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數位金融浪潮下,FinTech(金融科技)不再僅是創新支付或數位銀行的代名詞,而正在全面滲透至產業供應鏈。亞洲金融科技聯盟主席、臺灣金融科技協會名譽理事長蔡玉玲 30 日於「金融科技暨區塊鏈聯合記者會」中直言:「2030年全球最大的 FinTech 市場將在亞洲,臺灣不能缺席,更應在供應鏈金融中扮演關鍵角色。」
她強調,FinTech 不僅是金融工具創新,更將成為供應鏈運營的核心技術,藉由金流、物流與資訊流的整合,重新定義企業的財務管理與交易流程。
FinTech 不只是創新,而是供應鏈的升級版
蔡玉玲指出,傳統供應鏈面臨金流分散、融資效率低落、跨境支付成本高昂等問題,正好是 FinTech 的切入點。她認為,臺灣 FinTech 發展的最大優勢場域即在於供應鏈,應透過整合金流與物流,加強跨境結算能力、強化供應鏈融資效率,並導入穩定幣等工具,加速整體交易流轉。
技術出海:臺灣可成為國際金融基礎建設的技術供應國
除本地應用外,蔡玉玲也呼籲政府與業界應雙軌佈局,第一是監管規範與國際接軌,導入全球趨勢與合規標準;第二則是以「技術提供者」身分參與國際金融基礎建設。
她提到,亞洲金融科技聯盟的會員中,包括人口規模與臺灣相當或更大的國家如尼泊爾與斯里蘭卡,未來極可能仰賴臺灣的技術支援,特別是在數位支付、風控模組與供應鏈融資平臺的搭建上,臺灣應主動輸出解決方案,搶佔全球垂直FinTech市場。
BVP 研究:FinTech 即將重塑供應鏈每個節點
根據美國創投機構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BVP)去年發表的專文(Why FinTech is the Next Supply Chain Frontier)指出,供應鏈正面臨六大痛點:跨境支付不順、融資延遲、資料碎裂、風險信任斷層、非結構化資料無法處理、實際支付流程混亂。
FinTech 的加入,尤其搭配 AI 與大語言模型(LLM),可實現供應鏈交易全流程的自動化、數據標準化與即時結算,例如:
AI 自動處理發票、付款條件與財務對帳;
結合貨運、保險與融資條件的智慧化付款平臺;
整合 ERP、CRM 與金融API 形成供應鏈金融SaaS;
協助中小型供應商取得即時信用分析與融資機會。
BVP 分析指出,供應鏈金融將成為垂直 FinTech 的下一波創新浪潮,繼企業採購與營運 SaaS 普及後,金融模組將成為緊接著滲透的領域。
財務功能將嵌入供應鏈核心流程,形成全新作業模式
蔡玉玲與 BVP 的觀察不謀而合。她指出,未來企業在管理物流的同時,也能透過數位平臺同步監控金流與資金調度,財務將不再是後端作業,而是嵌入式、即時且模組化的核心職能。
臺灣區塊鏈愛好者協會理事長高崎鈞也補充,世界經濟論壇(WEF)早於2015年即預言:「金融的本質未變,改變的是科技讓這些服務變得更高效、低摩擦。」
臺灣FinTech戰略,必須從「供應鏈」走向「全球市場」
從政府政策到產業實踐,FinTech正成為臺灣躍升區域數位經濟中心的重要引擎。而供應鏈,正是這場革命的主戰場。
正如蔡玉玲所說:「FinTech 將不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供應鏈戰略的一部分。我們不能缺席,也不能慢一步。」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鏈新聞)
原文標題:(臺灣 FinTech 應搶攻供應鏈金融戰場 蔡玉玲:亞洲將成最大市場,臺灣不能缺席)
原文作者:Elponcho
『FinTech應搶攻供應鏈金融!蔡玉玲:亞洲將成最大市場,臺灣不能缺席』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