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方核心態度與行動
特朗普(“放鴿”):多次通過社交平臺、公開講話施壓美聯儲降息,稱當前 “無通脹跡象”“需大幅降息” 以緩解民衆房貸壓力、抵消關稅政策影響,還指責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維持高利率 “損害住房產業”“是一場災難”。其施壓手段包括威脅罷免鮑威爾、考慮就美聯儲總部翻修成本問題對鮑威爾提起訴訟、提及提前任命美聯儲新任主席,並直言 2017 年提名鮑威爾爲美聯儲主席是 “錯誤選擇”。
鮑威爾(“放鷹”):堅持美聯儲獨立性,稱特朗普的呼籲對貨幣政策決策 “完全無影響”,決策僅依據經濟數據、前景及風險平衡。美聯儲已連續五次會議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4.25%-4.50%)不變,鮑威爾多次強調 “無需急於降息”“政策立場良好”,拒絕提前釋放降息信號,還提及關稅政策或推高通脹、放緩經濟增長,擔憂可能陷入 “充分就業” 與 “物價穩定” 目標矛盾的滯脹局面。
二、關鍵背景與市場動態
政策會議分歧:7 月美聯儲議息會議上,12 名有投票權成員中 9 人支持維持利率,美聯儲副主席鮑曼、理事沃勒(均爲特朗普任命)投票支持降息 25 個基點,爲三十多年來首次出現兩名高層同時反對維持利率的情況。
市場預期波動:“美聯儲觀察” 顯示,8 月 14 日以來,市場對美聯儲 9 月降息的概率從 100% 降至 86%;芝商所數據顯示,市場預計美聯儲 6 月起大舉降息,年底至少降 100 個基點,但鮑威爾僅維持 2025 年降息兩次的預期。
重要會議聚焦:8 月 21-23 日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召開,鮑威爾的演講被寄予探尋政策路徑的期待,摩根士丹利預測其或釋放鷹派信號以遏制市場過度樂觀預期。
三、經濟環境與機構觀點
經濟現狀:美國上半年經濟活動放緩,失業率低位、就業市場穩固,但通脹仍處高位,關稅政策推高短期通脹預期至 20 世紀 80 年代初以來最高,經濟增長依賴進口量減少,內生動力不足。
機構分析:財通證券認爲美國經濟長期仍放緩,美聯儲年內或降息;申萬宏源指出 9 月降息取決於會前失業率、CPI 數據,下半年經濟或呈溫和 “滯脹”;東方金誠預測美聯儲年內或有 1-2 次降息,時點可能在 9 月或 11 月,需先邁過關稅通脹門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