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銀行大舉投資區塊鏈,4 年參與 345 筆交易

根據瑞波(Ripple)與 CB Insights 及英國區塊鏈技術中心(UK CBT)聯合發佈的最新報告,2020 年至 2024 年間,傳統銀行在區塊鏈產業的投資總額已超過 1,000 億美元。這份名為「銀行產業數位資產」的研究報告分析了超過 1 萬筆區塊鏈交易,並調查了逾 1,800 名全球金融領袖。

報告顯示,儘管監管環境仍存在不確定性且市場波動劇烈,主要銀行仍持續加大對託管、代幣化和支付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在此期間,傳統金融機構全球共參與了 345 筆區塊鏈交易,其中支付相關基礎設施獲得最大投資市佔率,其次為加密貨幣託管、代幣化和鏈上外匯交易。約 25% 的投資集中在為區塊鏈結算和資產發行軌道提供動力的基礎設施供應商。

在瑞波調查的金融高階主管中,超過 90% 認為區塊鏈和數位資產將在 2028 年前對金融業產生「重大」或「巨大」影響。在銀行受訪者中,65% 表示正在積極探索數位資產託管,超過半數將穩定幣和代幣化現實世界資產列為首要任務。

花旗、摩根大通領跑投資,聚焦早期新創公司

在具體投資活動方面,花旗集團、摩根大通、高盛和日本 SBI 集團成為傳統金融支持區塊鏈新創公司最活躍的參與者。花旗集團和高盛以各 18 筆交易領先,摩根大通和三菱 UFJ 緊隨其後,各完成 15 筆投資。這些投資大多集中在早期融資輪次。

大型融資輪次成為關鍵焦點,銀行在 4 年期間參與了 33 輪價值 1 億美元或以上的融資,將資金投入專注於交易基礎設施、代幣化、託管和支付解決方案的公司。

區塊鏈-加密貨幣-融資圖源:Ripple 部分融資破 1 億美元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案例包括巴西的 CloudWalk,該公司在 Banco Itaú 等機構支持下,通過兩輪融資籌集超過 7.5 億美元。德國的 Solaris 也從 SBI 集團獲得超過 1 億美元投資,後來成為併購目標。

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共參與了 106 筆交易,包括 14 筆價值超過 1 億美元的大型融資輪次。美國和日本機構在交易量方面領先,但新加坡、法國和英國也表現活躍。

Ripple-G SIBs-融資圖源:Ripple 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共參與了 106 筆交易,包括 14 筆價值超過 1 億美元的大型融資輪次

穩定幣需求激增,代幣化市場前景看好

報告指出,這股投資趨勢背後是對現實世界區塊鏈應用需求的激增。根據花旗集團報告,2025 年第一季穩定幣月交易量達到 6,500 億至 7,000 億美元,越來越多銀行推出自己的穩定幣,以提供可程式化貨幣而不承受波動風險。

展望未來,代幣化預計將成為決定性趨勢。波士頓諮詢集團和瑞波估計,到 2033 年代幣化現實世界資產可能超過 18 兆美元,複合年成長率達 53%。報告將這一轉變定義為更多基礎設施性質而非投機性質,機構主要投資區塊鏈以現代化跨境支付、簡化資產負債表管理,並減少對傳統軌道的依賴。

儘管許多司法轄區的監管明確性仍然滯後,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銀行表示,預計將在未來 3 年內啟動數位資產計劃。這些努力可能包括從試點代幣化債券到為央行數位貨幣(CBDC)和私人穩定幣建立可互操作的結算層。儘管加密貨幣市場最近遭遇挫折,瑞波報告認為資本形成正在加速而非退縮,並指出傳統金融的區塊鏈投資在 2024 年第一季達到 FTX 事件後的新高。

『瑞波:銀行業4年砸千億鎂投資區塊鏈!從33筆鉅額交易看機構偏好』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