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幣至今也有十多年了,從爆倉到至今實現財務自由,以炒幣養家,2024年我的資金翻了50倍,中間如果不是兩次抽資金出來買房,應該有85倍 。
今天將我的交易戰法和心得分享給幣圈朋友們。
有一句俗話 ,站在巨人的肩膀,要少奮鬥十年。
文末還會和大家講一下最重要的乾貨內容
有緣看到、想提高自己的幣圈水平的朋友們,一定要多看,認真研讀,建議收藏!
說白了,小資金翻身就靠倆字:控倉 + 節奏。
具體怎麼玩?拆給你看:
第一步:分倉像搭積木,三分佈局不瞎動
800U,我讓他先拿三分之一開第一單,剩下的死死揣着。記住:沒信號絕不加倉,跌了不抄底,虧了不硬扛。資金少更得惜命,每一分都要花在刀刃上。
第二步:只打有把握的點,震盪行情絕不伸手
找點位就像打靶,瞄準了再扣扳機。一次喫不完的行情,我就拆成三段擼:第一波抓啓動,第二波踩回調,第三波跟延續。震盪時乾脆關軟件,絕不做無意義的操作。
第三步:利潤滾倉像滾雪球,止損焊死不動搖
第一單賺 100U,立刻把這 100U 當新本金滾下一波。倉位慢慢漲,但永遠不超過本金的 30%。利潤只用來生利潤,絕不拿去賭大的 —— 控倉纔是滾雪球的核心。
第四步:見好就收,別人瘋時我先撤
別人追漲爆倉時,我帶他止盈;別人割肉時,我們按節奏進場。不貪全段,但每段都喫到肉。翻倉從來不是靠賭,是複利一點點堆出來的。
這套打法特適合小資金,本金越小,越能靠節奏滾出大動靜。
見過太多小資金玩家,看盤急得跺腳,單子亂得像麻,最後越虧越急。但我帶單從不賭,就靠節奏穩紮穩打 —— 翻倉只是順帶的,核心是讓賬戶每天都比前一天多一點。
最笨的炒幣方式,反而是我這幾年堅持下來的“傻辦法”。
剛入圈時我也追過熱點:衝土狗、打新、開合約、套利機器人……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算收益負成狗。折騰到最後才明白:越花哨,越容易被反殺;越笨拙,反而越安全。
我的“傻辦法”只有三招,連我媽都能聽懂:
1️⃣ 只囤硬通貨,不碰花裏胡哨
幣種池子極小:BTC、ETH,再加上一個自己真看得懂的“老二”。其餘再火熱,只要白皮書讀三遍還迷糊,直接拉黑。底線保住了,後面才能睡得着。
2️⃣ 工資日=買幣日,漲跌都刷卡
每月發薪當天,固定比例劃到交易所完成買入,風雨無阻。漲也買,跌更買,把K線當背景音樂,把成本攤成平原。三年下來,賬戶像蓄水池,不知不覺就深了。
3️⃣ 設好“雙線”就拔網線
進場前寫好兩條線:一條止盈,一條止損。到點就掛單,然後卸載App,把密碼寫在紙上鎖抽屜。去年4月那波暴跌,我人在川西沒信號,照樣躲過腰斬,靠的就是提前寫好的“鐵律”。
爲什麼“遲鈍”反而跑贏多數人?
•不焦慮:不盯盤,行情漲跌與我作息無關
•少犯錯:熱點輪動再快,也追不上我按兵不動
•攢籌碼:每月工資變數字黃金,時間替我打工
當然,這套方法也有副作用:短期看確實無聊,羣裏曬百倍幣時你只能微笑;長期看卻省心,熊市睡覺也踏實。慢,不是輸,是把風險熬成複利。
交易的核心,從來不是在市場中頻繁穿梭,而是學會在等待中精準捕捉那個最佳出手點——這本身就是一門需要修煉的藝術。
選擇按兵不動,並非對市場走勢茫然無措,而是看透了漲跌背後的規律,胸中有清晰的佈局與節奏。市場永遠充斥着雜亂的信號,但真正左右盈虧的,往往是那5%的關鍵交易,它們像槓桿一樣,撬動着95%的收益。這種沉着,絕非消極觀望,而是以策略爲內核的主動選擇。在其他領域,等待可能意味着錯失先機,但在交易的世界裏,“守株待兔”般的耐心,恰恰是頂級選手的制勝戰術。
行情時刻在變,新手常被波動帶着跑,今天追着上漲的熱點,明天趕着下跌的回調,看似忙得不可開交,實則成了市場情緒的玩偶,最終只會身心俱疲。而成熟的交易者,會提前鎖定目標標的,摸清它的波動節奏、運行規律與內在特性,就像獵人等待獵物進入最佳射程,一旦時機成熟,便果斷出擊,一擊即中。
我們不必妄想比市場更精明,但可以搭建一套貼合自身的交易體系。用規則劃定邊界,用目標錨定方向,該蟄伏時沉得住氣,該行動時絕不猶豫,讓每一次交易都在“快、準、穩”的節奏中落地。
要像既能感知薔薇芬芳般敏銳捕捉市場的細微異動,又能如直面猛虎般從容駕馭全局。盈利時不狂喜失態,虧損時不焦躁失智,守住心理的穩定——畢竟,無論誰賺誰虧,市場的車輪從不會爲任何人停留。
這,便是交易的深層邏輯與真諦。
幣圈這地方,我從賠光老本到帶着 4000w抽身,就看透一個理:能把情緒捏在手裏的,市場就是臺任你取錢的機器。
慶功宴上說:“幣圈高手,不過是暴跌時能按住手,暴漲時能忍住癮。” 他的情緒管理口訣拆成 6 個簡單操作:
一、入場:別人急着衝,你先畫 3 條線
新幣再火,也得等這 3 個信號:近 3 天高低點線、5 日線支撐位、成交量放大臨界點。用 5% 倉位試錯,信號不到別進場。
二、橫盤:別人熬不住砍倉,你按計算器補倉
橫盤時,社羣 “割肉” 關鍵詞超 500 次就補倉,用利潤補,別動用本金。
三、波動:暴跌查支撐,暴漲算止盈
暴跌看前低支撐和恐慌指數,暴漲先賣 30%,剩下設移動止損。
四、逆向:買陰等 3 信號,賣陽要狠
買陰:陰線長度夠、沒破前低、成交量放大。賣陽:實體超 5%,先賣一半。
五、風險:不滿倉,留 30% 現金
單幣倉位不超 20% 總資金,總倉不超 70%,現金當情緒緩衝墊。
六、覆盤:別人罵市場,你記錯題本
每筆虧損記 3 點:是不是跟風進場?止損按規則了嗎?加倉用本金還是利潤?
“幣圈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對情緒控制的獎勵。”
我的進場鐵律(缺一不可):
幣價必須在 30 日均線上方穩定三天(趨勢向上的證明);
若在大跌後入場,需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成交量縮至 30 日均值的 40% 以下(拋壓快沒了);
穩定幣淨流入周增長>15%(資金在悄悄進場);
合約資金費率由正轉負(市場恐慌情緒明顯,該反彈了)。
我的三道止損防線(刻在交易軟件上):
時間止損:持倉 24 小時沒盈利跡象,立即離場(別耗着,時間也是成本);
空間止損:浮虧超本金 3%,強制止損(不管 “會不會反彈”,先保命);
情緒止損:連續兩次誤判後,停手三天(情緒上頭時,操作正確率不到 10%)。
幣圈從不缺 “信仰者”,缺的是看得懂 “錢往哪流” 的人。漲不靠喊,跌不是情緒,所有波動背後,資金的腳印都藏在量價裏。
✅ 主力動作識別術(看這幾個信號):
建倉信號:
突破上漲時,成交量達 30 日均值的 3 倍(真金白銀在進場);
鏈上大額轉賬頻繁(巨鯨在悄悄囤貨);
交易所 USDT 淨流出持續三天以上(資金從穩定幣轉向現貨)。
風險信號:
價格創新高但成交量 “掉隊”(漲不動了,主力在出貨);
借貸利率大幅下降(沒人願意借錢買,熱度在退);
籌碼集中度提升(少數人握大量籌碼,隨時能砸盤)。
四要素模型判斷 “反彈臨界點”(四個條件全中才動手):
從歷史高點回調幅度超 30%(跌透了纔有空間);
120 日均線走平(長期趨勢止跌);
周線 RSI 回落至 40~50 區間(既不超買也不超賣,情緒穩了);
永續合約持倉量觸及 3 個月低點(沒人敢賭了,機會就來了)。
我的幣種管理機制(每月更新一次):
5 日波動率<3% 直接剔除(沒波動,賺不到錢);
市值排名下跌超 10 名的,永久移出自選池(被資金拋棄了);
標的池保持 “活性”:只留 13% 的核心幣種(多了管不過來)。
尾聲:活下來的,都是 “老實人”
這十年,我見過太多技術大神、短線天才,一個個死在行情裏。而留下來的,多是像我這樣的 “老實人”:執行簡單規則,持續覆盤,敬畏市場。
到現在我還有三個習慣:
每天早上看鏈上數據和資金流向(知道錢往哪去);
每週覆盤三次交易錯誤(比如 “這次沒設止損,爲什麼?”);
每月回測一次策略(市場變了,規則也要微調)。
如果你正在掙扎,不妨試試:
把你虧得最慘的交易打印出來,一條條對照這六條真理,找漏洞;
下一筆交易,強制控制單次虧損不超過 3%;
別滿倉,先留夠 6 個月生活費 —— 活着,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