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擬修法,把VASP納入防詐照會機制
為因應日益猖獗的詐騙行為,金管會正研擬推動修法,將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納入現有的防詐聯防體系。
據(工商時報)報導,金管會銀行局局長童政彰於近期指出,規劃研提(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修正條文,期盼能建立金融業與 VASP 業者之間的跨業照會機制。
(經濟日報)報導指出,透過修法,金管會期望能整合銀行的「金流」與 VASP 的「幣流」資訊,更精準地掌握可疑交易,有效阻斷詐騙資金鏈。
此外,金管會也已督導銀行公會於 7 月 16 日召開說明會,督促尚未加入金融聯防平臺的外國銀行在臺分行儘速加入,共同鞏固防詐網路。
延伸閱讀:
什麼是VASP虛擬資產服務商?臺灣合規VASP有哪些?
加密貨幣業者盼聯防,苦於權限工具不足
近年來,詐騙集團利用加密貨幣投資設下假平臺陷阱的案例層出不窮,而很多跟加密貨幣無關的詐騙案,也會利用加密貨幣做資金移轉。因此,區塊鏈知識與追蹤技巧對臺灣檢察官、基層警察來說已成必須。
高檢署在 2023 年成立虛擬通貨金流分析小組,參與原廠訓練,且小組成員均已考取原廠認證分析證照;而最近警方破獲一起竹聯幫跨國詐騙案,破案關鍵之一則是已故區塊鏈金融犯罪調查師陳梅慧的幣流分析報告。
延伸閱讀:
陳梅慧幣流報告助攻!警破獲竹聯幫1.5億詐騙,查扣超百萬顆泰達幣
連臺灣檢察官都有考!Chainalysis 區塊鏈證照是什麼?怎麼打擊加密犯罪?
雖然監管機構與金融業積極建構防線,但站在第一線的加密貨幣平臺業者在協力打詐的路上,仍面臨著實務困境。
(加密城市)此前報導,中華民國虛擬通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鄭光泰曾在論壇上坦言,業者雖有意願配合防詐,並將自身定位為金融產業的一環,卻經常感到工具性不足。
他指出,當業者偵測到可疑資金活動時,往往缺乏像銀行那樣明確的處置權力,例如立即圈存或凍結帳戶。
鄭光泰強調,業者擁有豐富的使用者行為數據,若能轉被動通報為主動的雙向資訊交流,將大幅提升防詐成效,因此他認為與金融界的聯防是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銀行合作面臨隱私、資源等挑戰
然而,要實現金流、幣流兩端的無縫合作,仍有多重挑戰待解。
富邦銀行金融安全部副總經理蔡佩玲表示,銀行方面對於如何評估客戶的加密資產,以及如何有效區分正常與非法的鏈上金流,感到相當挑戰。
蔡佩玲進一步分析,銀行與 VASP 業者的合作主要有三大障礙:首先是隱私權問題,如何在資訊共享與個資保護間取得法律平衡點;其次是各家 VASP 業者在技術與資源上的落差,可能影響合作效率;最後則是業者間存在競爭關係,合作意願需要有公正的第三方居中協調。
她表示,這些問題都有待未來法規的完善與各方持續溝通,才能真正實現有效的跨界聯防。
延伸閱讀:
臺灣加密平臺業者合規路:如何聯防打詐?銀行、調查局揭打詐實錄
『臺灣交易所也要幫打詐!金管會擬把VASP納防詐照會,串連幣流跟金流』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