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Tong,PANews
編輯:Yuliya,PANews
7月12日,一場意外的黑客攻擊,讓Pundi AI在短短几分鐘內被異常增發100萬枚代幣。面對這場危機,團隊選擇先凍結、追蹤、追回資產,並在確保資金安全的第一時間公開披露。最終成功追回並凍結近九成被盜資金,墊付超百萬美元完成了全額用戶賠償。而黑客所利用的 ERC1967Proxy合約的漏洞,目前已經影響了多個業內項目。但Pundi AI卻因此被Upbit、Bithumb等5大交易所組成的韓國數字資產交易所協會(DAXA)通知在韓國交易所下架,原因是“信息披露不及時”。
爲了幫助讀者更好理解事件脈絡,以下爲關鍵時間線回顧。
3月2日 — Function X宣佈品牌重塑爲PUNDIAI與代幣置換爲PUNDI,此時黑客已經潛伏,但由於過於隱蔽並未發現。
7月12日 — 黑客正式發動攻擊,異常增發100萬枚代幣;當日凍結轉賬並啓動追蹤;當日晚上CEO向社區公開合約遇到漏洞,公佈了已經採取的處理方式。
7月14日 — 向交易所全面披露攻擊事件調查結果和解決方案,並與DAXA展開溝通。
7月28日 — Upbit、Bithumb宣佈將於8月28日下架PundiAI,理由爲“信息披露不及時”。
7月31日 — 官方聲明追回超80%資產,11天內完成全額用戶賠償。
在本期訪談中,PANews獨家對話了Pundi AI聯合創始人Danny Lim,完整覆盤整個事件過程,爲行業內其他進行代幣遷移的項目進行安全提醒,也爲在韓國合規交易所上市的項目進行操作規範提醒。同時,他也從行業視角探討Pundi AI在AI數據領域的產品佈局,以及對當前Web3 AI賽道發展的思考。
此外,他也提出了一個兩難的選擇題,在與黑客鬥智鬥勇的過程中,是不驚動黑客優先確保用戶資金安全?還是保持透明度優先,第一時間向公開信息,但可能讓黑客加速資金轉移從而擴大受損金額?這一次Pundi AI選擇了前者,但也因透明度的“瑕疵”而承受了選擇的代價。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Danny戲稱被合規交易所下架反而爲項目發展解開了“封印”,過去不能隨便回購或銷燬代幣,需要徵得交易所同意。現在可以更靈活地運用代幣經濟學來回饋社區。Pundi AI也將回購代幣,並向用戶進行空投,“感謝他們在危難時刻依然選擇和我們站在一起”。
被盜、下架與艱難抉擇
PANews:近日看到公告,韓國數字資產交易所協會(DAXA)要求成員下架Pundi代幣,起因是Pundi AI在代幣遷移過程中被盜,並且未及時披露,可以詳細說明下事情的經過嗎?
Danny:安全事件發生在7月12日下午2點20分左右,我們的系統在2:40左右預警,提示有異常鑄造,大概100萬個PUNDI代幣被鑄造。起初我們以爲是合約出了Bug,當時正好是週六,我們緊急聯繫技術團隊進行覈查。
到下午五點,我們確認這不是Bug,而是一次攻擊。我們立刻聯繫了各大交易所,請求暫停PUNDIAI的充值和提現功能。
整個攻擊過程非常精巧。黑客利用了我們代幣遷移合約的一個漏洞。在我們2月份部署新合約的交易中,黑客在同一個區塊內,提交了一筆Gas費比我們更高的交易,搶先調用並取得了我們合約的管理員權限(admin key)。這個手法非常精準,需要精確計算我們發交易的時機和區塊。
PANews:這個安全漏洞潛在影響多少協議?你們是否採取措施,對其他機構進行了提醒?
Danny:這是一個很隱蔽的漏洞,我們在2月份完成換幣,直到7月份攻擊發生時才暴露出來。近期我們也看到,在Base鏈和以太坊上,有好幾個項目都在最近三四周內被類似的手法攻擊了。黑客非常有耐心,往往會潛伏數月,等到市場回暖、項目熱度起來之後再動手。所以我們這次公開事件的詳細經過,也算是用自己的教訓給所有同行,尤其是有計劃做代幣遷移或合約升級的項目方敲響了警鐘,一定要注意這種“搶跑攻擊”的潛在安全風險。
PANews:在發現被盜後你們做了哪些措施,是否與社區公開?
Danny:考慮到黑客並沒有立即將所有增發的代幣拋售變現,而是緩慢地變現,我們判斷黑客可能還沒意識到我們已經發現資金被盜。爲了能最大可能地追回資產,我們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避免打草驚蛇,悄悄地追蹤並凍結資產,在資產得到保護後,7月12日當晚就在推特上公告我們的合約遇到了問題,並公開了我們的處理方案。
這個策略效果很顯著。我們成功在以太坊和我們自己的主網F(x)Core上攔截了大約95%的被盜資產。主要的損失發生在BSC鏈上,因爲我們通過Axelar跨鏈橋與BSC連接,而當時是週末,第三方服務商的響應有所延遲。對於在PancakeSwap和我們自有DEX上因砸盤而受損的用戶,我們都按公允價格進行了回購補償,確保用戶沒有損失。
總的來說,這次攻擊導致了按當時市價約600多萬美元的代幣被增發,我們通過凍結和追繳,最終成功挽回了約87%的資產,最終我們決定自己承擔近200萬美元的損失。我們在Token合約裏設置了單次增發的上限,否則損失可能會更多。
PANews:被盜僅涉及代幣,對產品層面有什麼影響嗎?
Danny:有一點影響。因爲我們有一個溝通以太坊、BSC和F(x)Core的跨鏈橋,爲了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我們對Token合約進行了升級。所以對跨鏈橋功能有一定影響,但整體的產品層面是還好,沒有受到大的衝擊。
PANews:你們是否和DAXA進行了溝通?你們認爲這種直接下架的處理方式是否欠妥,或者有怎樣的經驗教訓?
Danny:我們和DAXA進行了大量溝通。他們在7月14日發來郵件,我們前後回覆了三四封。在整個溝通過程中,他們並沒有表現出責怪的意思,也沒有提出任何具體的整改要求,只是不斷地詢問技術細節、解決方案和用戶補償情況。所以我們當時感覺問題不大,認爲我們已經追回了大部分資金、補償了所有用戶損失、並且自擔虧損,應該能過關。但沒想到在本週一,就直接收到了下架的通知。DAXA並未給出具體理由,根據交易所公告下架原因是“披露不及時”,沒有給我們任何辯解或緩衝的餘地。
從我們的角度講,我們當然覺得很可惜,甚至有些“心寒”。我們是一個真正在做事的團隊,被黑客攻擊後,我們花自己的錢去補償用戶損失,盡力追回資產。但最終等來的卻是這樣的結果。尤其是相較於最近GMX的黑客事件,他們安然過關,而我們卻被下架。
但從DAXA的立場來看,他們維護的是整個市場的透明和公開原則,他們的做法也無可厚非。我們確實在程序上存在瑕疵。
最大的教訓就是:在韓國市場,信息的及時性、透明度比任何事情都重要。這是一個慘痛的教訓,在“悄悄追回資產”和“第一時間公開”之間,我們沒有做好平衡。希望給所有在韓國上線或計劃在韓國上線的項目方一個警示。
PANews: 交易所下架可能會對你們的聲譽造成影響?
Danny: 是的,這是我們最擔心的。下架本身帶來的交易損失是其次,更疼的是對我們聲譽的損害。很多人不會去深究背後的原因,他們只會看到“Pundi AI被DAXA下架了”,然後給我們貼上“壞公司”或“騙子”的標籤。這讓我們多年的努力和信譽受到了誤解。
韓國市場的困境與未來規劃
PANews:Pundi AI是什麼時候上線的韓國交易所?在韓國市場積累了多少用戶?
Danny:我們在韓國市場很久了。前身Function X(FX)在2019年就上線了Bithumb,2020年上線了Upbit。我們在韓國耕耘了五六年,至少有二三十萬,甚至可能超過四十萬的用戶。
PANews:韓國目前泡菜溢價顯著,尤其是在部分山寨幣市場。你們對韓國市場有怎樣的觀察?還會想辦法重新上線韓國交易所嗎?
Danny:韓國市場比較獨特。用戶非常依賴CEX進行交易,對DeFi或者鏈上操作的接受度普遍不高。我們大約80%的交易量、70%的可交易代幣都在韓國的CEX裏。所以這次下架對我們的流動性影響是巨大的。
至於重新上線,我們問了一圈,得到的反饋都認爲難度極大。DAXA的決定在韓國具有權威性,一旦做出,很難在短期內逆轉。但是我們仍然在與DAXA和各大交易所積極溝通,希望能夠獲得他們的信任,重新迴歸韓國市場。
但有一點讓我們非常欣慰和感動。在下架公告出來後,我們的幣價並沒有像其他項目那樣暴跌,基本保持穩定。這說明我們的社區,我們的持幣用戶,依然相信我們。這也是我們感到最心酸的地方,一方面覺得不能辜負這份信任,另一方面又苦於無法爲他們提供便捷的交易渠道。
PANews:後續有什麼針對社區的計劃嗎?
Danny:我們現在有三個核心計劃。
第一,既然韓國中心化交易所的路暫時難走,我們會加大在鏈上,也就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投入。我們自己會出錢,在PancakeSwap、Uniswap等平臺建立更深厚的資金池,爲用戶提供充足的流動性。
第二,我們會大力推廣我們全新的AI數據產品。我們相信,好的產品是項目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第三,我們會發佈一個代幣回購和空投計劃。說實話,過去在韓國合規的中心化交易所上線,手腳是被束縛的,你不能隨便回購或銷燬代幣,需要徵得他們同意。現在,可以說我們“解開了封印”,可以更靈活地運用代幣經濟學來回饋社區。我們會回購代幣,並向支持我們的用戶進行空投,感謝他們在危難時刻依然選擇和我們站在一起。
AI數據資產化的願景與挑戰
PANews:您提到了全新的AI數據產品,能詳細介紹一下這個產品和接下來的規劃嗎?
Danny:其實我們的新產品Data Pump已經做好了,並且在7月10號就已經軟上線了,非常巧合的是,我們12號就被攻擊了,導致完全沒有來得及宣傳。
Data Pump可以理解爲一個“AI數據集的Launchpad”。這個產品結合了類似Pump.fun的機制,但底層資產不是meme幣,而是數據集。它旨在將數據代幣化(DataFi),用戶可以將各種內容數據(推文、音頻、視頻等)打包成NFT,然後,他們可以在我們的平臺上抵押這個NFT,生成對應的代幣,並直接在PancakeSwap這樣的DEX裏創建交易對進行交易。接下來我們的所有重心,都會放在這款產品的推廣和運營上。
PANews:這兩年AI賽道成Web3的重點賽道之一,同樣是在AI數據領域,Pundi AI的產品和其他幾家如Sahara、openledger有什麼不同?
Danny:首先,在數據層面,很多項目做的是通用數據標註,用戶主要是爲了“擼空投”,這些數據的商業價值有限。而我們從一開始就專注於專業細分領域,比如醫療影像(心血管疾病識別)、自動駕駛(高精度障礙物描邊)、法律文書等。我們是去印尼的大學裏找醫學專業的學生來做標註,保證數據的專業性和高質量。雖然我們的標註用戶只有幾萬個,活躍的不到1000個,但質量很高。
其次,我們比他們多做了一層,開發了AI AMM(自動做市商)。用戶只需將LP代幣放入,就能自動在鏈上進行交易。這實現了數據的資產化和貨幣化。
最後,我們擁有龐大的數據基礎。我們目前在鏈上擁有一個PB(約1024 TB)級別的數據量,這應該是Web3領域最大的數據存儲之一了。
PANews:今年年初AI Agent的fomo行情結束以來,AI賽道一直處於低位盤整,你認爲現在Web3 AI領域發展的瓶頸在哪兒?還有望迴歸年初的熱潮嗎?
Danny:我個人認爲,Web3 AI的發展瓶頸在於,目前還沒有真正有用的、能改變生活的東西出來。
首先,所謂的“去中心化算力”在現階段更像是一個僞命題。用去中心化網絡跑一些小語言模型或許可以,但要運行像GPT-4這樣真正有意義的大模型,是完全不現實的。
區塊鏈在AI領域真正的價值在於“數據層”,也就是保護用戶的數據主權和隱私。你在ChatGPT上問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在爲它提供數據,而你無法阻止它訪問你的歷史記錄。區塊鏈,特別是利用ZK(零知識證明)技術,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讓用戶在授權的情況下,安全地讓AI使用自己的數據。
但瓶頸在於,現階段的普通用戶還沒有感受到自己的數據隱私有多麼重要。大家還沒有這個意識。
所以,Web3 AI賽道要迎來真正的熱潮,我認爲必須等待一個“向下兼容”的時刻。也就是說,要等一個傳統的AI巨頭,比如OpenAI或Google,因爲某個契機(比如大規模數據泄露醜聞)意識到用戶數據隱私的重要性,從而主動擁抱區塊鏈技術,爲用戶提供數據保護功能。這個趨勢一定是由傳統巨頭帶領的,而不是由Web3原生項目自下而上推動的。我相信,這一天應該不會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