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集團一位宏觀交易員 Paolo Schiavone 近日在給客戶的報告中指出,儘管美國經濟衰退的概率被評估爲 30%(這一數字已釋放危險信號),但全球股市仍保持活躍 —— 原因在於,與當前市場勢頭作對 “近乎非理性”。
市場 “短視” 的核心邏輯
Schiavone 認爲,當前市場的關鍵問題在於 “看得不夠遠”,因此選擇性忽視了衰退風險:
投資者更傾向於關注短期強勁的流動性(如貨幣市場充裕的現金、美聯儲降息預期),以及人工智能、財政信貸擴張等結構性增長主題,而忽略了勞動力市場可能出現的放緩信號;
在美國股市,儘管全面關稅的影響仍存擔憂,但強勁的企業盈利、對降息的押注已推動股價逼近歷史高點。即便經濟增長數據顯露出放緩跡象,資金仍在迴流科技巨頭和人工智能相關標的。
資金動向與市場特徵
降息預期驅動:掉期交易員已定價,到 2026 年中期美聯儲將降息超 100 個基點;短期國債發行向貨幣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現金充裕支撐市場活躍度。
“快錢” 主導市場:標普 500 指數從 4 月關稅引發的拋售中反彈後,趨勢跟蹤型投資者(如 CTA 基金)成爲股票資金流的主要控制者。Schiavone 指出,這類投資者的 “單一劇本(‘讓贏家繼續跑’)幾乎擠壓了基本面看空者的空間”,導致市場呈現短視特徵。
做空動力不足:由於短期策略盛行、市場波動性受抑制,很少有人願意做空仍完好的上升趨勢,這意味着當前市場 “阻力最小的路徑仍是向上”。
機構觀點分歧:匯豐上調標普目標
與高盛的謹慎不同,匯豐銀行週二將標普 500 指數年終目標上調 800 多點至 6400 點,理由包括:
人工智能帶來的市場欣喜情緒持續發酵,推動科技 / 人工智能類股(佔標普 500 指數約一半權重)走高;
美國政策不確定性(如關稅)的緩解,帶動市場其他板塊聯動上漲。
日內關注:PROVE ILV 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