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收到新手留言,說自己明明選對了賽道,結果持倉半個月,被手續費啃掉小兩千,最後扛不住止損,剛清倉板塊就暴漲...
這就是典型的栽在規則裏,而非判斷失誤。
只盯着漲跌,交易的真正潛規則你真的懂嗎?
給大家扒幾個常見的坑,避開這些,你的投資之路或許能走得更順。
第一個坑:手續費是隱形的抽血機
很多人做交易只盯着盈虧,卻沒發現手續費在悄悄掏空賬戶。
手續費是按每筆交易額收取的,高頻交易一天下來,哪怕整體盈利,手續費可能吞掉一半利潤。
比如,全倉追熱點,方向沒錯,但三天做了十筆交易,手續費扣了小一千,最後稍微回調就被逼止損,轉天板塊直接拉漲停,這滋味想想都難受。
避坑建議:
• 避開流動性差的時段(買賣價差超過0.5%時)
• 減少無效交易,單隻標的持倉儘量不低於3天
• 方向明確時,選擇手續費更低的平臺或長期持有
第二個坑:止損線不是你畫的那條位
很多朋友以爲10元買的股票,設9元止損就安全,結果跌到9.2元就被系統自動平倉了。
爲什麼?
因爲平臺會加上滑點成本,實際成交價比你設置的止損線更差。
解決方法:
• 不要單隻滿倉,用“分散持倉”降低單票風險
• 止損線留足緩衝空間(至少比預期回調多設2%)
• 避免在尾盤或開盤競價時掛單,減少滑點損耗
第三個坑:高頻交易=自殘行爲
看起來靈活的“波段操作”,背後藏着巨大的隱性損耗。
印花稅、過戶費都是按交易次數算的,哪怕你一年下來賺了20%,如果交易頻率是別人的5倍,最後可能還跑不贏指數。
建議記住:
• 低頻佈局,高頻必虧
• 交易越勤,摩擦成本越高,別被“複利神話”忽悠
• 不是你選不對標的,而是你沒算清成本
市場不怕你判斷錯,它怕你看透它的“成本陷阱”。
想在市場裏賺錢?別隻賭標的,先算清規則。
如果你想更穩健地在投資圈紮根,關注我,避開這些坑,讓你少交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