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真相仍待釐清。

撰文:ChandlerZ,Foresight News

近期,鏈上美股交易平臺 Mystonks 捲入一起大額資金凍結爭議。X 用戶 @Caroline 稱,其在平臺的 620 萬美元提現請求遭拒,並懷疑資金已被分散轉移。平臺迴應稱凍結系配合監管執法請求,並強調其他用戶交易不受影響。此事引發安全公司、鏈上分析師和社區成員的持續關注,也讓 Mystonks 的合規資質與託管安排成爲焦點。

事件發酵後,有業內人士與社交媒體賬號提出另一種觀點,指涉事用戶疑與競爭對手 Biyapay 存在關聯,懷疑本次爭議或爲有預謀的輿論與業務攻擊。多方說法迥異,平臺合規資質、資金安全及背後動機引發持續討論。

百萬級提現被叫停,投資人稱遭「風控」擱置

X 用戶 @Caroline 稱,自己在鏈上美股交易平臺 Mystonks 的 620 萬美元資金遭拒絕提現,並懷疑平臺轉移了其資產。

據該用戶自述,近期其注意到 Mystonks 在多個平臺投放廣告,遂從幣安陸續轉入總計 700 多萬美元到該平臺。

提現記錄顯示,在 7 月 22 日、8 月 11 日、8 月 12 日三次提現分別爲 1,000 美元、20 萬美元和 97 萬美元,均成功到賬。但在隨後申請提取 360 萬美元、260 萬美元及 23 萬美元時,平臺突然以觸發 「風控」 爲由,要求提交額外材料。

@Caroline 表示,其配合提供了資料,但在平臺官方 Telegram 羣提到提現問題後被禁言。負責對接的客服多次以籠統說辭回覆,之後停止溝通。平臺風控部門郵件第一次以材料不合格爲由拒絕,第二次提交後超過 12 小時未回覆。她嘗試在平臺後臺給管理層留言,但未獲迴應。

其稱,期間有朋友告知鏈上監測發現資金已被分散轉移至多個地址。該用戶認爲這意味着資金已被平臺控制,並繼續在社羣吸引新用戶。一旦有人在羣內詢問提現情況,就會被移出羣聊。

公開資料顯示,MyStonks 是一個專注於美股「代幣化」(Tokenization)的交易平臺,致力於將傳統美股資產以代幣形式引入區塊鏈市場。該平臺自稱持有美國 FinCEN 的 MSB(Money Services Business)貨幣服務業務牌照,並且已完成 美國 SEC 的證券型代幣發行(STO)備案,強調運營合規性。

平臺對外披露其創始人爲 X 平臺加密 KOL Bruce J。他在處理爭議時出面在 Space 中詳解事件細節,強調合規、團隊透明並已在美國開展挖礦業務 7 年,由此表示自己並非匿名團隊 coinglass。

暫無公開信息透露 Bruce J 的全名,具體背景、股權結構等信息亦不詳。目前他的身份更多以「MyStonks 創始人 Bruce J」之名出現於社區溝通中。

鏈上資金流向引發關注

在引發社區關注後,MyStonks 發推表示,近日其收到監管機構對於某位用戶的執法請求,此調查爲「單一用戶的特定調查」,其中包括:反洗錢調查、涉及犯罪組織、詐騙團伙、毒品販運、制裁規避、可疑交易報告 SAR(Suspicious Activity Report)等。收到請求後 MyStonks 合規部門已通過安全渠道直接聯繫涉及的此用戶,並提供具體的提交流程說明。所有收集的信息將被安全保存,僅在法律要求的範圍內共享。正常用戶的充值和提幣操作完全不受此次調查影響,能夠正常進行,請用戶放心使用。

慢霧創始人餘弦隨後稱,初步解析鏈上資金流向,其中大資金來自於幣安提幣收到目標用戶請求,初步看了下,如圖是目標用戶在 MyStonks 被凍 620 萬刀的來源 USDT 情況,綠色五星圖標 7QQ8N8S 是用戶自己的 SOL 地址,大資金都來自 Binance 提幣,DEX 交互都是 STONKS 和 USDT 兌換有關。

如果 MyStonks 配合執法請求風控目標用戶在其平臺資金的行爲成立,那恐怕要看目標用戶在幣安的資金來往情況了。

餘弦成「這種事,是挺黑盒的,關注後續情況。」

紙面合規?備案記錄之外的空白

在引發社區熱議後,鏈上分析師倪森 Phyrex 多次發表觀點稱,其強調「首先是不是 Mystonks 的詐騙我無權也沒有任何事實來證明,700 萬美元的凍結款是不是因爲黑金我也不知道,但我確實出於好奇查詢了一下 Mystonks 是否可以合規的發行證券型代幣的資格。」

Phyrex 指出,Mystonks Holding LLC 已向 SEC 提交了 Reg D 506 (c) 備案,表明其以合格投資者私募豁免方式進行證券發行,發行總額爲 575,000 美元,且已全部售出(剩餘 0)。該備案的關鍵細節顯示,發行主體爲 Mystonks Holding LLC,成立於 2025 年,首次銷售日期爲 2025 年 8 月 4 日,最小投資額爲 50,000 美元,簽字人爲董事 Lie Yang。但完成 STO 備案並不意味着該公司具備全面的交易所資質。Reg D 備案允許面向合格投資者發行證券型代幣,但並不授予公開發售的權限,也不允許運營數字資產交易所。若要在美國公開運營證券型代幣交易,Mystonks 還需符合 ATS(另類交易系統)或 Broker-Dealer(經紀自營商)等額外牌照要求。

此外,FinCEN 的 MSB 登記信息未能在公開檢索中找到,儘管 Phyrex 並不假設 Mystonks Holding LLC 未獲得 MSB 登記,但如果確實獲得,相關信息應能夠在 FinCEN 的公開網站中查詢。目前該信息並未在 Mystonks Holding LLC 的任何資料中披露,且其白皮書無法訪問,因此無法確認其是否持有美國 FinCEN 的 Money Services Business (MSB) 許可證。

關於與富達的合作,若 Mystonks 與富達確有託管或經紀合作,通常會有可檢索的新聞稿或網頁,但目前僅有第三方媒體的單方敘述,尚未得到驗證。富達官網上未見相關信息,而 Mystonks 提供的新聞鏈接則顯示 404 錯誤,這意味着尚需進一步的證據確認與富達的合作關係,包括託管服務合約編號或富達出具的函件。

綜合目前掌握的信息,Mystonks Holding LLC 尚未提供足夠的公開證據證明其有資格向公衆銷售代幣化股票(tokenized stocks)。可以確認的是,其僅完成了 Reg D 506 (c) 的私募備案,且不具備公開銷售或經營交易所的資質。Mystonks 也未在 SEC ATS 名單或 FINRA 體系下顯示任何公開記錄。

Phyrex 指出,若 Mystonks 能夠提供以下資料,將有助於澄清其合規性問題:1. 券商(Broker-Dealer)註冊及 FINRA 編號;2. ATS(或註冊交易所)的 Form ATS 或 SEC 公示;3. 產品層面的註冊和豁免文件(招股書或豁免說明),及託管和(或)結算安排的官方公告;4. 如面向非美國法域銷售,需提供當地持牌或申請編號及監管官網鏈接。

此外,Phyrex 表示某用戶提供的「富達託管證明」爲 Fidelity Investments 於 2025 年 4 月 29 日出具的賬戶餘額確認信,致 MyStonks holding Limited。信中顯示賬戶總值爲 50,473,199 美元,署名爲 Clint Brandner(VP, Operations)。但該確認信只是客戶向券商索取的餘額確認函,並非正式的合作公告或託管協議。

信件下半部分爲 MyStonks 自制的「On-Chain Mapping」表,列出了 AAPL.M、AMZN.M 等代幣,並說明「Mapping Ratio 1:1」,未經過第三方審計或託管方背書。

若假設信件屬實,MyStonks 在 2025 年 4 月 29 日於 Fidelity 的賬戶價值約爲 5047 萬美元。不過這一數據已過四個月,現時賬戶狀況未知。此外,該信件無法證明 Fidelity 與 MyStonks 之間存在「官方合作 / 託管協議」,資產是否得到法律保護,以及 1:1 映射的真實性與持續性。這些內容與是否有資格公開銷售代幣化證券並無直接關係。

另有疑點,MyStonks Holding Limited 註冊於 BVI,而信中所稱地址爲拉斯維加斯,且大小寫不規範。建議提供公司註冊證書及董事決議以確認主體一致性。

競爭對手策劃說與質疑

事件發酵後,加密無畏、幣圈老司機等社交媒體賬號提出另一種說法,指涉事用戶 @Caroline 與另一家交易平臺 Biyapay 存在密切關聯。Biyapay 註冊地爲香港,官網總部在新加坡,業務涵蓋多資產交易、國際匯款、美股與港股交易及數字貨幣現貨與合約服務。該平臺公開披露的關鍵人物爲首席執行官(CEO)Barton Wang。

其分析認爲,涉事賬戶在 Biyapay 社羣內活躍,曾以「上億資金」身份展示大額交易截圖,並稱贊該平臺的交易體驗;隨後卻在 Mystonks 存入約 620 萬美元,並在提現被風控後發起輿論曝光。除此之外,Mystonks 在此期間遭遇大規模網絡攻擊、大量 APP 舉報下架,以及 Biyapay 推出的針對 Mystonks 用戶的營銷活動。很難不懷疑是一次有預謀的商業攻擊流程。

相關推文還列舉了幾項具體疑點:

  • 充值與提現事件發生後,Mystonks 遭遇 80 萬次網絡訪問或請求,數量遠超正常用戶規模。

  • APP 舉報次數被稱高達 2 萬次,部分觀點懷疑涉及自動化批量舉報。

  • Biyapay 被指通過水軍、KOL 轉發等方式放大輿情,並向 Mystonks 用戶提供體驗金優惠。

目前,Mystonks 涉事資金凍結的具體原因、鏈上資產的現狀及平臺託管安排仍有待披露與覈實。

圍繞事件的多方敘述中,既有投資人指控,也有競爭對手策劃的推測。這些信息均來自第三方社交媒體討論,缺乏獨立證據佐證。Biyapay 官方尚未就相關指控公開回應,涉事用戶 @Caroline 亦未正面回覆與 Biyapay 關係的質疑。不同版本的故事在社區持續流傳,但信息之間仍存在明顯缺口,涉事各方的沉默與有限迴應,讓這起爭議的最終走向充滿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