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itpushNews

由 SoFi 聯合創始人Mike Cagney創立的區塊鏈金融公司Figure,今日官宣了已向美國 SEC 遞交 IPO 申請,計劃於年內上市。這一舉動不僅被視爲對 Figure 自身商業模式成功的有力驗證,也標誌着 RWA(現實世界資產)賽道正從概念走向現實,一場萬億級市場的重構戰爭已然打響。

Figure 何以成爲 RWA 賽道的「扛把子」?

Figure 的 IPO 背後,是其在 RWA 私人信貸代幣化領域的絕對主導地位。根據數據顯示,在總計 277.4 億美元的代幣化私人信貸市場中,Figure 的累計貸款規模已達 110 億美元,佔據了近 50% 的市場份額。這種壓倒性優勢,讓 Figure 毫無懸念地成爲行業「代名詞」。

創始人 Mike Cagney 的背景無疑是 Figure 崛起的關鍵助力。作爲 SoFi 的聯合創始人,Cagney 早在消費金融領域建立了巨大的聲譽。在離開 SoFi 之後,他敏銳察覺到區塊鏈技術在金融基礎設施上的變革潛力,毅然轉向 RWA 這一新興賽道,並於 2018 年創立 Figure,提出「用區塊鏈重塑信貸市場」的宏大願景。

與許多僅停留在概念層的「鏈改金融」項目不同,Figure 打造了從資產發行、貸款發起,到證券化和交易的完整閉環,真正將傳統金融資產「搬」上了鏈:

  • 自主開發的 ProvenanceBlockchain,成爲業內首個專爲金融服務設計的公鏈,支持資產實時清算與可組合性;

  • Figure 推出的 「Connect 平臺」,打通貸款發起方與投資者,實現資產的高效匹配與流轉;

  • 最近發佈的 YLDS 穩定幣,則成爲全球首個通過美國 SEC 註冊的收益型穩定幣,爲鏈上資產引入主流合規的收益載體。

這一切構成了 Figure 強大「產品護城河」,也讓它在加密市場中逆勢擴張——僅在過去一個月,其新增貸款資產就超過 8 億美元,增速驚人。

Figure 之於 RWA 賽道:變革先行者與行業「定標者」

Figure 的崛起,契合了 RWA 賽道整體的爆發趨勢。數據顯示,過去 24 小時,RWA 類加密資產整體上漲 6.9%,其中包括 Provenance Blockchain(HASH)、Stellar(XLM)、Injective(INJ)等主流代幣的顯著漲幅,說明投資者在不確定環境下更加青睞與實體經濟相關聯的「硬資產」。

但 RWA 真正的潛力,遠遠不止於當前的表現,萬億級藍海已經打開。

首先,私人信貸市場本身已是一個規模高達 3 萬億美元的龐大產業。其次,根據普華永道(PwC)預測,整個 RWA 市場的潛在代幣化空間可達 31 萬億美元,涵蓋美元、美債、黃金、房地產、應收賬款等多個傳統金融資產類別。

不僅如此,華爾街巨頭已紛紛入場:

  • 貝萊德(BlackRock)推出首個代幣化基金 BUIDL;

  • 富蘭克林鄧普頓(Franklin Templeton)將貨幣市場基金部署到公鏈;

  • 阿波羅(Apollo)與漢密爾頓·萊恩(Hamilton Lane)等頂級私募機構,也正通過代幣化工具降低投資門檻,將傳統高淨值產品逐步「平民化」。

Figure 通過其平臺,將原本只對機構和富人開放的資產類別「民主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在做的是「鏈上版的貝萊德 +SoFi」的融合創新。

RWA 通往主流的三道門檻:Figure 能否繼續領跑?

雖然 Figure 已經跑在最前,但 RWA 的廣泛普及仍面臨三大關鍵挑戰:

  • 鏈上資產與鏈下實體的「信任錨」:如何確保代幣真正代表現實中的資產,並在法律上擁有清晰歸屬?

  • 資產結構化是代幣化的前提:並非所有資產都能直接「上鍊」。更可行的做法是,先通過傳統金融機制結構化(如基金、ABS),再代幣化,提高效率和合規性。

  • RWA 的價值不是「新發明」,而是「效率工具」:區塊鏈不是要「創造」新的金融產品,而是讓已有資產在更透明、更實時的技術框架下流通。

在這三個問題上,Figure 的優勢在於其既懂傳統金融(Cagney 本身是華爾街出身,又創辦過 SoFi),又有區塊鏈底層設施的掌控力,因此具備技術能力 + 合規經驗 + 產品落地的三重護城河。

Figure 的 IPO,不只是一個公司的故事

Figure 此次衝擊 IPO,是 RWA 從概念走向現實的標誌性事件,它證明區塊鏈是可以切實賦能傳統資產流通、降低門檻、提升效率的關鍵工具。

Mike Cagney 和 Figure 正試圖搭建起傳統金融與加密世界之間的「信任之橋」。這不僅關乎一個創業者的願景,更可能重塑我們理解資本市場、資產配置和金融民主化的方式。

在未來的十年,誰能掌握 RWA,誰就有機會掌控下一個萬億美元金融新時代的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