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It’s time for investors to Get Off Zero

原文作者:Coinbase

原文編譯:Luffy,Foresight News

 

Web1.0 和 Web2.0 改變了全球數據通信和社交媒體,但金融領域卻未跟上步伐。如今,「Web3.0」 利用區塊鏈協議正在變革貨幣和金融領域。這些協議發展迅速,企業紛紛採用以保持競爭力。

顛覆性技術的發展遵循可預測的軌跡,但其被採用的時間正迅速縮短。電話用了 75 年才達到 1 億用戶,互聯網用了 30 年,移動電話用了 16 年,而如今的移動應用僅需幾個月就能實現大規模普及。比如,ChatGPT 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就達到了 1 億用戶!Web2.0 平臺減少了交易摩擦,但卻集中了控制權,獲取了大部分經濟價值和用戶數據。區塊鏈協議則解決了這些缺陷,使貨幣能夠在互聯網自由流動,賦予用戶所有權,並且無需中介即可運行。

當下,機構對區塊鏈的採用在加速,這爲消費者層面顛覆傳統 Web2.0 平臺奠定了基礎,政策制定者也已關注到這一點。GENIUS Act 現已成爲法律,該法案對穩定幣的發行進行監管,這對美元在全球的強勢地位具有戰略意義。CLARITY Act 已在衆議院通過,旨在明確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方式。重要的是,這兩項法案都獲得了兩黨支持。最後,SEC 剛剛宣佈了 Project Crypto,這是一項全委員會的倡議,旨在實現證券規則和法規的現代化,將區塊鏈技術全面融入美國金融市場。加密技術正在改寫歷史。

三大趨勢:平臺面臨顛覆

Web2.0 平臺依賴中心化,限制了不同生態系統之間的互操作性。區塊鏈協議將打破這種局面,創建開放、無需許可、可互操作的市場。有三大趨勢推動着這一轉變:

比特幣協議

比特幣的供應量固定爲 2100 萬枚,它是一個通過密碼學保障安全的去中心化網絡,市值超過 2 萬億美元,擁有數億用戶。比特幣最初被設想爲點對點現金,如今已演變成一種價值儲存手段,受到 Coinbase(擁有 1.05 億用戶)、貝萊德(其比特幣 ETF 最快達到 800 億美元規模)等機構以及多個政府的青睞。比特幣在現貨和衍生品市場的日交易量達 700 - 1000 億美元,確保了其在全球範圍內擁有充足的流動性。像以太坊上的 「包裝比特幣」(wrapped Bitcoin)這樣的互操作性舉措增強了網絡效應,使比特幣能夠在數千個第三方應用程序和網絡中得到應用。因此,比特幣經濟正在迅速發展,推動了對這種稀缺資產的需求。

穩定幣應用

穩定幣是在鏈上代幣化的法定貨幣,在超過 1.75 億個錢包中持有超過 2700 億美元的資產。儘管與傳統法定貨幣相比規模較小,但 2025 年穩定幣的年轉賬量預計接近 50 萬億美元,成爲加密領域名副其實的殺手級應用。

穩定幣是美國國債的前 20 大持有者之一。穩定幣如此高效,比法定貨幣轉賬更快且費用更低,以至於美國政府將穩定幣使用的監管明確化列爲優先事項。因此,像 PayPal、Visa 等受到衝擊的平臺必須適應並積極接受這些技術,它們不能再依賴與銀行系統的寡頭壟斷。

美國財政部長預計,到 2028 年穩定幣的資產規模可能超過 2 萬億美元,並處理全球 30% 的匯款業務。人們可以預期,穩定幣經濟將爲 Coinbase 等鏈上平臺帶來數十億美元的費用收入。

去中心化金融(DeFi)協議

DeFi 提供可編程的資產管理服務,數百個協議鎖定了約 1400 億美元的資金,提供全天候交易、借貸和代幣化服務。像 AAVE 和 Morpho 這樣的 DeFi 應用允許無許可借貸,而去中心化交易所(DEXs)上的永續合約提供資金費率套利等複雜策略。

貝萊德的 BUIDL(貝萊德美元機構數字流動性基金),將顛覆和改變資產管理模式,將權力轉移給鏈上分銷商。一批全新的資產管理者正在這些領域涌現,而現有的傳統平臺則面臨着生存挑戰,不適應就會被淘汰。

比特幣和穩定幣已接近全面的監管明確化和大規模採用。預計未來幾年,DeFi 將實現更清晰的監管,並提高可擴展性。如今進行鏈上業務的企業將引領下一波創新浪潮。這三大趨勢將帶來企業增長和投資組合回報的巨大轉變。目前加密資產敞口爲零的投資者應該予以關注。

擺脫零配置:一種投資組合方法

加密貨幣還很年輕,比特幣只有 16 歲,以太坊 10 歲,並且直到最近以太坊升級到權益證明共識機制後才發展成爲一個極爲強大的網絡。穩定幣誕生剛過 7 年,隨着 GENIUS Act 的通過,其監管已明確化。

但這些技術正步入黃金時期,隨着穩定幣融入銀行、支付、自動化、人工智能代理等行業,它們正迅速走向成熟。

正如政府通過謹慎的政策調整將加密貨幣帶入主流一樣,機構投資者也在評估將加密技術納入投資組合的框架。這一進程纔剛剛開始,而第一步始終是相同的:擺脫零加密資產配置。

擺脫零配置的 5 種策略

爲了推動加密貨幣在機構投資組合中的普及,我們評估了五種策略,這些策略利用了投資組合分析、資本市場假設和指數方法。以下 3 張圖表概述了這些策略:投資組合 A)比特幣(BTC)、B)Coinbase 50 指數(COIN50)、C)主動資產管理(ACTIVE)、D)價值存儲指數(SOV)和 E)上市加密股票(MAG7),這些策略旨在解決傳統 60/40 股票債券投資組合中的多元化和風險調整後回報問題。

投資組合 A:比特幣(5% 配置)

最簡單的擺脫零配置的方法是在投資組合中加入比特幣。爲了簡化風險敞口,我們考慮配置 5% 的比特幣。從 2017 年 1 月至 2025 年 6 月,5% 的比特幣配置極大地提高了投資組合的回報率。期間,比特幣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爲 73%,年化波動率目前爲 72% 且呈下降趨勢。(性能數據見圖 1)。

即使是適度的 5% 比特幣配置(替代債券配置),相較於 60/40 股票債券基準策略,也能顯著改善投資組合表現,爲年度投資組合業績增加近 500 個基點,同時提高風險調整後回報並降低下行波動率。

鑑於自 2024 年比特幣交易所交易產品(ETP)推出以來機構採用率的上升,有必要單獨分析較短的樣本期。不僅整體結果依然成立,風險調整後回報甚至更強。索提諾比率(衡量相對於下行波動率的超額回報)隨着機構採用率的增加提高了 34%。(性能數據見圖 2)。

投資組合 B:被動 Coinbase 50 指數(5% 配置)

許多關注加密貨幣的投資者希望獲得更廣泛的風險敞口,以適應加密資產市場的發展。基於規則的指數和系統的再平衡機制使機構能夠捕捉更廣泛的加密市場趨勢,而無需專注於微觀層面的資產選擇,一切都由規則決定。Coinbase 50 指數(COIN50)是我們的基準指數。

配置 5% 比特幣與配置 5% COIN50 指數的結果並沒有實質性差異。在較長時期內,該指數捕捉到了 DeFi 的第一波增長以及其他市場事件,如 NFT、人工智能和 Meme 幣相關的行情。如果投資者希望獲得更廣泛的加密市場敞口,該指數是首選策略。在比特幣市場份額上升的較短樣本期內,它在回報貢獻和風險調整後表現方面略勝一籌,但下行風險也略高。(性能數據見圖 1 - 3)。

投資組合 C:主動資產管理(5% 配置)

主動管理的加密策略是否能增加投資價值?答案是複雜的,有好有壞。貝萊德 Preqin 的數據爲自 2020 年以來的主動管理加密基金提供了基準。涵蓋了五種策略:做多比特幣、純多頭加密貨幣策略、多策略、市場中性對衝策略和量化基金。從較長時間跨度來看,風險調整後回報略優於基準,但在機構化階段(例如 2022 年至今)則大幅落後。

轉向對衝基金策略的主要動機是爲了更好地管理下行風險。但對衝基金行業在這方面尚未取得成效,其回撤情況與比特幣和 COIN50 指數類似,同時反映出與被動策略相似的下行波動率。這可能是規模化帶來的挑戰,因爲主動策略爲了滿足資產需求承擔了更多方向性風險。

加密行業仍處於發展初期,主動策略目前不佳的表現可能正是這一階段的特點。

投資組合 D:價值存儲指數 = 比特幣 + 黃金(10% 配置)

比特幣是對黃金的威脅,還是對黃金的補充?比特幣已經承擔起價值存儲的角色。近 300 個實體(包括州和聯邦政府、企業等)已經制定了比特幣儲備策略,這一數字是一年前的兩倍多。然而,比特幣並非唯一的價值存儲資產,它與黃金等其他資產競爭這一地位。

黃金市值達 20 萬億美元,比特幣市值爲 2 萬億美元,我們認爲黃金和比特幣可以相輔相成。我們創建了一個基於比特幣和黃金的指數,其中比特幣的權重與其波動率成反比。在當前這樣的低波動率長期環境下,比特幣在指數中的權重會增加。

我們將 「價值存儲」 指數視爲機構化進程的一部分。這代表了一種新資產類別的創建,資產配置者同時持有黃金和比特幣,旨在應對富裕國家不斷增加的高額政府債務導致的貨幣貶值。這與當前認爲比特幣只是另一種商品的觀點不同。

投資組合的收益(如下所示)支持了這一觀點。10% 的價值存儲指數配置反映了較低的波動率,從而在樣本期內使投資組合波動率趨於正常。在短期內,隨着價值存儲理念在機構中獲得廣泛認可,將比特幣加入投資組合在回報貢獻方面非常有利,並且在風險調整後表現上顯著優於純加密貨幣策略。

然而,從長期來看,這種優勢並不明顯,這強調了資產配置者對價值存儲資產必須採取動態的投資方法。黃金和比特幣的嚴謹組合代表了在正確時間的正確配置。

投資組合 E:加密貨幣相關股票(10% 配置)

在我們對擺脫零配置方法的最後評估中,我們探索了對加密貨幣相關公司以及迅速整合加密技術的現有平臺的股票投資。我們創建了 「MAG7 加密籃子」,其中包括貝萊德、Block Inc.、Coinbase、Circle、Marathon、Strategy 和 PayPal 的等公開交易股票。

在成長型公司表現優於大盤的時期,我們發現將 10% 的 MAG7 加密籃子納入投資組合在提高業績的同時也增加了波動性。由於成長型股票的波動性較高,用加密股票替代債券會全面增加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性也就不足爲奇了。風險調整後的結果遜於價值存儲指數,但略強於單獨持有比特幣。代價是投資的複雜性增加,回撤也最爲嚴重。(性能數據見圖 1 - 3)。

尋求滿足特定投資標準的投資者可以考慮加密貨幣相關股票,但這是本文討論的策略中最複雜、間接的加密資產投資方式。

我們將走向何方?

加密貨幣如何融入機構投資框架?解決這個問題對於解鎖機構對加密資產的採用至關重要。這一過程需要一個堅實的資產配置框架,該框架以資本市場假設爲基礎,這些假設塑造了長期價格預期並指導投資組合構建。

高企的股票估值和持續的政府借貸壓低了長期回報預期,根據嚴謹的資本市場假設和前瞻性模型,美國股票的年回報率預計爲 7%,美國債券爲 4%,這與現金回報基本一致。在這種低收益環境下,投資者不得不探索創新的資本保值策略,而比特幣成爲了一個突出的選擇。

我們認爲,以比特幣爲首的價值存儲資產值得擁有一個獨特的資本市場類別,這是由貨幣政策轉變和通脹對衝等宏觀因素推動的。我們預計其年化收益爲 10%,且與債券市場的相關性極低,而債券市場在十年內的實際回報微乎其微(圖 8)。

比特幣的固定供應量和去中心化特性使其成爲對抗高通脹的對衝工具,增強了投資組合的韌性。但它的價值存儲吸引力不僅僅是一種對衝,配置比特幣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未來的資本靈活性。

結論

加密貨幣正在重塑金融領域。尋求加密貨幣敞口的機構投資者可以考慮多種流動性市場策略,從直接的被動配置比特幣或 Coinbase 50 指數,到主動管理基金以及融合傳統金融和加密金融的策略。要擺脫零配置,第一步往往是最困難的。

 

點擊瞭解ChainCatcher在招崗位

 

推薦閱讀:

Vitalik 最新訪談:以太坊的世界賬本之路與 AI 時代的發展設想

以太坊創世十年來,生死存亡的重大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