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揣着 5 萬本金衝進幣圈時,我連 K 線圖都認不全。看着別人曬單翻倉,自己卻在追漲殺跌裏反覆被割,半年就虧得只剩兩萬。直到偶然摸索出一套分倉策略,才慢慢爬出泥潭 —— 如今賬戶數字定格在 2000 萬,回頭看,最該感謝的不是運氣,而是那些摔出來的經驗。
這套被我奉爲圭臬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資金分拆:把手頭的資金平均分成五份。比如你有 1 萬刀,就拆成 5 個 2000 刀,每次交易只用其中一份。
初始建倉:用第一份資金,按當前市價買入選定幣種。
下跌補倉:若幣價較買入價下跌 10%,立刻補入第二份資金。
上漲止盈:當幣價較持倉成本上漲 10% 時,賣出一份對應倉位。
循環操作:重複補倉與止盈步驟,直到資金全部投入或持倉全部出清。
用這套策略操作時,最明顯的變化是心態穩了。就算買入後幣價下跌,也不用慌 —— 下跌正是補倉的機會。仔細算過的話,五份資金全用完時,幣價至少跌了近 50%,但加密市場裏除了極端瀑布行情,很少有幣種會這麼快跌穿,這就給了反彈的緩衝空間。
收益方面更不用愁,每次止盈都能穩穩落袋 10%。拿 10 萬總資金舉例,每份 2 萬的話,每筆賣出就賺 2000 元,積少成多的力量超乎想象。
當然,這套方法也有短板:10% 的波動幅度不算小,有時候得等很久纔會觸發交易,資金容易閒置,或者被單個幣種長期佔用。
不過這個問題有解:一是選波動更穩定的主流幣種,縮小觸發閾值;二是資金閒置時投進幣安的理財產品,既能賺點額外收益,又不耽誤隨時調倉。這樣一來,等待的時間也變成了賺錢的機會。
如果你也在爲頻繁踏空或套牢煩惱,不妨試試這套分倉策略。想知道我具體怎麼選幣、怎麼設置預警線嗎?關注@Air 安叔 ,下次詳細拆解實操細節,讓你的資金效率再提一個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