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貴金屬分析師、GoldMoney創始人James Turk本週接受媒體採訪時的內容。如果你願意從“炒黃金”跳出,去理解黃金背後的貨幣邏輯與時代情緒,那這場對話堪稱是一堂含金量極高的“金融哲學課”。

主持人:這周的結尾可真瘋狂。美元在週五遭到重挫,尤其是兌日元——一度升至151,然後突然崩跌到148。歐洲也一樣。歐元走強後,美國人用美元換歐元更貴了,原來可能一美元能換0.98歐元,現在只剩0.84、0.85了。現在一切都變得非常敏感,聰明錢和有錢人都在盯着匯率和黃金。

回答:貨幣正在被各國政府嚴重破壞。這讓我想起1970年代——我經歷並親歷了那十年“滯漲”。

週四美聯儲的核心PCE數據再次高於預期,距離他們2%的通脹目標越來越遠。週五的非農數據也讓人喫驚,疲軟程度出乎意料。滯漲的兩個因素——經濟疲軟和高通脹——對貨幣持有者來說是噩夢。你永遠不知道央行會不會進一步“貶值”來刺激經濟。

金價上漲意味着法幣購買力貶值,財富從持有法幣的人手中轉移到持有黃金的人手中。黃金本身並不創造新增購買力,它是“靜態資產”,不產生現金流,它的作用是“保值”。舉個例子:一盎司黃金今天可以買到的原油量,跟70年前差不多。黃金不能幫你變得更富有,但它保留了購買力。這也是爲什麼我主張持有黃金,而不是法幣——它們背後只有政客和央行家的承諾,而這種承諾根本靠不住。

主持人:談談你發佈的“恐懼指數”吧,M2貨幣供應量與美國官方黃金儲備的比例。根據你的圖表,這個比例在大蕭條時期曾高達30%——那是一場全面崩潰,災難性的危機,無數人傾家蕩產、餓死街頭。到了1970年代,金本位被取消,那時候的比例也達到12%。2008年金融危機時,金價從250美元飆到近2000美元,比值從5%升至接近6%。但現在這個比值反而掉到3%多。你認爲,未來這個比例會升到哪?當前是3.9%。2008年是5%,1980年是12%,大蕭條時期是30%。你覺得會走向哪裏?

| Turk提出了一個重要邏輯:黃金價格 = M2貨幣供應量 × 黃金在M2中佔比(恐懼指數)

回答:

法幣最終會崩潰。要麼像委內瑞拉那樣崩潰,要麼重回憲法貨幣制度,就像美國建國初期那樣——憲法直接寫入了金銀作爲法定貨幣。

1971年尼克松讓美元與黃金脫鉤時,大衆還相信黃金,因爲他們曾使用黃金當作貨幣。但隨着老一輩人的去世,這種認知也消失了,現在的年輕一代纔開始重新認識黃金和白銀的意義。

黃金儲備與M2的比值會大幅上漲,會不會達到30%,取決於央行和政府怎麼做。如今黃金已經在悄然迴歸,不只是央行在買,普通人也在行動。人們不再信任央行,他們在自己扮演“央行”的角色,囤積黃金。

恐懼指數的邏輯是這樣的:M2代表某種購買力,它背後是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一堆承諾。但一旦信心喪失,比如硅谷銀行那樣的危機,黃金就會上漲,這就是恐懼指數的意義。現在該指數歷史性地偏低,如果翻倍,黃金價格也將翻倍(假設M2不變,黃金儲備真實存在)。但現實是,M2很可能繼續增長,因爲央行就是擅長“印錢”。這意味着金價將大幅上漲。會到30%嗎?或者20%?我不知道。但我們肯定會漲很多。所以,我們應專注於這個比例,而不僅僅是金價本身,這個比例顯示黃金相對於貨幣供應嚴重低估。你可以安心持有黃金,它不僅長期保值,而且購買力還會增加、。

主持人:假如美國的M2從22萬億升到44萬億,然後黃金比例回到1970年代12%的水平,那黃金價格要翻6倍。從3.9%到12%,再乘以2倍M2,相當於24%的增幅——大約6倍漲幅,對吧?也就是說,金價可能漲到2萬美元附近。我可能算得不精確。如果回到大蕭條時期的30%呢?那將是15倍漲幅——也就說金價將達51000美元。你怎麼看?

回答:

確實如此。但這還是建立在假設基礎上——比如諾克斯堡金庫裏的黃金真的還在。我們當初還說要審計黃金儲備,但後來一切都沉寂了,可能黃金早就不在那裏了。

主持人:白銀像被一隻靴子踩住了,有人不讓它爆發,你怎麼看白銀?

白銀終將“起飛”,只是時間問題。只要它突破50美元,那就進入主升浪了。現在我主要關注金銀比。幾個月前金銀比一度衝到100,我那時就說該跌了,後來真的跌到86-87附近,現在又回升到90(即一盎司黃金≈90盎司白銀)。但趨勢在變。2010年到2011年4月,金銀比從65跌到30。我記得沒錯的話,就是這麼跌的。未來是從90跌到30?不確定,但如果真跌,那將是白銀“火箭發射”的時刻。

未來不能預測,但我們知道什麼是被低估的,什麼是高估的。股市很多泡沫,而貴金屬仍然被嚴重低估。我知道我願意把資產投向哪裏。$BTC $ETH #美国加征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