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前,一位老粉深夜給我發語音,聲音像被砂紙磨過:
“哥,13 萬 U 只剩 5 千,我是不是完了?”
我沒安慰,也沒罵,只回了一句:
“關掉合約界面,先聽我講三個故事。”
故事一:獵人只在霧散後開槍
非洲草原的獵人從不追着腳印跑,他們等風停、霧散、獵物低頭喝水,一箭封喉。
你也一樣。把週期拉到 4 小時,只看三步:突破—回踩—確認。
每天給自己三張“門票”,用完就關機,手癢就去衝冷水澡。
故事二:滾雪球,而不是滾石頭
同樣的斜坡,雪球越滾越大,石頭越滾越碎。
首單永遠只用 10% 倉位,盈利 20% 先提一半,剩下的掛移動止盈。
一旦回撤 5%,立刻砍倉,不補倉、不攤平、不祈禱。
利潤是雪,紀律是溫度,別讓它在手裏化成水。
故事三:賬本比 K 線更誠實
我讓他買一本最便宜的筆記本,每做完一單,寫三行字:
“我憑什麼進場,憑什麼出場,下一次我會怎麼改。”
連續兩單虧損,當天封盤,把筆記本鎖進抽屜,鑰匙交給室友。
兩週後,他發現自己 80% 的虧損都發生在凌晨兩點之後——原來熬夜纔是最大空頭。
三個月後,他把 5 千滾到 7 萬 4 千,截圖發我,只配了四個字:
“少即是多。”
我回他:
“真正的翻盤,不是翻賬戶,是翻自己。”
如果你也在深坑裏,記住:
本金在,牌桌就在;紀律在,時間就是你最大的多頭。
想繼續聊,關注@小花生说币 ,我陪你把每一分錢都賺在看得懂的行情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