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第一次買比特幣時,我還在網吧打遊戲。網管湊過來說 "這東西能漲",我半信半疑買了 0.5 個,後來忘了這回事 —— 誰能想到,10 年後我會靠它改寫人生。
今天把這 10 年拆成 4 個階段,每一步都踩過坑,但願能讓你少走些彎路。
第一階段(16-17 年):風口上的豬,也會摔得最慘
2016 年正式進場時,我揣着 10 萬本金,像揣着炸藥包。那會兒幣圈還沒現在熱鬧,交易所界面簡陋得像計算器,但架不住行情瘋。
公信寶私募時,我用 2 個比特幣參與,當時 BTC 才 6000 塊一個。開盤那天數字跳成 300 萬,我在辦公室廁所裏手抖得按不住截圖鍵。還有小蟻幣(後來的 NEO),一塊錢買了 1 萬枚,漲到 1000 多的時候,賬戶數字後面的零讓我數不清 —— 整個人飄得像踩在棉花上,開會時盯着 K 線,做夢都在想 "先賺一個億"。
結果呢?牛市退潮比誰都快。手裏的山寨幣從三位數跌成兩位數,再變成小數點後兩位。最慘的那天,我看着賬戶從 700 多萬縮水到幾十萬,菸頭在鍵盤上燙出好幾個洞。才明白:風口上飛起來的,不一定是鷹,可能是沒帶降落傘的豬。
第二階段(18-19 年):熊市裏撿的教訓,比牛市賺的還值錢
2018 年的熊市像場漫長的凌遲。手裏的山寨幣每天跌 5%,羣裏從喊 "抄底" 變成集體沉默。我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三天,終於想通兩件事:
一是別把運氣當本事。17 年能賺錢,不過是剛好站在趨勢裏,就像下雨天站在屋檐下,不是自己會飛。
二是資金管理比 K 線圖重要。小資金可以賭一把,大資金必須有章法。我咬牙清掉所有山寨幣,換成 BTC、ETH 和 USDT—— 看着賬戶只剩原來的 1/10,反而睡得踏實了。
那段時間學會了看均線,不是爲了預測行情,是爲了知道自己站在市場的哪一頭。
第三階段(20-21 年):平平淡淡纔是真,止盈比抄底更見功夫
經歷過一次牛熊輪迴,人就鈍了。20 年行情回暖時,我不再盯着 "百倍幣",反而每天算 "該止盈多少"。
把資金分成三筆,突破 5 日線買 3 成,站穩 15 日線加 3 成,站上 30 日線再補最後 3 成。跌穿哪條線,就相應減倉。就像給賬戶裝了安全閥,漲到目標位就拆一部分利潤出來,哪怕後面繼續漲,也不後悔 —— 幣圈最不缺的是機會,最缺的是本金。
有次 ETH 從 2000 漲到 4000,我按規矩止盈了一半。朋友笑我 "賣飛了",結果回調到 2800 時,他套在山頂,我用止盈的錢又接了回來。
第四階段(22 年至今):活着比什麼都重要,優質幣會自己發光
現在的我,持倉裏永遠是那幾個老面孔。不是沒好奇心,是見過太多 "新故事" 變成 "新事故"。
對幣圈的未來,我比任何時候都有信心。但信心不是賭出來的,是熬出來的。就像 2022 年 LUNA 暴雷時,市場一片哀嚎,我默默加倉了 BTC—— 不是預測底部,是相信這個市場的根基還在。
這十年,我濃縮出一套 "傻瓜打法"
哪怕你是新手,按這幾步走,至少能避開 80% 的坑:
三條均線定生死
把 K 線圖調成 5 日、15 日、30 日線,30 日線是生命線 ——
只做站上 30 日線的幣,下跌趨勢的堅決不碰;
突破 5 日線買 3 成,站穩 15 日線加 3 成,站上 30 日線補最後 3 成;
跌穿 5 日線拋 3 成,破 15 日線再拋 3 成,30 日線失守全清倉。
去年用這套方法試了 20 萬,現在變成 2000 萬,不是多聰明,是紀律幫我賺了錢。
6 個指標夠用一輩子
別學那些花裏胡哨的,這 6 個喫透就夠:
MACD:金叉買死叉賣,背離信號一出就警惕;
RSI:超買(70 以上)就準備跑,超賣(30 以下)多留意;
布林線:軌道收窄要變盤,價格碰上軌小心跌,碰下軌可能漲;
EMA:比普通均線更敏感,能提前看出趨勢轉向;
VWAP:成交量加權價,主力騙線騙不過它;
Volume:量價齊升才靠譜,縮量上漲要當心。
14 條鐵律刻在牆上
只用閒錢進場,生活費絕不動;
控制不住情緒的人,先別碰幣圈;
市場從不看你的面子,錯了就認;
新手別跟風,大家都喊買的時候最危險;
資金至少要能扛 2-3 倍波動,不然別玩;
計劃好的買賣點,別被盤中波動帶偏;
止損要狠,猶豫一秒可能多虧 10 萬;
狀態差就停手,休息不是認輸;
忍耐也是賺錢,別總想着 "做單才叫交易";
每次買賣必設止損,留着本金纔有機會;
別貪最後幾個點,賺到手的纔是錢;
趨勢不對就掉頭,別硬扛;
盤整突破時進場,往往能喫大波行情;
急漲急跌後別急着追,多等半小時看清楚。
這十年見過太多人,靠運氣賺的錢,最後憑實力虧回去。幣圈真正的高手,不是能預測行情,是懂得 "該收手時就收手"。
如果你現在手裏有幾千塊,別想着 "一把翻盤",先把均線策略練熟;如果你剛爆倉,別灰心,按這 14 條重新開始,市場永遠給有準備的人機會。
我從網吧少年走到今天,靠的不是天賦,是摔夠了跟頭才明白:幣圈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對紀律的獎勵。
有看不懂的地方,可以關注@花生说币 咱們不喊單,只聊怎麼在這個市場活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