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賺錢效應會丟失。
這個其實挺直觀的。就算比特幣漲到新高,散戶也未必會上車了。爲啥?因爲它已經漲了好幾倍,新進場的人不是奔着漲50%來的,是衝着“10倍”“50倍”的暴富預期來的。你讓他買個已經漲了十倍的比特幣去博個50%,真不如去買合約梭一把。賺錢效應沒有,場子就熱不起來。熱不起來,就沒辦法形成“你賺了我也上”的傳染效應。而幣圈的FOMO情緒,正是靠這種“人傳人”傳播起來的,沒有它,怎麼收割最後一波?所以到最後,就只能靠各種廣告、話題、熱度去“砸”出個賺錢效應。整個邏輯其實是一環扣一環的。
第二,週期預期會崩掉。
這點看起來沒那麼明顯,但其實挺致命。就像傳統金融裏講的“美林時鐘”,不同階段買不同資產,它其實是個“預期錨”。幣圈也一樣,大部分人心裏多少都認這個四年週期。可一旦這輪牛市山寨沒跟上,很多人心裏就開始沒底了,“這到底還是不是牛市?”、“牛市到底什麼時候結束?”沒了這個錨點,聰明資金會變得更保守,大資金也很難“帶節奏”,市場沒有方向感,哪怕有利好、砸錢,也激不起來。就像帶兵打仗沒人統一聽號令,散兵遊勇一地雞毛,最後就亂了。
第三,場內玩家會慢慢流失。
長期沒賺錢效應,場內的活躍資金只會越來越少。更要命的是,山寨幣其實是很多新人的“引流入口”。如果它們沒動靜,那些來幣圈想博一把的新人根本不會進來,老玩家賺不到錢也會退圈,基本盤就越來越薄。再加上比特幣現在的波動率其實也在降低,現貨不動,衍生品、期權這種高槓杆玩法就會上來,變成了“慢漲也要爆你倉”的那一套美股邏輯,甚至最後玩的人就只剩下機構和量化了。你說散戶怎麼玩?玩不動也只能退場。
還有一個衍生影響是:融資難了。
項目方要做事,發幣融資本來是個邏輯閉環。但一旦散戶不買賬了,代幣發了沒人接盤,項目也就難落地。進一步穩定幣的體量也會掉,畢竟USDT這種本質上是幣圈的流動性水池,需求不在了,它體量自然下去。
所以說,從眼下來看,山寨季其實是有非來不可的理由的。站在不同角度看,不管是莊家、項目方、平臺,大家都有“造熱度、引流量”的需求。但從長遠來看,山寨的失聲或許也代表着幣圈開始走向真正的成熟。畢竟泡沫散盡之後,留下來的纔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