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連日刷新紀錄,首次突破12萬美元大關,帶動市場全面向好——從主流山寨幣到港股加密概念股,普遍迎來上漲行情。

但一個反常現象值得關注:與此前突破6.9萬、10萬美元時的熱烈氛圍不同,這次市場格外“安靜”。社交媒體上雖有新高消息,但社羣羣聊卻一片沉寂,少了“起飛了”的狂熱呼喊。這種平靜背後,是投資者正陷入“上漲的恐懼”:持續三個月超46%的漲幅、不斷刷新的高點,已大幅拉高市場的興奮閾值。比特幣的百分比漲幅看似可觀,帶來的刺激感卻在減弱,甚至讓人有些麻木。

更深層的變化在於敘事邏輯的轉變。儘管監管利好頻出、機構持續入場,但比特幣正逐漸成爲對衝美國無節制財政支出的宏觀資產。此輪新高並非單純由市場炒作驅動,而是更深層宏觀趨勢作用的結果。

此前加密市場雖全線普漲,但市場情緒並未充分點燃,尤其山寨幣的表現雖隨比特幣、以太坊攀升,卻未達預期。數據顯示,市值前200的山寨幣多數上漲,HBAR、SUI等更是漲幅顯著,但核心問題在於“相對漲幅”:以太坊時隔5個月才艱難回到3050美元高點,而同期比特幣已再漲17%。這種“比特幣獨強,山寨幣跟漲乏力”的現象,自2024年現貨ETF等因素導致機構資金集中於比特幣後,便一直困擾着市場。

如今山寨幣雖整體上漲,但“山寨季”是否真的到來,仍存疑慮。畢竟過去的VC信任危機、大額解鎖砸盤、Meme幣分流資金等陰影尚未完全消散。當下,投資者的興奮點已從比特幣新高,悄然轉移到山寨幣能否爆發。

究其根本,大家對山寨幣的期待,與比特幣的現狀密切相關:其價格已超出多數散戶的承受範圍,且不斷創新高下,市場對其上方空間的擔憂也在加劇。而機構恰恰利用這種心理,通過ETF等資本金持續推高比特幣價格,讓散戶在FOMO(害怕錯過)與恐懼中反覆猶豫。

不過市場並非沒有積極信號:最顯著的託底力量來自機構化與合規化進程——SEC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批准LTC、SOL、XRP等一系列山寨幣現貨ETF。此外,近期新幣PUMP公售12分鐘售罄5億美元,也印證了市場流動性的充沛。

只是,信心的真正建立,仍需投資者對這些積極變化作出審慎評估。或許,下一次市場集體歡呼“起飛了”的時刻,終將屬於蓄勢待發的山寨幣。#BTC #ETH #加密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