理、生態資助等事務。

在代幣分配上,Almanak 設置了團隊(54 個月線性釋放,12 個月鎖倉)、機構投資人(48 個月線性釋放,12 個月 鎖倉)、顧問(48 個月線性釋放,12 個月 鎖倉)、創新與生態發展(TGE 釋放 35%,餘下 36 個月線性釋放)、社區與早期參與者(TGE 釋放 45%)、Legion 社區輪(分兩輪,第一輪 30% TGE + 24 個月線性釋放,第二輪 100% TGE)。排放池(Emission)用於獎勵網絡參與者及早期激勵,並按年度減半的通脹模型分配,保持長期的激勵與治理活躍度。

Almanak Points:平臺參與度量化激勵機制

Almanak Points 是衡量獎勵用戶在平臺中參與度與貢獻度的核心機制,旨在通過積分體系驅動資產沉澱、策略使用和社區增長。積分按賽季(Season)分階段發放,每個賽季的排放量、可參與活動及計算方式都會調整。

用戶可通過多種方式獲取 Points:① 將資金存入 Almanak 平臺列出的社區金庫(Vault),按存入規模與持有時間計算積分(當前 Vault 存款享 2× 積分倍數);② 在 Almanak Wallet 中持有資產,按餘額與持有時長累計積分;③ 啓用並活躍管理 Deployments,根據管理資產規模、時長及策略複雜度獲得額外積分;④ 通過推薦新用戶參與平臺活動,按被推薦用戶積分的 20% 額外獎勵推薦人。Points 不可轉讓、不可交易,但將在代幣發行時以 1:1 的比例轉換爲代幣。同時,積分還將作爲治理權、功能使用權限以及生態系統福利的基礎。

項目融資與發幣策略

Almanak 與 Cookie.fun 和 Legion.cc 深度合作,引入 Snaps/cSnaps 機制,通過注意力資本形成 (Attention Capital Formation) 模式分析鏈上可追蹤貢獻度積分,將用戶在社區傳播、內容互動、資金支持等多維度的活躍度與代幣分配直接掛鉤,實現 「貢獻即所有權」 的透明化、結構化分配邏輯。

在資本背景方面,Almanak 早期獲得 Delphi Digital 與 NEAR Foundation 的孵化支持,並先後引入 Hashkey Capital、Bankless Ventures、Matrix Partners、RockawayX、AppWorks、Artemis Capital、SParkle Ventures 等知名機構投資,累計融資金額達 8.45M 美金。

  • 2025 年 1 月 8 日:通過 Legion 完成 $1M IDO,估值 $43M,TGE 解鎖 30%,剩餘 70% 設 6 個月鎖倉期,並在 24 個月內線性釋放。

  • 2025 年 8 月 21 日:即將啓動 Legion 社區輪融資,估值爲 9000 萬美元 FDV,目標融資 200 萬美元,最高上限 250 萬美元。本輪對所有已驗證賬戶開放,代幣將在 TGE 時 100% 全額解鎖。TGE 預計在 9 月底至 10 月初進行。

  • Cookie DAO 優先權益:前 25 名 Snappers 和前 50 名 cSnappers 可享有以 7500 萬美元 FDV 投資的優先權,且同樣在 TGE 時 100% 全額解鎖。

  • 活動激勵 – 總供應量的 0.55% 將用於激勵分配:其中 0.4% 分配給前 500 名 cSnappers(佔獎勵池 80%)、0.1% 分配給前 250 名 Snappers、0.05% 分配給 $COOKIE 質押者。

這一發行機制不僅優化了代幣分配的公平性與參與門檻,還將資本募集、社區建設與長期治理深度綁定,形成可持續的利益共同體,爲 Almanak 在 AI × DeFi 賽道的長期擴張奠定基礎。

六、投資邏輯與潛在風險分析

投資邏輯

Almanak 目前更契合「最易用的散戶 DeFi 策略沙盒」定位,其在用戶體驗、安全架構與低門檻上具備顯著優勢,尤其適合從未編寫代碼或缺乏鏈上策略經驗的散戶快速入門。Almanak 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將 AI 多智能體架構 與 非託管執行體系 深度融合,在保證性能的同時提供機構級安全與策略隱私保護。其技術棧由 TEE(可信執行環境)+ Safe 錢包 + Zodiac Roles Modifier 共同構成,可在粒度精確到合約函數參數的權限管理下實現全自動化鏈上執行,顯著優於多數僅依賴 EOA 代簽的 AgentFi 模式。

技術架構已形成完整閉環:從數據獲取(Sensors)、策略邏輯執行(持久化狀態機架構,Prepare / Validate / Sadflow)、交易執行(TransactionManager / AccountManager / ExecutionManager)、到監控與指標系統,再到產品化(ERC-7540 Vault)與外部募資收費,鏈路順暢且具備商業化延展性。特別是 Vault 產品化能力,使策略從自用工具直接升級爲可對外發行的金融產品,爲平臺帶來規模化的管理費和業績分成收入。

在運營端,Points 激勵體系已啓動,規則透明且以 AUAM(Assets under Agentic Management)爲導向,可有效驅動鎖倉量與活躍度;通過注意力資本形成 (Attention Capital Formation) 模式分析鏈上可追蹤貢獻度積分,將資本募集、社區建設與長期治理深度綁定,形成可持續的利益共同體,爲 Almanak 在 AgentFi 賽道的長期擴張奠定基礎。

潛在風險

儘管 Almanak 在技術與功能體系上已具備較高完備度,但仍面臨若干關鍵挑戰:

首先,協議測試尚未完全開放。目前僅支持以太坊主網的借貸協議,以及基於 Uniswap V3 的 LP 與 Swap 策略,底層的 Kitchen 已經支持以太坊、Base 和 Arbitrum,並具備擴展至 8+ 條 EVM 鏈和 200+ 協議的能力,多鏈擴展(如 Base、Solana、Hyperliquid)、多協議接入以及 CEX 融合等更大範圍的開放節奏將直接影響策略的多樣性、收益機會以及市場競爭力。

其次,策略層級仍偏基礎。現有策略以入門級技術分析(TA)爲主,距離機構級或專業量化水準仍有差距。未來需引入更豐富的高級策略庫(涵蓋鏈上流動性管理、資金費率套利、跨池價差、以及多信號融合等),並完善回測與模擬交易工具、內置成本優化引擎及多策略組合管理功能,方能成長爲散戶進入 DeFi 量化的首選入口。

此外,生態與用戶基礎仍處早期階段。儘管積分計劃與 Vault 機制已上線並進入 AgentFi 第一梯隊,但由 AI 驅動的 Vault 管理 TVL 增長仍需時間驗證,且用戶活躍度與留存率將是中長期關鍵指標。

總體來看,Almanak 兼具技術架構成熟度、商業化路徑清晰度與激勵機制驅動力,在 AI 驅動的鏈上量化與資產管理賽道中具備稀缺性。然而,生態擴張速度、競爭格局演變與技術落地穩定性將是決定其能否長期保持領先的三大核心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