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大佬的錢到底怎麼來的?中本聰挖110萬BTC躺成傳說,趙長鵬賣房換1500枚比特幣起家,Tether靠USDT穩坐穩定幣王座……這些財富故事背後,藏着普通人也能看懂的賺錢邏輯。
中本聰:挖出來的時代紅利
比特幣剛誕生時,誰也沒把這串代碼當回事。中本聰帶着早期開發者挖礦,一挖就是110萬枚——那會兒挖幣不用顯卡堆算力,普通電腦就能跑,成本低到幾乎忽略。現在這堆幣值1250億美元,本質是押對了“去中心化貨幣”這個沒人敢想的賽道。
趙長鵬:all in 後的平臺槓桿
2014年,趙長鵬把上海的房子賣了,換了1500枚比特幣。別人覺得他瘋了,他拿着這筆錢搭起幣安的架子。靠“零手續費”打市場,靠BNB代幣綁定生態,交易所手續費+代幣增值雙輪驅動,硬生生把賣房錢滾成了千億帝國。核心不是賣房夠狠,而是看懂了“加密貨幣需要高效交易平臺”的剛需。
Tether:填坑填出來的護城河
早年交易所缺穩定幣,USDT橫空出世——不管市場多瘋,1:1錨定美元的承諾就是定心丸。團隊抓住“加密世界需要出入金橋樑”的空白,靠着先發優勢和交易所深度綁定,讓USDT成了幾乎所有平臺的標配。沒有技術炫技,就是把最基礎的“穩定兌換”做到極致。
總結這三條路,其實就一層窗戶紙
做平臺(交易所、錢包):賺生態的錢,靠流量和規則躺贏
死拿核心資產:比特幣、以太坊這些穿越週期的標的,熬得住就能跑贏90%的投機者補生態短板:USDT補了穩定幣的坑,智能合約補了區塊鏈應用的坑,缺什麼做什麼
別光羨慕大佬的“好運”中本聰在沒人信的時候寫代碼,趙長鵬在監管風聲鶴唳時開交易所,Tether在質疑聲裏守了十年1:1錨定。他們賭的不是幣價,是加密世界必然長大的趨勢。
你的第一桶金在哪?是看懂某個未被滿足的需求,還是敢在猶豫時多扛一會兒?幣圈從不缺機會,缺的是把“看懂”變成“敢做”的狠勁。
覺得這些邏輯有用?點個收藏,轉發給需要方向的朋友。評論區留言,拉你進投研羣,拆解更多大佬沒說透的實操細節。
我們是Web3一級市場老炮,不聊玄學,只扒趨勢跟着真正的底層邏輯走,賺錢沒那麼複雜。
持續關注:$BTC $ETH $SOL OGN MEME VELVET BIO
#杰克逊霍尔会议 #ETH质押退出动态观察 #美联储取消创新活动监管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