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投資者似乎很難長期與市場保持距離,至少在當前環境下是如此。
今年春季,關稅波動引發市場震盪,個人投資者紛紛入場抄底。他們不僅推動美國股市反彈至創紀錄水平,還讓模因股交易重煥生機。對不少華爾街專業人士而言,尤其在科技巨頭估值處於歷史高位的背景下,這堪稱市場泡沫的信號,讓人不禁聯想到互聯網泡沫時期。
但散戶投資者的韌性或許並非只是盲目樂觀。他們堅守股市的決心,可能比許多資深人士預想的更爲持久,這一特質或在一定程度上緩衝高飛個股的均值迴歸過程。
爲何說這並非短暫趨勢?首要原因是投資者羣體已完成代際更替。記得互聯網泡沫破滅甚至金融危機的人越來越少。相反,當前這代年輕投資者自開設首個證券賬戶以來,經歷的多是向好的市場環境。他們在超低利率時代成年,見證着市場持續單邊上揚。
早期投資便收穫頗豐的經歷,激勵許多人承擔更大風險,也培養了他們面對動盪時的持倉定力。2022年美聯儲加息期間,標普500指數暴跌19%,創下2008年以來最差表現,但這並未改變散戶的抄底傾向。EPFR數據顯示,當年美國股票型共同基金和ETF(通常是家庭投資者的避險選擇)仍錄得270億美元淨流入。
堅守者很快獲得了回報:隨後兩年成爲標普500指數25年以來表現最佳的時期。更近的案例是,8月初因就業數據不及預期引發的市場下挫迅速企穩。摩根大通數據顯示,4月特朗普宣佈“解放日”關稅後,標普500連續兩日累計下跌約5%,此時散戶創紀錄地大舉買入。EPFR統計顯示,截至4月9日當週,美國股票基金吸金310億美元,這其中就包含“解放日”後的劇烈波動時期。
與年輕羣體不同,年長的千禧一代及其前輩經歷過更低迷的市場時期。以金融危機爲例,EPFR數據顯示,投資者在2008年從美股基金撤資近500億美元,即便在2009年3月市場觸底後,仍連續四年持續撤資。這些拋售者錯過了標普500指數創立以來最長牛市的起點。而互聯網泡沫破滅後,該指數花費約七年才重返新高。
如今,堅持留在市場的人見證了財富的增長。標普500指數已成爲許多美國人財富增長的實時晴雨表,表現遠超房產或債券等資產。富達證券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其平臺401(k)百萬富翁數量達53.7萬,創歷史紀錄。Ned Davis Research首席美國策略師埃德·克利索爾德指出,股票佔家庭金融資產比例在今年一季度飆升至36%,創下1950年代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
“成功經驗給了人們勇氣,”資深市場觀察家、Leuthold集團前首席投資策略師吉姆·保爾森表示,“你會開始覺得‘這就是遊戲規則,我能承受回調’。”
這種變化伴隨着更廣泛的社會轉型:對許多美國人而言,交易和投資已演變爲娛樂活動。羣聊裏充斥着對體育賽事、熱門股票的討論,似乎人人都知道通過加密貨幣一夜暴富的案例。伴隨對賭博態度轉變的是技術進步——如今交易各類資產變得更便捷、成本更低。部分券商甚至嘗試“遊戲化”投資體驗,在應用中植入賭場般的視覺設計,同時提供期權和預測市場等高槓杆交易工具。
這使得散戶投資者持續活躍,並在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摩根大通數據顯示,近期散戶佔期權交易總量的比例維持在20%左右,甚至超過2021年模因股狂潮時的峯值。傑富瑞集團統計表明,他們約佔股市成交量的五分之一,雖略低於2021年高位,但已是2010年水平的兩倍。
當然,所有牛市終將落幕。估值越高,墜落時的衝擊往往越劇烈。但如果投資者心理確實發生本質變化,市場或許存在被低估的緩衝機制——這些新晉多頭可能像昔日的空頭一樣,在衆人拋售時逆勢進場。嘉信理財最新調查顯示,約80%客戶表示未來數月若市場波動,將計劃加倉。這種堅持投資的衝動,其強度和持久度或許遠超許多市場參與者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