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airy,ChainCatcher

編輯:TB,ChainCatcher

穩定幣的破圈效應正持續放大。

從抖音熱搜榜上高頻閃現的相關話題,到傳統財經博主集體轉向的內容創作,再到身邊親戚鄰里的主動打聽,穩定幣似乎成爲了滲透日常的社會熱詞。

與此同時,全球政策端也迎來關鍵轉折。過去一年,多國對穩定幣的態度從審慎觀望轉向接納:香港(穩定幣條例)即將實施、歐盟 MiCA 法案正式落地、美國通過(天才法案)。穩定幣正在悄然撬動全球貨幣體系的地基。

本文將系統梳理各國在穩定幣監管方面的最新動態,解析這場金融變革的底層邏輯與戰略意涵。

一表看全球穩定幣監管態勢

解析全球十二大核心市場穩定幣政策演進

美國:州聯分治,競速佈局

政策進展速度:★★★★

穩定幣在美國的發展呈現出「聯邦 + 州級」雙軌推進的局面。一方面,聯邦政府在立法層面加速統一監管框架;另一方面,各州則率先試水,推動制度先行落地。

在州層面,不少地方已率先落地具體法規與監管框架:

  • 懷俄明州於 2023 年通過(懷俄明穩定幣法案),設立「懷俄明穩定幣委員會」,並計劃於 2025 年 8 月 20 日發行州支持的穩定幣 WYST。

  • 紐約金融服務部在 2018 年就要求穩定幣發行方必須獲得 BitLicense 牌照或信託公司許可,並遵守嚴格規定。

  • 加利福尼亞州在 2023 年通過(數字金融資產法案)(DFAL),構建了涵蓋穩定幣發行方在內的全面許可制度。DFAL 將於 2026 年 7 月正式生效。

聯邦層面的監管立法也在快速推進:

  • (GENIUS 法案) 已於 2025 年 7 月 19 日 由特朗普簽署生效。

該法案要求:禁止發行收益型穩定幣、每月披露儲備構成並經審計、CEO 與 CFO 對數據真實性負責。發行人可選擇由聯邦或州監管,小型發行人(發行額<100 億美元)可選擇僅接受州監管。

  • (STABLE 法案) 於 2025 年 3 月提出,目前已通過衆議院審議,待參議院投票。該法案草案內容與 GENIUS Act 法案大部分相同。

中國:港策先行,內地觀望

政策進展速度:香港★★★★|內地★

中國內地與香港形成了「前哨 + 本土」穩定幣監管聯動格局:香港率先建立成熟監管體系,加速吸引企業落地;而內地則在政策層面保持審慎。

香港方面,其(穩定幣條例)將於 2025 年 8 月 1 日正式生效。

目前,已有約 50 至 60 家企業表達申請意向,其中一半爲支付機構,另一半爲大型互聯網平臺,多數具有中資背景。京東、渣打、螞蟻等已啓動相關準備,業界預計首批僅核發 3 至 4 張牌照,准入門檻頗高。

據悉,首批牌照可能採取「邀請申請制」而非統一公開申請,初期穩定幣主要掛鉤港元和美元。

內地方面,過去長期處於「防範性壓制」態勢,但近期已有多個省市釋放出對穩定幣的研究與關注信號。

  • 7 月 7 日,無錫市委改革推進會上提出探索「穩定幣賦能外貿發展」,拓展數字貿易新空間;

  • 7 月 9 日,濟南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官方公衆號發佈由新華社撰寫的穩定幣專題文章;

  • 7 月 10 日,上海市國資委黨委召開中心組學習會,圍繞加密貨幣與穩定幣的發展趨勢及應對策略開展學習;

  • 7 月 18 日,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主辦「穩定幣與工業數字資產研討會」。

韓國:態度轉向,銀行聯盟加速佈局

政策進展速度:★★★

韓國正經歷從「觀望」到「進場」的轉變。在新任總統李在明承諾支持韓元穩定幣發展的背景下,6 月 10 日,韓國執政黨正式提出(數字資產基本法),擬允許資本超過 36.8 萬美元的本地企業發行穩定幣,標誌着政策層面的鬆動。

目前,韓國八大主要銀行正籌建合資公司,計劃聯合發行韓元穩定幣。參與機構涵蓋國民銀行、新韓銀行、友利銀行、農協銀行、韓國產業銀行、水協銀行,以及花旗和渣打兩大外資銀行韓國分行。該項目由八大銀行、開放區塊鏈與去中心化身份協會及金融監督院共同推動,若獲監管批准,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上線。

不過,當前監管仍處於不確定狀態。據 Four Pillars 研究主管 100y.eth 分析,韓國當前正經歷穩定幣泡沫,監管方面尚無明確指導。金融新聞幾乎每日報道有銀行或企業申請穩定幣相關商標,相關上市公司股價通常當日上漲 15%-30%。

泰國:政策開閘,謹慎試水

政策進展速度:★★★

泰國穩定幣政策從早期警惕逐步走向審慎試點。早在 2021 年,泰國央行即啓動穩定幣監管探索,發佈初步指導意見。其中,錨定泰銖的穩定幣被視爲「電子貨幣」,受(支付系統法)監管,相關機構需在發行前諮詢央行審批;而錨定外幣(如 USDT、USDC)的穩定幣未被禁止,但需進一步監管。

真正的轉折點出現在 2024 年。8 月,泰國設立了監管沙盒,允許特定服務提供商嘗試加密貨幣

2025 年,試點範圍加快擴展:

  • 1 月,泰國財政部長在證券交易委員會會議上表示,政府正在考慮發行 100 億泰銖國債支持的穩定幣。

  • 3 月,泰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批准 USDT 和 USDC 作爲可交易資產進入該國受監管交易所。

  • 7 月,SEC 與 BOT 聯合推出「國家級加密沙盒」,允許外國遊客通過持牌平臺將數字資產(如 USDT、USDC)兌換爲泰銖,用於旅遊消費。

歐盟:統一監管,謹慎支持

政策進展速度:★★★★★

歐盟在穩定幣發展上的態度可歸結爲「謹慎支持」:既充分肯定穩定幣潛力,又對金融穩定、監管套利和洗錢風險保持高度警惕。

2023 年 6 月,歐盟正式發佈(加密資產市場條例)(MiCA),核心目標是全面監管加密資產市場。2024 年 6 月 30 日部分條款生效,2024 年 12 月 30 日穩定幣相關條款全面實施。該法案適用於 27 個歐盟成員國及歐洲經濟區(EEA)內的挪威、冰島、列支敦士登等三國。

MiCA 對穩定幣的發行和運營設定了較高門檻:發行方必須獲得成員國監管機構授權(如德國 BaFin、法國 AMF),並在歐盟設立法人實體。對於「重要性」達標的穩定幣(例如交易量巨大),將由歐洲銀行管理局(EBA)統一監管。

MiCA 還規定非歐元計價的穩定幣在任一貨幣區域內的每日交易不得超過 100 萬筆或 2 億歐元。一旦超限,發行方必須暫停該穩定幣的發行,並在 40 個工作日內提交整改計劃。

當前,歐盟已向 53 家加密企業發放 MiCA 牌照,包括 14 家穩定幣發行商和 39 家加密資產服務提供商。

新加坡:起步早、標準高

政策進展速度:★★★★★

新加坡在穩定幣監管方面走在前列,早在 2019 年 12 月,新加坡就出臺了(支付服務法案),明確了支付服務提供商的定義與分類。

隨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於 2022 年 12 月發佈(穩定幣監管框架)草案並啓動公衆諮詢,並在 2023 年 8 月 15 日正式推出最終版本。該監管框架專門適用於在新加坡發行、且錨定 新加坡元(SGD)或 G10 貨幣的 單一貨幣穩定幣(SCS),並作爲(支付服務法)的補充條款納入監管體系。

MAS 設置了較高的准入門檻,發行人需滿足以下要求:

  • 穩定幣發行人的資本金不少於年度運營費用的 50% 或者 100 萬新元;

  • 穩定幣發行人不得從事交易、資管、質押、借貸等其他業務,也不得直接持有其他法人實體的股份;

  • 流動性資產滿足資產正常提現需要的規模或高於年度運營費用的 50% 。

  • 穩定幣的發行人的儲備資產只能由以下風險極低、流動性充足的資產構成:現金、現金等價物、剩餘到期日不超過三個月的債券。

目前,已有多家機構向 MAS 申請穩定幣發行資質。其中, StraitsX(XSGD 發行方)和 Paxos 均被視爲率先合規落地的示範案例。

阿聯酋:積極推動,雙軌並行

政策進展速度:★★★★★

阿聯酋在穩定幣政策上展現出支持與開放的態度。2024 年 6 月,阿聯酋中央銀行發佈(支付代幣服務條例),明確了「支付代幣」(穩定幣)的定義和監管框架。

阿聯酋作爲一個由七個酋長國組成的聯邦國家,其監管制度具有鮮明的「雙軌制」特徵:中央銀行負責聯邦範圍內的監管,而迪拜國際金融中心(DIFC)與阿布扎比全球市場(ADGM)則作爲金融自由區,享有獨立的法律體系和監管權限。

與歐盟(MiCA)或香港(穩定幣條例)相比,阿聯酋的新規在穩定幣定義上相對寬泛,但仍設置了一定邊界:

  • 禁止發行算法穩定幣與隱私代幣

  • 不允許穩定幣向用戶支付與持幣時間掛鉤的利息或其他回報

具體應用上,阿聯酋的穩定幣市場也已初見成效。2024 年 12 月,AE Coin 獲 CBUAE 批准,成爲阿聯酋首個完全受監管的迪拉姆穩定幣。

2025 年 4 月,阿布扎比主權財富基金 ADQ、企業集團 IHC 以及阿聯酋最大資產規模銀行第一阿布扎比銀行聯合宣佈,將推出一款錨定迪拉姆的新型穩定幣。

日本:監管先行,發展待啓

政策進展速度:★★★★

日本在穩定幣監管方面走在全球前列,並率先完成基礎立法構架。其監管路徑主要通過(支付服務法)(PSA)改進實現。

2022 年 6 月,日本國會通過修訂版(支付服務法),並於 2023 年 6 月正式生效。修訂後的法律對穩定幣進行了詳細定義,明確了發行實體,並列出了進行穩定幣交易所需的許可證。其將穩定幣發行主體限定爲三類:銀行、信託公司、資金轉移服務提供商。

2025 年 3 月,日本金融廳推動(2025 年支付服務法修正案),對穩定幣發行機制進行優化:允許信託型穩定幣將高達 50% 的儲備資產用於特定低風險工具,如短期國債或定期存款。該法還新增對加密中介的專門註冊類別,降低場外交易參與門檻。

俄羅斯:試探爲主,仍限外部使用

政策進展速度:★★

俄羅斯對穩定幣的態度在近年來發生了顯著轉變,從最初的謹慎甚至反對轉向有限支持,這一變化主要源於地緣政治壓力下對跨境結算、自主金融系統的戰略需求。

2022 年,俄羅斯央行曾推動全面禁止加密貨幣。然而,2024 年 7 月政策風向出現關鍵轉折。俄聯邦議會通過兩項法案,正式合法化加密貨幣挖礦,並允許經央行批准的企業使用包括穩定幣在內的加密資產,與境外合作方進行國際結算。但在國內領域,加密貨幣依然不得作爲支付手段使用。

2025 年 3 月,俄羅斯央行發佈提案,計劃在爲期三年的試點期內,允許「特別合格」的高淨值個人和部分企業進行加密資產投資,探索更加透明和受控的市場環境。

在政策語境之外,財政部數字金融資產司負責人 Ivan Chebeskov 公開表示,俄羅斯應考慮推出本國主權穩定幣,以適應全球支付系統的演變趨勢。

英國:監管推進中

政策進展速度:★★

英國政策正處於由框架設計向立法落地的關鍵銜接階段。相關監管體系以(2023 年金融服務與市場法案)爲基礎,並輔以金融行爲監管局(FCA)和英格蘭銀行(BoE)制定的次級法規和監管指引。該法案於 2023 年 6 月 29 日獲得皇家批准,首次將「數字結算資產」(包括穩定幣)納入受監管金融活動的法律範疇。

2023 年 11 月,英國金融監管局公佈了對發行或託管法幣支持的穩定幣的公司的監管要求。擬議的框架將尋求把目前已經適用於許多 FCA 授權實體的幾項現有監管標準應用到穩定幣活動領域。

2025 年 4 月,英國政府發佈加密貨幣領域立法草案諮詢文件,計劃新增受監管活動,包括運營加密資產交易平臺和穩定幣發行。

儘管法規進展不斷,英國央行行長則表現出更爲保守的立場。其央行行長 Andrew Bailey 多次公開表示,穩定幣的大規模應用可能削弱公衆對本國貨幣的信任,甚至對金融體系構成系統性風險。

加拿大:法規模糊,監管正在成型

政策進展速度:★★

與美國、歐盟等市場相比,加拿大的政策更爲保守,本地穩定幣市場發展緩慢。

2022 年 12 月,FTX 崩盤引發全球加密市場動盪,加拿大證券監管機構(CSA)隨後收緊政策,將穩定幣納入「證券和 / 或衍生品」的監管範疇。

自 2023 年起,CSA 先後發佈兩份關鍵文件 SN 21332 與 SN 21333,對「法幣掛鉤穩定幣」 提出監管框架。根據相關規定,穩定幣發行人需註冊爲證券發行人,提交招股說明書,或簽署 CSA 認可的承諾書。

上個月,加拿大銀行監管機構表示,已準備好監管穩定幣,監管框架正在制定中。

巴西:嚴控導向

政策進展速度:★

巴西央行數據顯示,該國加密貨幣交易中超 90% 涉及穩定幣,主要用於跨境支付,但這股潮流也引發了合規憂慮。

巴西央行行長 Gabriel Galipolo 表示,央行最初認爲穩定幣流行是因爲其爲民衆提供了便捷持有美元的途徑。但在深入研究後發現,大量穩定幣交易與跨境購物相關,且交易方式具有不透明性,可能被用於逃避稅收或洗錢活動。

爲此,巴西央行於 2024 年 12 月提出一項新規草案,擬將穩定幣納入外匯監管體系,並禁止向非巴西實體控制的錢包轉賬。

整體來看,巴西的監管方向已非常明確:以強管控爲前提,優先壓制高風險交易場景。

儘管監管趨嚴,傳統銀行卻開始探索合規路徑。巴西最大銀行 Itau Unibanco(客戶超過 5500 萬)正計劃推出與雷亞爾掛鉤的穩定幣。目前,Itau 正在研究其他銀行的相關經驗,並等待巴西穩定幣監管框架的出臺。